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独家视点 » 正文

对当前经济形势及突出问题的判断

  作者: 来源: 日期:2008-08-18  
     中国经济进入第二波调整期,在2007年达到周期性繁荣的顶部区域后,2008年GDP增速将回落到10%左右。此次调整是周期性因素的作用和宏观调控累积效应叠加的结果。伴随着经济回调出现了投资反弹、股市下跌、房市低迷、人民币升值、物价上涨等一系列问题,如果能逐步解决这些问题,本轮经济增长将进入10-9%的平稳区间,增长周期将可能延长到2012年以后。

     世界经济步入调整期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一)世界经济步入调整期及其表征

    2007年三季度以来,国际经济形式发生的变化表明,世界经济进入本轮经济增长长周期的调整阶段,而美国次贷危机、油价高涨、通货膨胀等问题的影响,加快了这种调整,这主要表现在几大经济体的增速下调。

    美国经济增势大幅下滑。2007年四季度美国经济增长率(根据数据取用和比较的国际习惯,这里的经济增长率为实际GDP季环比经年度化折算后的年率)最终数据为0.6%,较三季度的4.9%大幅下滑,次贷风波对实体经济的滞后负面影响开始显现。2008年一季度,美国大部分经济数据衰减,短期滞胀可能性不断加大:GDP增长0.9%,占美国GDP70%的消费支出一季度增长1.0%,增幅明显低于去年四季度的2.3%。美国的就业已经连续4个月出现下降。随着能源价格飙升、粮价飞涨、房价持续下跌,普遍预计第二季度美国经济增速仍不容乐观。

    欧元区经济增速小幅走低。2007年四季度欧元区投资、消费以及出口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减速,致使该季度经济增长率由三季度的2.6%小幅下滑至2.2%。2008年一季度,欧元区经济增速进一步小幅走低。主要原因在于投资和消费的持续低迷,而出口的增势不减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经济大幅放缓。

    此外,日本经济增速剧降;亚洲经济增速总体也有所放缓。

    (二)几个突出问题

    伴随世界经济的调整,出现了美国次贷危机、油价攀升、通货膨胀、股市下跌等问题,这些问题加剧了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下降,生产成本的提高。

    次贷危机。近年来,美国随着房地产价格不断升高,人们的收入不断下降,美国联邦财政的收入,包括税收都不断减少,可支出的预算也不断减少,这就给美国经济带来强烈的影响。银行发出的信贷比较多,其中包括次级房贷1200亿美元,可是并没有对风险进行较好的管理,导致房地产市场出现很大的泡沫,终于在2007年初爆发了次贷危机。由于美国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化,因而,次贷危机不仅冲击美国的金融机构,而且波及欧元区、日本、几乎全球相关的金融机构。由于金融杠杆的放大作用,高盛预计因次贷危机引发造成的全球信贷损失将达到1.2万亿美元左右。现在如果美国信贷紧缩,带来信贷减少又会使经济下滑变得更加严重。由于这次次债危机是实体经济(主要是房地产)与虚拟经济相结合的大危机,其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将会持续较长时间,美国经济的调整将是中期性的,会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低速增长状态。

    油价攀升。在美元持续贬值及原油供应趋紧的影响下,国际油价震荡上行,2008年初就突破了100美元/桶,近期突破130美元/桶大关。国际油价将继续攀升,主要原因首先是市场投机炒作推高油价;其次是国际市场原油供求关系依然偏紧,油价上涨将是一个长期的趋势。

    通货膨胀。由于美元的持续贬值,使国际市场的初级产品,不仅是石油,还有矿产品、农产品的价格持续上涨,引发了世界性的通货膨胀压力。一些国家的CPI在持续攀升,2007年美国的CPI上涨了2.9%,今年一月份上涨了4.4%。其他一些国家,像欧元区、印尼、墨西哥、俄罗斯、南非等国家的CPI都有一个比较大的攀升,今年1月份,这些国家的CPI涨幅还在继续升高。另外,世界主要国家的生产价格也在持续走高,通货膨胀的预期在升高。由于石油、矿产品的稀缺性,农产品生产成本的提高,玉米、大豆、油菜籽被用做生物燃料的比例逐年上升,从而将不断推高初级产品的价格;高端产品由于技术的提高,价格涨幅将会减缓,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趋势。

