近期,考察团走访了安徽丰原生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丰原生化),对玉米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情况进行了了解。从考察情况来看,丰原生化作为国家允许的以粮食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四家公司之一,目前对玉米的消耗量保持稳定,丰原生化目前正在努力进行节能降耗,通过内部技术革新来化解玉米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
丰原生化由于属于长期生产的老厂,采购量虽然很大,但是对玉米的采购不属于增量需求,早已经在过去的价格中得到反应,目前该厂生产状况也属正常,对玉米的供需没有明显的影响
丰原生化燃料乙醇产能介绍
目前只有安徽丰原、河南天冠、吉林燃料乙醇和黑龙江华润酒精四家国家发改委确定的“十五”期间全国四个燃料乙醇定点生产企业。
考察团一行在丰原生化总部受到公司主管采购和生产的王总和周总两先生的热情接待,两位老总是燃料乙醇产业的专家,对生产和行业状况非常精通。在该公司会议室,考察团成员向王总和周总请教了燃料乙醇产业现存问题和发展前景。
据了解,丰原生化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生化领域涉足农产品深加工的大型骨干企业,在06年底中粮集团成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公司利用专有技术和世界领先的工艺设备,对玉米农副产品进行精深加工,目前已形成了年加工玉米近300万吨的生产能力,拥有44万吨/年的乙醇产量。公司采用DDGS生产工艺,以玉米发酵生产燃料酒精,产品辐射到安徽、江苏、山东和河北四省三十一个地市。
有关资料显示,燃料乙醇是以玉米、蔗糖渣或其它淀粉类物质为原料,经粉碎、糖化、蒸溜、脱水等工序制成的一种可再生能源。对车用汽油而言,燃料乙醇既可作为汽油的高辛烷值调和组分,也可以作为汽油的代用燃料而单独用于汽车发动机,即燃料乙醇既是优良的辛烷值改进剂,同时具有良好的燃烧效应。
丰原生化节能降耗应对成本压力
由于玉米价格的上涨,公司为了降低成本,同时也为了配合国家的粮食安全战略,公司采取了以下措施:
首先,投资2亿元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在工艺上和节能上都取得较大的进步,尽力降低粮食消耗,使得公司在玉米原料消耗上从往年的3.48:1降到3.17:1。
其次,从战略上考虑,开发出以木薯等非粮作物生产柠檬酸、酒精等技术,储备了全面的技术手段,今后将根据非粮原料和玉米价格的变动来优化原料的使用,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第三,将环保和企业效益结合,既发展了企业,也担负起社会责任,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如在DDGS改造中,充分利用二次热源及先进的能源回收技术,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丰原生化原料需求:玉米160万吨
公司去年消耗玉米近160万吨,主要在国内玉米主产区采购,其中东北产区采购烘干玉米110万吨左右,华北则采购20多万吨左右。本地的晾干玉米采购量达到20多万吨。采购的方式分为门前收购、东北订单模式以及东北地区、华北地区代储代收等模式,以较完善的采购体系,多种采购手段和渠道,保证公司的原料供应。运输方式主要采用以铁路运输为主,比例高达80%,其余20%则是利用公路运输以及海运、河运方式完成。公司的收购资金较为充足,保证原料供应没有问题。公司在当地采购玉米一般在九月末十月初,而在东北采购则要等到十一月末。
在国家出台控制粮食生产燃料乙醇的政策后,业内人士对于燃料乙醇的前景比较关注,就此有市场人士认为,由于我国原油消耗量快速增长,目前每年高达四亿吨,有50%需要进口,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必须要开拓其他能源以补充原油的不足,若有特殊情形可以迅速弥补部分缺口,因而对燃料乙醇产业的前景应采取谨慎发展的策略,对于是否会出现与人争粮的问题可以继续探讨,但有人才和技术储备则是稳妥之策,以备不时之需。
通过对燃料乙醇龙头企业的访问,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燃料乙醇企业在面临原料涨价等问题上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企业自身的发展仍处于良好的轨道中。而且企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积极配合国家的产业政策调整生产工艺,提高技术水平,达到既环保、也有好的效益。就目前的国家政策导向看,坚持走非粮为主的产业发展政策将维持较长的时间。因而预计玉米在乙醇产业的用量在今后几年不会有显著的增长。玉米的价格波动将受到其他方面的因素尤其是饲料行业的需求变化影响更大。
第二部分:安徽饲料行业发展情况
近期,考察团调查了安徽本地四家大型企业,对安徽地区的三家饲料行业进行了走访式调查,这三家饲料企业分别是:新希望、通威、大北农。这三家企业无论规模还是工艺水平,都分别代表了禽类、水产和猪饲料的当前发展水平,同时拜访的还有一家大型的贸易公司。这样此次调查的样本比较典型、全面,结合了生产和贸易主体。因为本地水产养殖较差,只占整个饲料市场份额的10%左右,我们考察的重点是猪和禽类市场。
