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以来,农产品市场大豆称雄,玉米市场的光芒渐渐暗淡,尤其是在国内市场上表现更为突出。近期国内豆类,甚至是小麦市场都出现了大幅攀升的局面,而玉米市场的每一步上涨似乎都是在周边市场的刺激下完成,自身缺乏方向。尽管诸多投资者纷纷看好未来的玉米市场,但是玉米的走势却每每让人失望,是何原因让玉米走势如此的疲软呢?分析种种影响因素,就其源头,是国家调控的大棒,让期价上涨欲罢不能。每周定期的拍卖让市场倍感心理压力,黑色星期二屡屡在玉米市场中上演。
自06年以来,国家开始对稻谷、小麦实行最低收购价收购制度,与此同时也伴随着定期拍卖制度,以此来保护农民利益和调控价格。从目前市场反应,稻谷和小麦市场价格平稳,国家调控力度有效。07年下半年以来,我国CPI屡创新高,通货膨胀这个敏感的词语充斥各个市场中。CPI 的上涨,很大程度上是食品类价格大幅攀升所至,而在食品类中涨幅最大的可谓是“猪肉”价格,究其缘由,很大程度上来自于饲料的高涨,作为主要原料的玉米市场则成为众矢之的。由此国家开始注意到玉米市场。
玉米市场的宏观调控的序幕则渐渐展开,中储粮的大规模产区收购,专列运输,北粮南运,平议玉米价格的战役开始打响。自07年12月11日开始,国家对玉米市场实行定期拍卖制度。经过长达半年的拍卖后,玉米市场的拍卖影响力渐现,随着玉米现货价格的走高,拍卖市场成交数量渐渐增多。定期拍卖对于玉米市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市场众说纷纭,但归结起来大体分为两大阵营,一方认为拍卖将成为玉米后期价格的晴雨表,另一方认为国家可供拍卖的玉米存量有限,调控不过是短期行为,不能成为常态,一旦国家库存消化,玉米市场仍受市场主导。这两种观点似乎都有道理,但是市场的结果却只有一个。
如何预知拍卖对于玉米市场的影响,我们可以从小麦的拍卖市场中寻求一份答案。连续两年的最低收购价小麦的拍卖市场似乎能给玉米市场不少借鉴之处。从近期的玉米的拍卖和市场的反应来看,与当年的小麦拍卖颇有几分雷同之处,因此,我们不妨从小麦、玉米的拍卖中找寻异同,也给玉米市场未来可能出现的走向以指引。
一、拍卖情况对比
1、小麦最低收购价拍卖情况
自2006年11月开始,国家对最低收购价的小麦市场进行定期拍卖,以此来满足市场的供需情况。可以说,近乎一年半的时间,小麦现货价格涨幅相对有限,国家适量得增减小麦拍卖数量,以06年11月至07年11月作为一个周期来计算,拍卖数量、成交数量、价格似乎有着某种规律性。06年11月,面粉需求增加,小麦现货市场价格大幅攀升,国家开始最低收购价小麦的拍卖,拍卖初期,市场成交极度低迷,但是随着小麦价格的高涨,拍卖价格的优势显现,最低收购价小麦的拍卖实际成交量开始增加,此后随着每周定期的100万吨的拍卖,小麦现货价格稳中回落,国家调控非常有效,定期的拍卖完全满足的市场的供求状况。进入 07年5月份,随着冬小麦收割的展开,国家相应的减少拍卖量,受到新麦季节性供给压力的影响,拍卖的数量和成交量都双双下滑。但是进入07年8月份,新麦收购展开,小麦现货价格、拍卖数量、拍卖成交量出现齐涨的局面。07年11月,小麦消费旺季到来,价格的高涨使得国家加大了拍卖的数量。将每周的小麦拍卖数量增加至450万吨左右。大大满足了市场的需求,小麦现货价格再度稳中趋降。此后小麦拍卖情况及价格走势大体与前一年相仿,不同是,拍卖数量、成交数量以及价格都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但是大体趋势基本相同。可以说拍卖市场的变化是小麦价格的晴雨表。目前小麦市场的主要货源来自于拍卖市场。近期新小麦的上市,国家适度的减少了拍卖数量以保护农民的利益。
2、中央储备玉米的拍卖情况
与小麦拍卖市场相比,中央储备玉米的拍卖时间相对较短,缺乏一定的规律性,市场对于拍卖的认同也在逐渐加强。自2007年12月11日起,国家开始对玉米市场进行中央储备玉米的拍卖,初期,每周定期50万吨的拍卖数量,但是成交量不高,价格也受到了一定的抑制,但随后玉米价格受到供求的影响而大幅走低,部分地区玉米价格低于1740元/吨的起拍价,因此进入08年4月份,数次拍卖均以全部流拍而告终。而国家也相应的减少了拍卖量,但是随着需求的转暖,玉米价格开始走高,国家相应的把拍卖数量上调至40万吨,成交量大大增加,但是玉米价格仍在稳中趋涨的态势。
二、小麦市场拍卖价格、现货价格与成交量的关系
最低收购价小麦的拍卖成交好与坏,与现货价格有着直接的关系,可以说两者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经过统计分析,最低收购小麦的成交量与现货价格的相关度达到67%。换句话说,当现货小麦价格高于成交均价的时候,拍卖才会有成交。现货价格与拍卖价格差距越大,拍卖的成交量则相应的越高,拍卖的调控功效才会发挥作用。比如在07年12月5日,现货价格比拍卖成交均价高出113元/吨,当日成交量132.48万吨。而现货价格低于拍卖价格时,采购者直接到现货市场中购买,拍卖成交量则相对偏低。
