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市场 » 正文

第二季度国内玉米价格整体稳中有升

  作者: 来源: 日期:2008-07-03  
     今年第二季度,受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产区农户玉米库存水平不断下降以及饲料养殖需求处于恢复增长阶段等因素共同影响,国内玉米市场价格整体呈现稳中有升运行态势,并逐渐在高位趋于平稳。其中东北产区玉米市场受供需形势略显紧张因素影响涨势较为明显,其均价(单位:元/吨)在1450—1600,累计涨幅在70—150;而关内产区及南方销区玉米价格涨幅弱于东北产区,幅度10—60不等。现对2008年第二季度国内玉米市场分析报告如下:

    一、二季度国内玉米市场行情回顾

    国内玉米市场在经历今年第一季度小幅波动行情之后,进入第二季度,国内大部分地区玉米价格已逐步趋于平稳、局部甚至触底反弹;特别是进入5月份以来,国内玉米市场价格整体稳步上扬。其中东北产区农户忙于春耕,粮食销售量减少,同时随着政策性“北粮南运”工作大规模集中展开,市场货源进一步减少,加上国储收储计划进行与深加工企业抢粮现象时有发生,导致玉米价格继续上涨。截止5月末,我省玉米(水分14%)收购均价(单位:元/公斤)为1.45—1.60;其中榆树为1.60九台为1.55吉林为1.56松原为1.49四平为1.60(如图1所示);分别较月初上涨0.08、0.35、0.06、0.01、0.08华北黄淮产区玉米价格小幅上扬。其中山东玉米(水分14%)收购价为1640—1720;河北为1620—1700;河南为1600—1620,分别较月初上涨20、20、10;南方部分销区受成本推动及饲养业需求逐渐好转的共同支撑,玉米价格也稳中有涨,其中广东地区东北产玉米到站价1880,上海为1800,福建为1840,分别较月初上涨50、20、40。不过5.12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仍对市场心理产生一定心理,但并未改变其稳中有涨格局。而经过5月初一轮较为明显的上涨行情之后,进入6月份以后,在小麦替代效应减弱、玉米到货量持续减少及南方暴雨天气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东北产区继续保持坚挺以外,其它产销区玉米价格涨跌互现。其中我省玉米(水分14%)出库价为1600—1620;龙江为1560—1580;辽宁为1620—1660,均与5月末基本持平(如图2所示);销区广东为1890,上海1800福建1860,分别较5月底上涨10、10、40(如图3所示)。总的来看,第二季度国内玉米市场相对于第一季度来说,玉米价格以上涨为主,在此期间部分销区玉米价格小幅回落也在情理之中。

    二、影响二季度市场走势因素分析

    (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继续发挥作用。一是“北粮南运”进展顺利,拉动市场价格上扬。为缓解东北产区粮食外运困难的局面,今年4月底,铁道部根据国务院要求,决定从5月1日至6月30日抢运1000万吨东北玉米及稻米南下入关。近期据铁道部消息称,目前“北粮南运”工作进展较为顺利,自5月1日开始后至5月末为止,一个月时间内通过铁路共突出抢运东北粮食620万吨,完成目标计划的62%。其中入关粮食429万吨,完成目标计划的54%。5月份,日均粮食装车完成5937车,同比增加1354车。其中哈尔滨局日均粮食装车完成1606车,同比增加647车;沈阳局日均粮食装车完成1649车,同比增加504车。而东北产区一些用粮企业,特别是玉米深加工企业在此期间对玉米需求仍未有所减少,导致市场可供玉米进一步减少,进而拉动玉米价格小幅上扬;二是国储玉米持续投放,抑制价格上涨空间。自去年12月10日国家开始持续抛售国储玉米以来,已使南方玉米市场价格盲目上涨趋于理性。截止6月24日,南方销区市场已经进行了27次国储玉米竞价交易活动,一共成交158.9万吨,最高成交数量23.81万吨,最高成交均价1787元,最高成交率40.74%。虽然今年年初受雪灾影响以来,国储拍卖玉米的成交一直清淡,特别是3月底之后的连续六次流拍,显示市场需求的低迷,但随着养殖业的逐渐恢复,加上玉米价格从5月开始出现季节性上涨,国储玉米拍卖呈现价升量增,显示需求有转旺的迹象。特别是在6月份连续三次拍卖数量均为40万吨,且成交情况较为理想。目前供应最稳定、最充足的货源就是来自国家每周在南方地区进行的储备玉米拍卖,其对于平抑南方部分地区玉米价格的作用在现阶段是显而易见的,这也是南方销区玉米价格比较平稳或涨幅较小的原因。

    (二)四川地震灾害影响短期玉米饲料需求。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特大地震灾害,使得当地及其周边地区有所恢复的养殖业遭受重创。据了解,四川是我国生猪养殖第一大省,2007年全省生猪出栏9911万头,猪肉产量740.6万吨,占全国总出栏量和总产量的比例均超过10%。汶川地震发生后对当地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影响,畜禽大量死亡或逃逸。据了解最为严重的灾情统计,德阳等6个重灾市(州)生猪损失365.75万头,能繁母猪损失18.45万头;能繁母猪损失将直接减少商品仔猪184.5万头,全年生猪损失将达550万头,猪肉产量减少38.5万吨,另外,还有超过1000万只的家禽因灾死亡。从区域影响力来看,作为国内生猪养殖业第一大省,在使饱受雪灾重创的玉米饲料消费再次遭受地震打击,短期内将抑制当地玉米饲料消费需求,不过国内多数地区的养殖恢复进度则未受此次地震影响,需求增长预期正常。从长期来看,灾情对玉米需求的影响要看灾后重建速度,目前市场对此普遍乐观,在防疫力度加大和扶持政策快速出台之后,四川生猪养殖恢复需求有望再次增加,该省全年玉米需求仍有望保持去年水平,因此对全国市场影响有限。