通过多方了解和探讨,当地饲料业人士认为,本地的工业饲料容量为250-280万吨左右,其中禽类饲料占据了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大约在65-70%,猪料份额为25-30%,水产为10%左右,而且在产品只有配合饲料。据了解,主要原因是本地玉米匮乏。
随着近两年饲料原料价格的大幅波动,养殖户已经没有能力采购到价格低廉的原料,养殖把采购的风险向饲料企业转移。
安徽饲料产量只及5月份水平的50-80%
从了解的情况看,目前安徽省整个饲料行业面临严峻的生产和销售的考验,主要是本地自7月份以来饲料产量大幅下降,大部分饲料企业的产量只有5月份水平的50-80%,按照正常的饲料生产规律,第三季度是饲料生产的最高峰,而今年却有可能是最低的。
一位饲料企业的负责人称,本地饲料企业之所以第三季度产量出现了大幅的下降,主要原因是本地的畜禽或者说饲料产品结构有关,本地重点是禽类养殖,而无论是禽蛋还是禽肉价格在第二季度的时候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而此时饲料原料价格却是创下了历史最高价,这导致养殖效益大幅缩水。
很大一部分的禽类养殖都处于亏损状态,养殖者不得不采取出栏或者减少饲料投喂量,而且面对如果高的养殖成本,养殖户的购买能力下降,养殖者只能选择空栏,而空栏的影响最终在第三季度中显示了出来。
因为本地禽类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所以以禽类生产为主的饲料企业受到了很大的损失,产量从9000多吨/月下降到了7000多吨/月,下降了20%以上,因为我们调查的是大型企业有很好的市场网络和原料价格优势,下降幅度相对较小,而其它的以禽类饲料为主中小型企业下降幅度更大。
肥猪养殖利润只有100元/头左右
在调查的猪料为主的生产企业中,我们了解到本地的猪料基本没下降,但是增长的幅度也差强人意,据介绍,主要原因是本地和全国的生猪养殖相同,目前也处于恢复期,只是恢复的速度比预期的要差的多。本地疫情不断、而且养殖同样面临高成本的威胁,导致补栏不积极,养殖利润也从800元/头以上下降到了目前的400元/头左右(自繁自养),而育肥猪养殖利润只有100元/头左右,在疫病风险的威胁下,高额的饲料成本投入和低产出明显的不协调,他们只能选择退市观望。
而在调查的贸易公司中也了解到,其公司的玉米出货量5月份以前在2万吨左右/月,而目前只有7000-8000吨,需求的疲弱可见一斑。
长三角地区养殖业向安徽省转移
由于上海、浙江和江苏南部等发达地区对环境要求的提高和养殖成本的增加,这些地区的养殖业向安徽地区的转移,给安徽省的畜牧业注入了较强的增长潜力。
从了解的情况看,虽然本地猪饲料在整个饲料中的比例不高,但是目前雨润集团已经在本地建立了屠宰200万头/年的屠宰能力,另外还有两家屠宰企业欲在本地建生猪屠宰企业,使本地的大型生猪屠宰能力达到500头/年。
本地的饲料产业前景是很广阔的,而且自2006年来,外地的大型饲料集团纷纷在本地建厂,在合肥方圆20公里范围内,已经聚集了10家以上的大幅饲料企业。生产能力达到了250万吨以上。
安徽省养殖业趋势向规模化发展
由于疫情和高成本的影响,本地养殖规模化比例不断提高,新建的大型养猪厂较多,养殖主体也由原来的“无钱的搞养殖”向“有钱的搞养殖过渡”。据了解本地的规模养殖比例已经超过了传统的散养。
安徽饲料业普遍用小麦替代玉米
和其他的地区不同,自2007年末开始,本地的小麦替代玉米非常严重,主要原因是本地的小麦产量严重的超过了玉米,小麦产量为1000万吨左右,而玉米的产量只有300万吨左右,而且本地小麦质量偏差,多为三等小麦,这样导致了本地玉米价格严重高于小麦价格,目前小麦价格为1660元/吨,低于玉米200元/吨,在豆粕价格高昂的情况下,出现了大规模的小麦替代玉米,在我们调查的河南地区,小麦的替代玉米虽然也较严重,但是替代后小麦在配合饲料中的比例为20%不到,本地的小麦添加比例已经达到了30%以上。这缓和了本地对外地玉米的依赖程度,也压制了玉米价格的上扬。
养殖业需求疲弱短期难改善
从对此四家饲料调查的情况看,养殖恢复需求仍然比较困难,他们普遍认为养殖业要得到根本的好转,可能会在2009年的4月份左右,而更悲观的看法是2009年6月份。
主要原因是他们认为整个养殖业目前面临的高疫病、高成本的困境短期内不会改善,而且目前的需求已经减少,短期内看不到补栏的积极的迹象,而更多的人士认为,导致市场疲弱的根本原因在于整个宏观积极的不乐观导致了人们对消费的减少。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燃料酒精属于国家限制发展项目,玉米的需求受到抑制,并且玉米价格如果过高,丰原生化等玉米乙醇燃料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就要大幅度增长,成本的压力反过来又会进一步抑制对玉米的需求。
饲料业的不景气,让本来就疲弱的玉米需求雪上加霜。目前小麦价格对于玉米价格的倒挂,将直接导致玉米销售量的降低,在丰收几成定局的条件下,今年玉米价格将受到需求不足的困扰。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玉米行情或将震荡偏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