这一特征在玉米市场中也是同样存在。
三、小麦、玉米拍卖相似性分析
从小麦与玉米的拍卖的过程和结果来看,两者拍卖市场有着较大的相似性。
第一,拍卖的目的相同:国家实行最低收购价小麦的拍卖与中央储备玉米的拍卖,其主要目的一方面是平抑过高的商品价格,另一方面满足部分地区商品的供给紧张的局面。
第二,拍卖的主体相同:无论是最低收购价小麦拍卖还是中央储备玉米的拍卖,其拍卖的主体均为国家中储部门。代表国家行使宏观调控的权利。
第三,拍卖过程具有一定的季节性规律
从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拍卖到玉米的中央储备拍卖,拍卖数量随着小麦和玉米的季节性供给压力和紧张事情而适量的减少和增加拍卖,最大限度的满足销区对于小麦和玉米的需求程度。对于小麦市场,当年11月至次年5月,正常的拍卖,进入5月份,拍卖数量开始减少,直至8月份,此后小麦的拍卖数量将会出现一定数量的增加(或是回到年初拍卖水平或者是略有增加)来满足需求旺季的到来。
而对于玉米市场,由于拍卖才短短半年,规律性略有体现,3月份至6月份是玉米的需求淡季,拍卖与成交数量均下滑,进入7月份以后,玉米需求将会慢慢转好,成交量将会增加。
第四,当前的玉米环境与小麦拍卖某时期较为相似
目前的玉米拍卖市场情况与07年10月份的小麦市场较为相似。当前,随着南方港口玉米价格的高涨,拍卖成交量继续走高,其中,福建、广东、广西的成交量超过70%。而07年10月,小麦市场在面粉需求不断攀升的刺激下,不断走高。尽管国家增加了拍卖的数量,但是仍有较大数量的成交,其中山东、江苏连续几周全部成交。
值得注意的是,07年11月后,受到需求的刺激,小麦价格高涨,拍卖成交量大幅增加,国家加大拍卖的力度,从前期的拍卖 150万吨增加至250万吨、350万吨直至450万吨,并且每周450万吨的拍卖量持续了长达近四个月之久,大大满足了市场供应,小麦的价格也高处回落。
与之相比的玉米拍卖市场,目前仅仅是拍卖数量刚刚开始增加的过程中,后期需要关注总的拍卖数量的变化,以及主要销区拍卖的节奏。这将直接影响后期的玉米价格。
四、小麦、玉米拍卖差异点如何
尽管小麦拍卖与玉米拍卖在很大程度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是由于产销区的布局等其他原因,两者还是存在一些差异。
差异一:小麦主产区即是主销区,运输较为方便,一般汽运即可。小麦的拍卖地点主要集中在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湖北。而这六省也是小麦的主产区。
而玉米的主产区与主销区距离较远,运输存在较大的变数。玉米的主产区,换句话说玉米的商品贸易量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而玉米的拍卖地集中在上海、浙江、江苏、四川、重庆、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地。运输大体要铁路运输或者海运,相对而言无论成本还是方式都要比小麦麻烦。
差异二:国家储备粮数量不同。小麦市场除了国家的储备之外,连续两年的最低收购价小麦的收购让国家成为小麦最大的卖家,国家有能力在对于小麦价格进行调控,收放较为自由。06年国家小麦最低收购价收购数量4127.5万吨,07年最低收购价小麦收购量2895万吨。除去连续两年的拍卖量,局部完全统计,目前前两年的最低收购价小麦还剩下1900万吨左右。目前新麦的收购已经展开,国家已经完全能够掌控小麦市场的供求状况。
而对于玉米市场,国家库存比起小麦来说要少的多,再加上运输的问题,使得玉米各地分布会出现不均衡的状况。而且从近期的拍卖数量来看,国家在减少玉米的拍卖数量。这于当前的价格高涨,需要平抑价格的事实有些违背。2008年以来,国家在东北产区启动两次玉米收储计划,共计800万吨。自2007年12月以来,我国定期拍卖的玉米总量达 170万吨左右。目前距离新年度玉米上市还有一段时间,所剩下的玉米能否满足当前旺盛的需求还是未知。
五、结论
通过对小麦、玉米拍卖市场的分析,求其异同,发现拍卖对于玉米市场影响正在加强中。
如果后期国家能够加大拍卖力度,加快拍卖节奏,那么玉米价格高涨的局面有望得到抑制,否则,如果按照当前的拍卖节奏进行,拍卖的影响可能会减弱,玉米价格的走势可能仍受到市场的变化而左右。
后期拍卖的数量和节奏成为玉米走势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