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的近期玉米合约价格比一周前跌了约4.82美元/吨,美湾玉米现货报价跌了3.44美元。欧洲玉米价格跌了9美元,阿根廷玉米价格稳定,大连玉米期货比一周前跌了9.26美元/吨。
分析师称,本周美国中西部玉米产区天气依然良好,非常有利于玉米作物的生长。据美国农业部周一发布的作物周报显示,截止到7月27日的一周里,玉米优良率为66%,相比之下,一周前为65%,上年同期为58%。
本周国际谷物理事会(IGC)表示,由于部分地区天气良好,因而全球小麦和玉米产量将高于早先预期。IGC预计2008/09年度全球玉米产量为7.59亿吨,高于早先预期的7.56亿吨,仍远远低于上个年度的7.85亿吨。IGC称,虽然美国中西部地区天气越来越好,但是美国玉米产量数据维持在2.95亿吨。欧盟和中国玉米产量改善,可能达到上年的水平。
近来国际原油市场走势疲软,继续给玉米市场构成利空压力。自7月3日创下145.29美元的历史新高后,原油价格一路回落,近两周以来一直在130美元下方运行。周五,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市场因伊朗局势紧张而上涨,9月交货的轻质原油合约上涨92美分,报收125美元/桶。这比7月3日的高点低了20.29美元。
不过经过近期价格大跌后,最终用户已经开始入市采购,玉米需求显著恢复。
分析师称,玉米价格曾逼近8美元/蒲式耳的高点,而目前价格约为5.56美元/蒲式耳。玉米价格跌幅近2美元,这大大提振了乙醇生产商和养殖户的采购兴趣。
但是,分析师指出,虽然目前玉米产区天气良好,作物长势理想,但是玉米距离收割还有很长的时间,从目前到收割期间的任何天气威胁,诸如干旱或者早霜等等,都会对玉米单产潜力以及质量造成破坏。
中国方面,本周中国玉米主产区玉米价格上涨,原因是库存有限。一些玉米加工公司提高报价,吸引农户出售,但是市场交易并不十分活跃。不过政府定期出售玉米库存,这制约了玉米价格涨幅,而饲料加工商也不愿积极采购。
为了确保供应稳定,韩国最大的饲粮采购机构――韩国农协饲料公司(Nonghyup)计划在印尼种植玉米,明年将在加里曼丹岛联合开发2万公顷耕地。今年玉米、小麦和大米价格大幅上涨,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原因是进口国家需求提高。买家还从海外锁定产品供应,比如通过控制海外耕地,以确保食品安全。
与此同时,本周生物燃料与食品的争论依然激烈。本周世界银行经济学家Don Mitchell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美国和欧洲生物燃料产量大幅提高是全球食品价格大涨的主要原因。分析师称,这份研究多多少少与国际货币基金的观点类似,后者五月份估计生物燃料占到玉米价格上涨原因的70%,占到大豆价格上涨原因的40%。
Mitchell说,如果生物燃料产量没有提高,那么全球小麦和玉米库存就不会下滑,油籽价格就不会成三倍上涨。诸如干旱等其它因素对价格造成的上涨压力就相对较小。Mitchell说,美国和欧盟通过补贴、强制措施以及进口关税等措施大幅提高了生物燃料产量。如果没有这些政策,生物燃料产量本来会较低,食品商品价格涨幅也会相对较小。
Mitchell称,政府必须重新考虑生物燃料政策,因为这已经对贫困国家造成了伤害。他说,发展中国家粮食需求增幅相对温和,不会导致价格急剧上涨。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玉米乙醇生产国,2007/08年度乙醇用量预计达到8100万吨。与此同时,加拿大、中国和欧盟消耗大约500万吨玉米,占到全球玉米总产量的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