    股市下跌。次贷风波对实体经济的滞后负面影响接连显现,美国短期滞胀可能性不断加大,欧美各大金融机构连报亏损,导致全球主要股市大幅下跌。2008年一季度,美国股市创四年多以来最差季度表现,截至2008年3月31日,标准普尔500指数收于1322.70点,较去年末的1468.36点下跌了9.92%;纳斯达克指数收于2279.1点,较去年末的2652.28点下跌了14.04%;道琼斯指数收于12262.89点,较去年末的13264.82点下跌了7.55%。欧洲股市一季度整体表现同样黯淡,截至2008年3月31日,德国DAX指数收于6534.97点,较去年年末的8067.32点下跌19%;法国CAC40指数收于4707.07点,较去年年末的5614.08点下跌16.16%;英国富时100指数收于5702.1点,较去年年末的6456.9点下跌13.24%。日本股市损失更为惨重,日经225指数收于12525.54点,较去年年末的15307.78点下跌18.18%,为1990年以来同期最差表现。今后随着次贷危机影响的减弱,股势跌幅将会逐步减小。

    (三)对中国的影响

    世界经济环境变化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影响我国出口增长。美国、欧盟、日本是我国主要的出口市场,这些经济体的增长特别是消费需求下降将减少我国出口需求,但间接的有利于我国减少贸易顺差。二是加剧我国流动性过剩。美元加速贬值,导致对人民币投机的预期在增长;美国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出现了信贷萎缩,世界上很多的资金势必流向像中国这样高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因而,中国的资本流入不仅不会减少,反而会增加,这就意味着我国增加更多的流动性,同时也意味着更容易产生投资增长过快的风险。三是输入性通胀加大我国通胀压力。国际原油、谷物、石油、食用植物油、矿产品等初级产品价格持续上涨的传导效应,明显的加大了我国通货膨胀压力,也增加了控制通货膨胀的难度。

    中国本轮经济增长步入第二波调整

    (一)中国本轮经济增长步入第二波调整的表征及其成因

    2002年以来,我国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2007年达到周期性繁荣的顶部区域后,2008年进入第二次调整(第一波调整是在2004年),国内经济改变了持续多年的“高增长、低通胀”格局,出现了经济增长减速但物价总水平不断走高的新形势。当前经济适度减速既体现了经济周期性调整的客观要求,也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通胀的压力也有望逐步缓解。从趋势来看,未来一段时间内经济不大可能出现人们担心的“硬着陆”或“滞涨”,预计今年上半年GDP增长将达到10.7%,下半年受出口增长的抑制效应将逐步显现的影响,GDP增长将继续放慢,但全年经济增长仍将保持在10%以上。从第一、二轮经济增长的周期看,从增速提高到高位稳定,一般为6-7年,然后增速下降为2-3年。由于这一轮经济增长是在市场运行机制趋于成熟的条件下进行的;同时,带动重化工业的龙头产业是住宅业、汽车业,参照国际经验,一般有10-20年的发展周期。因而,本轮经济增长周期较前两轮增长周期将显著延长,将可能持续到2012年以后。

    2008年进入本轮经济增长第二波调整期是增长的周期性因素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累积效应相互叠加的结果。

    周期性因素的作用。一是消费增速明显加速是经济增长周期处于中部(繁荣期顶部区域)的一个重要信号。这是因为随着人们对经济增长信心的增强及前期收入的快速增长,人们开始扩大消费,即经济扩张由投资转向消费(投资增长仍处于高位),因此,经济增长将处于周期性最繁荣的区间。当消费增长达到顶点时,投资增长便会明显回落,经济增长也随之回落。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8%,为2002年以来最高增长率。今年1-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率为21%,比上年同期加快5.9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2.6%,与上年同期相当。1-4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7%,比上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投资增长32.1%,比上年同期加快4.7个百分点。投资增速没有回落而仍然偏高,这主要是受流动性过剩问题未根本缓解、地方政府的换届效应及灾后重建新增大量投资需求等因素的影响;今年投资增长仍然处于“偏热”状态。

