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市场 » 正文

国家玉米拍卖评析:过低底价致高成交

  作者: 来源: 日期:2008-07-24  
     7月22日,今年以来东北首次进行了国家临时储备玉米的拍卖。拍卖的高成交率有些出乎市场意料。中华粮网记者昨日也到吉林拍卖现场了解实际情况,通过各方面了解,以及对市场整体分析,在此简析高成交原因,以及对拍卖本身和国家政策揣测发表个人见解。

    一、成交结果回顾

     黑龙江临时存储玉米计划销售5.96万吨,实际成交4.03万吨,成交比率67.62%。最高成交价1530元/吨,最低成交价1440元/吨,成交均价1490元/吨。

    吉林临时存储玉米计划销售9万吨,全部成交,最高成交价1610元/吨,最低成交价1540元/吨,成交均价1572元/吨。

    辽宁临时存储玉米计划销售15万吨,全部成交,最高成交价1650元/吨,最低成交价1560元/吨,成交均价1592元/吨。

    二、高成交原因

    1、底价过低。三省国标二等的拍卖底价分别为:黑龙江:1480元/吨,吉林:1500元/吨,辽宁:1520元/吨。以吉林省为例,拍卖均价为1572元/吨,加上30元/吨的出库费用和0.16%的交易手续费2.5152元/吨,不过1602.5元/吨,按照正常政策调拨出库成本计算也要在1600元/吨左右,并大大低于市价1620-1640元/吨。这是高成交的最主要原因。

    2、市场缺粮。近期南方水灾频繁,运输受阻,再加上火车运费上调,产区企业惜售加剧,南方到货偏少,尤其市场已经进入青黄不接的供应淡季,使市场要货较多。从国储拍卖渠道求粮成为很自然的事情。

     3、质量较高。据与相关单位的了解,此次拍卖的东北粮,除了黑龙江一些标的外,辽宁、吉林两省拍卖粮质量优良,大多数水分并不甚低(水分低于14%涉及到相应的扣量,水分越低扣得越多,受损越大),杂质较少。目前市场流通玉米质量相对较差,普遍在霉变等方面不尽人意,因此好粮难求。除了贸易用途外,据了解,还有一些标的作为期货交割用途拍卖下。此次拍卖很多竞价主体都详细了解了各库点玉米质量,对标的的价值心中有数,拿粮心切。

    4、拍卖主体。虽然拍卖前国家特别强调了拍卖主体的非东北性质,但这一限定很容易绕过。这一点将在下边展开评论。

    三、简评拍卖效益  

    1、国家政策意向

    跳出粮食,目前7月下旬,距奥运会仅半月余,奥运会期间无疑是政策最紧的时期——应以稳定的经济面貌迎接世界。另外,6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7.1%,依然处于较高的通胀水平。即便年内4%的CPI增速控制目标不可能实现,下半年也要为接近这一数据而做出比上半年更多的控制努力。回到粮油,6月油粕类产品大涨,小麦托市开始即入发烫地步,玉米经历短暂回调后又因南方水灾频繁影响到货而翻身复涨,在粮价影响下肉禽类价格大涨,猪肉价格上涨达到30.4%。这显然不是国家所希望看到的,从宏观讲,国家更倾向于稳定甚至适度压制粮价。

    再根据实际拍卖策略来揣测国家的意图。首先,减少南方拍卖,增加东北出粮。一方面是由于前期车皮紧张,南下调粮迟缓,同时实际总量与计划数量相比较有缺口。另一方面,前期每周持续30%上下拍卖成交率加速南方玉米库存的降低——而这显然有违国家初衷和拍卖规则所向。

    其次,把近70%的拍卖玉米挪到东北,无疑是在加大交割难度。这其中,首当其冲的是,出6月东北车皮再次陷入紧张,南运不畅,请车较为困难。南方客商拍卖后何时能运回本地是个未知数,一旦后市下跌或者拖到新玉米上市,损失是难免的。另外,南方客户到东北拿粮,增加了要货成本,且随着距离的增加,对粮质、风土人情的把握难度加大,风险自然提高。通过交割区域的大转移,和拍卖主体的限定在正常情况下对成交率是较大的杀伤。此外,交割库大量选择非铁路沿线。 最后,较低的拍卖底价,无疑是想给市场一个价格指导。

     2、欲抑反扬的实际效果。

    一次从东北拿出近30万吨,几乎被全部拍走。部分存储库拿出较大比例的库存。下次再拍东北粮,有关方面要好好掂量掂量了。 拍卖当天大连玉米期货价格受外盘影响明显低开。不过,在高成交率的支撑下,多方很快收复失地。这显然不是官方希望看到的局面。

    如果国家希望通过此次拍卖释放巨大的利空信号,那此中两点失策使得事与愿违——过低的拍卖底价导致高成交率,以及禁而难止的拍卖身份限制。

    上边我们已经算过账,依吉林省平均成交价来看,纯粹的交割出库成本低于市价至少20-40元/吨,而且这部分粮质量优良,市场难寻,如果是交割库拿到,会有30元/吨以上转手利润。这就给了东北企业和交割库以较大的竞价和自购的激励。

    有了这个利益基础,我们再看竞买主体政策“企业所在地为内蒙古、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省(区)以外的其他省份。”与南方企业联合购买或者挂靠一家南方企业并不是什么难事。事实上,我们在交易现场感受到的口音、内部议论,以及之后南方企业的反映,都把我们领向这种担忧。

    实际上,即使不通过交易身份歧视,只是依靠合理定价,完全可以达到市场效果。以吉林为例,二等玉米拍卖底价如果调整到1570元/吨(高于此次拍卖底价70元/吨),会有不少底价成交;如果调到1580元/吨,挤压掉正常的经济利润,只让终端消费企业以平于或略高于市场的价位拿粮,成交率受到抑制,底价不会抬高市场价格预期,同时也会削弱市场囤积看涨者的信心。(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