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市场 » 正文

玉米:产区粮商信心受挫试探调价出货未果

  作者: 来源: 日期:2008-08-04  

随着玉米现货均价在1725元/吨左右震荡时间的不断拉长,供需双方均陷入了犹豫和彷徨之中。尤其是产区粮商在短期内期盼高价无望,继续存储的意志及赚取更高利润的激情逐渐被磨灭。近期在饲料企业采购意愿不强、粮商试探性报价批量出售未果的情况下,东北个别贸易商无心恋战、放下傲慢,小幅向下调整价格以期尽快出货。但是,大部分粮商仍对后期市场充满期待。

     心理受到打击局部价格下跌

     7月份,虽然国内玉米现货市场价格整体保持坚挺,但局部市场却在多空因素激烈对抗的影响下出现回落。截至7月29日,全国玉米现货均价为每吨(下同)1724元,与上周末(7月27日)相比下跌了3元。这次弱势回调压力主要来自于东北产区的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拍卖,其次来自于华北地区饲料企业采购态度谨慎,另外销区饲料需求不旺、市场成交清淡也给予市场较大压力。其中东北产区临时存储玉米拍卖产生的影响主要是心理层面,少数粮商担心此项拍卖活动持续到新粮上市,抑制市场价格上涨,但东北粮商担忧下调出库价格反倒不易销售而未对报价进行调整,而是维持收购的粮商率先降价,避免高成本带来的风险。以黑龙江省为主,齐齐哈尔市甘南粮点目前收购报价为1520元,与上周末相比下跌20元;讷河养殖户收购价1600~1620元,下跌40元;密山地区农户在家中直接卖价1460~1480元,下跌了40元。东北农户手中余粮原本不多,此次降价对降低粮商整体收购成本其实起不到多大作用。另外,山东省寿光地区企业收购价格下跌38元,安徽省合肥地区东北产玉米站台价下跌20元。

    政策调控持续市场影响不大

    自7月22日开始,东北地区的国家临时存储玉米作为政策性调控市场重点粮源进行拍卖,至29日已经举行了两次,这两次成交结果十分令人“满意”,总的拍卖成交比率都超过80%,这在先前一直进行的中央储备玉米拍卖中从未有过。虽然此次实际成交价格低于当前各省市场价格,但是在加上出库费、包装费、短途倒运费之后,却明显高于市场上的商品货源,可见东北以外的用粮企业对新粮上市前的市场价格依然看涨,另外,他们看重的是国家拍卖粮食后运输方面比较好协调。根据这两次的成交均价计算,吉林和黑龙江省玉米运至北方港口后的平仓价格在1780元/吨左右,高出当前港口实际平仓价格至少40元。从成交比率可以看出,除东北以外的省份仍有较大的玉米需求,只是由于当前尚有一定库存和饲料销售状况不佳而减缓在市场上的采购活动。由此考虑,即便国家在新粮集中上市前持续拍卖,对现货市场价格的影响预计也不会太大。

    优质粮源减少养殖需求将增

    随着气温不断升高,我国玉米保存难度增大。据中国大豆网了解,近段时间以来华北地区由于持续高温,玉米生虫现象普遍,并且随着今后存储时间延长,品质将变得更差,为了避免造成更大损失,近来手中拥有余粮的农民和一些粮商开始出售,致使市场供应量增加,局部市场价格偏弱。与此同时,优质玉米粮源数量进一步降低。最近一段时间玉米出售数量明显增加,也就意味着今后供应市场的数量会少很多,加之粮库通常要到9月底才开始放粮,所以在放粮之前华北地区供应状况可能偏紧,市场价格有望攀升至高点。近日国内部分地区鸡蛋价格小幅攀升,并不能作为玉米需求将会大幅增加的先兆,养殖效益好转有可能会提高养殖户对饲料产品乃至玉米、豆粕价格的承受能力,但是目前禽蛋价格尚不能使得养殖业扭亏为盈,所以暂时不能拉动玉米价格上涨,禽料需求恢复还需要自身对供需进行一段时间的调整。不过,8月份之后猪料需求将进入一个更好的阶段,尤其9月份在中秋和国庆节集中出栏之前这段时间,饲料销量将有所增长。

    铁路运输紧张拉大南北价差

    综合分析,在多空因素共同影响下,近期国内玉米现货市场价格窄幅震荡,但由于调整时间相对较长,致使部分市场人士看涨预期不及前期强烈,并且有顺价抑或略微下调报价出货的意愿。但笔者认为,新粮上市之前国内玉米现货价格仍有上行空间,即便当前产区作物生长状况良好、后期产量预期喜人,但新粮集中上市之前市场供应状况预期偏紧,尤其9月中、下旬可能达到年内高点,不过考虑到诸多区域性特征,不同市场涨幅将不尽相同,尤其需要重点关注南方销区市场。8月份国内铁路运输状况预计更加紧张,受此影响,产区外运困难、销区到货量少,由于供应状况偏紧,南方销区局部价格大幅上涨,而届时运力就将明显拉大南北价差,那种“南涨北稳”抑或“南方大涨北方小涨”的现象会很明显。以上分析仅供参考,但无论新粮上市前的走势是涨是跌,饲料企业都应该补充优质玉米库存,谨防因后期采购困难而拉动成本提高。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