    二是价格增长的结构变化显示经济周期中增长率变化的信息。当前这波价格增长的特点是CPI加速而PPI减速、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放慢而生活资料价格上涨加快,这是经济处于扩张期后期的基本特点。今年1-5月,CPI上涨8.1%,涨幅比上年同期提高5.2个百分点;PPI上涨7.5%,涨幅比上年同期提高4.6个百分点。

    三是房地产进入适度调整期。房地产特别是住宅繁荣已经持续10年。持续过高的房价对住宅需求产生抑制作用,一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额仅增长1.5%,比去年同期和全年分别大幅回落25.9个和40.6个百分点,同时,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第一次出现了负增长,一季度比去年同期下降1.4%。持续过高的房价对住宅需求产生抑制作用。房地产调整将明显地带动钢铁、水泥等相关重化工业调整,整体投资增长将会逐步放慢。

    四是受世界经济增长放慢的影响,出口增长放慢,外贸顺差同比减少,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今年前4个月我国出口同比增长21.5%,增速比上年同期低6个百分点。今年全年顺差有可能出现负增长。

    宏观调控的累积效应。从2004年以来,国家连续加强宏观调控,实施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严把土地信贷闸门和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从而控制投资过快增长;降低出口退税率,限制“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对减小外贸顺差发挥作用;加大保障性住房开发,提高首付比例和放贷利率,限制投资性需求,促进房价回归合理区间。这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的累积效应也对经济增长回调发挥了重大作用。

    (二)几个突出问题

    伴随国内本轮经济增长进入调整期出现了投资高位反弹、股市下跌、房市低迷、人民币升值、物价上涨等问题,此外,今年二月发生了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同时,这些问题又对经济调整起着作用。

    投资反弹。在外需增长明显放慢(今年1-4月出口增速比上年同期低6个百分点)的同时,投资增长呈高位反弹的趋势(今年1-4月城镇投资增速比上年同期高0.2个百分点),将会从两方面加剧国内经济失衡。一是国内产品过剩的矛盾将会加剧,面临越来越明显的产能过剩压力;二是将会使市场供需关系发生逆转性变化,导致生产过剩与消费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反映在价格上就是原材料价格可能出现明显的回落趋势,从而可能为以后埋下“通货紧缩”的隐患。

    股市下跌。2007年10月以来,股市持续下跌,从最高6124点,到目前跌破3000点。与股价大幅下跌相伴的是成交量萎缩,大量投资者,尤其是散户“被套”。投资者信心受到较大的损害,流入股市的增量资金持续下降。这与2007年股市快速上涨有关,股市前期的过快上涨,过度透支了经济的增长潜力及企业的盈利前景。再就是今年经济不确定性大大增强,加上企业利润下滑,严重影响了投资者对基本面的判断,引起了股票市场整体估值水平的下移。还有,供求因素是引起市场下跌的直接诱因,从股票供给上看,大小非解禁、巨额融资以及基金分红要求等是重要因素;从市场资金供给来看,一段时间,证监会控制基金发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市场资金的供给,后期,大量储蓄资金不再流向股市,影响了市场的资金供给。从股票市场的运营机制看,我国股票市场还存在一些助涨助跌的机制。随着市场制度和股市运行机制的逐步完善,今后我国股市会趋向健康发展。

    房市低迷。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价高购少的态势进一步加剧,很显然,“拐点”已现。市场需求处于观望状态。市场交易延续着2007年末销售量下降的状况,2008年一季度,全国商品住房销售面积9500万平方米,同比仅增长0.3%,比上年同期增速下降13.4个百分点。而住宅价格总水平却继续小幅上涨,今年一季度,新建普通商品住房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3.5%、12.8%和12.1%,环比指数分别上涨0.3%、0.1%和0.2%。二手房的价格各月同比分别上涨11.9%、11.5%和11.9%,涨幅逐渐接近于新建普通商品住房。虽然房价水平有所上升,但涨势趋缓,呈现高位盘整的状态。住房市场供需双方进行着市场预期的心理博弈,在僵持的过程中,住房市场走势开始出现分化。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地区,房价涨幅呈现了逐步回落的态势。其原因是消费者预期欠佳,迫使大多数投资需求撤出。北京的房价近年来逐步升高,2008年3月环比达1.1%,仍然上涨,反映出北京房市的特殊性。

    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增长,2008年1-3月份,住宅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34.7%,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4.3个百分点;住宅竣工面积639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7.4%,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5.9个百分点,这将进一步加重供多购少的矛盾。从趋势看,2008年房地产市场面临全面调整,宏观经济增长如不发生大的波动,上半年住房价格总水平将在高位盘整。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房地产调控政策继续加强和贯彻落实,下半年房价涨幅将稳步回落,房地产市场将向平稳方向发展。

    人民币升值。2005年中国汇率制度改革之前的人民币对美元比价为8.2765:1。2007年,人民币升值幅度加快,全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为6.5%。今年以来,人民币的升值速度进一步加快,6月3日,该比价又达到6.9295:1,升值幅度相对汇改之前达到16.3%。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还可能继续上升,短期内人民币的升值步伐不可能得到抑制。

    美元持续贬值”是导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步伐加快的主要因素。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国希望人民币加快升值步伐,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使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不断加大。根据目前的人民币走势来看,推动人民币升值的因素将持续发挥作用,到第三、四季度,人民币升值幅度有可能继续走高,预计全年升值幅度将达到10%-15%。

    物价上涨。今年上半年通货膨胀压力明显加大。一季度物价总水平涨幅高达8%,1-5月CPI达到8.1%,PPI达到7.5%。造成今年物价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前期一些农产品严重短缺的形势还未得到根本改观,二是年初突发性的南方特大雪灾进一步加大了农产品市场的供求矛盾,三是受国际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价格持续攀升的影响。最近的四川大地震也会对通货膨胀有一定的影响。到目前为止,物价大幅增长仍然是结构性的,并未转化为全面的物价上涨。此轮物价上涨主要是食品类产品,到目前还没有转化为全面通胀。

    从国内物价上涨的趋势看,由于经济增长正趋于放慢,将减弱价格上涨的需求压力;再就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放慢,将减弱对我国产品的出口需求,这对生产资料价格增长将形成明显的反压;还有经过一年多的市场恢复及政策的大力支持,生猪供给将大幅增加,再加上国家粮食库存充足及今年一季度全国的气候形势普遍较好等,将大大地改善农产品及食品的供求关系,从而明显地遏制食品价格大幅上涨的趋势。由于这几方面因素的作用,预计二季度CPI增长将回落到7.5%左右,下半年将降至4-5%,全年增长6%左右。

    地震灾害。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的发生对当地GDP增长和物价都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地震灾害损失的主要是存量财富或财产,从动态角度看对当地经济增长的影响有限,对全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更为有限。第一,对当地工农业生产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但由于地震灾害所在地GDP占全国比重低,其对当期全国经济总量及增速影响很小。第二,对四川省的旅游业将产生很大的影响。估计全年四川省旅游业的损失为20亿美元,受灾地区旅游业占四川省的27%,而四川省占全国的份额大概是在10%,因此这对全国的旅游业也有较大的影响,而且这个影响会持续几年。第三,对物价上涨会有压力但不是很大。四川是我国最大的生猪养殖基地和产粮大省,其生猪产量占全国的11.6%,农业及大米产量分别占全国的6.1%及7.3%。但受灾严重的地区生猪和粮食占四川省的比重较低,因此,影响是局部的、暂时的,对全国物价上涨的影响是微弱的。

    【作者:何学彦来源:改革论坛】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