    (三)产区农户玉米库存进一步减少。据了解,目前我国北方主要产区多数农民手中余粮较去年同期相比均出现不同幅度减少,其中华北大部分地区同比降幅在3%—4%,而东北产区下滑速度则较明显,与去年同期相比至少偏低5%—10%。其中我省和黑龙江省两大产区,多数农民存粮比例在10%左右,同比减少10%以上,该供应格局意味着在2008年新粮批量上市前,随着时间或成本的不断抬升,东北玉米整体价格走势还有望呈阶梯状攀升,特别是在今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明显下降及未来天气还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市场背景下,玉米市场价格仍将继续维持在高位运行,甚至不排除进一步上涨的可能性。

     (四)收购主体采购谨慎,观望气氛较浓。6月份以来,受东北粮源被大量调运入关及国储拍卖力度的加大的多方面影响,各地粮商的收购策略也相继发生转变。具体表现为:一是市场观望,待价而沽,产地港口价格倒挂。随着东北玉米货源继续减少以及国储库收储任务基本完成,一些地区前期提价争粮局面得以缓解,但东北大部分地区粮商也因玉米收储成本大幅提升及玉米供应紧张而退出市场,只有本地一些较具规模的玉米深加工企业由于后期原料供应库存仍存在一定缺口而坚持继续收购。由于目前大连港玉米平仓价每吨在1650—1660元的价格水平,产区价格以我省长春地区为例,玉米出库价为1600元—1620元,照此推算,港口平仓价与产区价格已明显倒挂,加之南方大部分地区玉米价格相对较弱,饲料企业持观望态度者较多,因而近期部分贸易商“持粮待涨”的心理日益增强,港口出货量也较前期明显减少;二是北京周边地区关停部分玉米加工企业。由于距离2008年北京奥运会只剩一个多月时间。为确保奥运会期间空气质量,国家各级环保部门正在大范围的开展排污整治工作,而河北、山东及辽宁作为北京周边省份就成为了整治工作的重点,对于河北和山东等地中小规模淀粉企业、酒精企业要求关停,目前山东省部分中小淀粉企业已经停止生产,面临同样遭遇的还包括河北宁晋、山东淄博、德州等地的一些中小玉米加工企业,这些中小型玉米加工企业的停产均对当地玉米消费产生了一定抑制作用;三是南方饲料企业对玉米的采购脚步放缓。进入6月份,南方地区进入潮湿高热时期,玉米存储有一定的难度,一些手中持有水分偏高玉米的粮商销售意愿开始强烈,而饲料企业由于天气、市场及需求等原因,此时也不愿大量采购。

    (五)新小麦替代玉米现象短期影响较弱。近期,国内多数地区新麦已开始大量上市,虽然华北部分地区出现小麦替代玉米现象,但在国家托市收购政策的推动下,新麦开秤价格较往年普遍提高,特别是山东及河北部分地区,新麦开秤价达0.79元/斤—0.81元/斤。目前华北部分地区小麦与玉米价格已逐渐缩小,山东德州地区新麦价格每吨为1600元,玉米价格为1630元,两者价差为30元;河北衡水地区新麦价格为1600元,玉米价格为1610元,两者价差为10元。一般来说,当小麦价格低于玉米价格每吨在100元以上时,小麦替代才具有优势。而从目前两者价差来看,小麦已经不具有明显替代优势。因此小麦替代现象在当地并未达到前期市场预期,对玉米市场短期影响较弱。不过,随着后期华北新麦的大量上市,替代现象将继续阶段性抑制当地饲料企业对玉米的需求。

     三、后期国内玉米市场形势展望

    对于后期玉米市场价格走势,我们倾向于以下观点,一是今年种植成本的提高以及连创新高的国际玉米市场价格对国内价格起到支撑作用,但第三季度最需关注的是农业生产气象条件变化以及国内消费价格指数(CPI)走势情况。二是从供需情况看,由于需求尚属平稳,可满足供需平衡需要,确保玉米市场价格趋于平稳。但后期天气变化对粮食生产影响很大,进而对玉米市场产生影响。如果后期天气条件正常,那么虽然今年全国玉米面积有所减少,但总产量仍可能超过去年。今年自然灾害相对较重,二季度以来,特别是近期,从世界范围看,主要产粮国我国南方、美国中西部、印度都遭遇大洪水,美国的大洪水导致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玉米期货价格连创历史新高,主产区降雨及秋霜期对产量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天气正常,玉米仍是丰收年景,在国家调控政策的强力作用下,玉米价格有望稳定在一个合理区间。如果天气变化较大,玉米价格仍有一定上涨空间。另外,需要密切关注的就是CPI指标,虽然粮价是百价之基,但通货膨胀压力、CPI指数高低仍将对粮食市场产生影响,目前虽然通胀压力有所缓解,但CPI指标仍在高位运行。具体情况如下:

    (一)国内因素:

     1、国内玉米供求状况基本平稳。据有关部门预计,正常情况下,2008年全国玉米产量可达到15400万吨,较去年增加217万吨,增幅为1.4%。预计2008/09年度国内玉米总消费量为15183万吨,较去年增加378万吨,增幅为2.6%。其中预计2008/09年玉米饲用消费为9350万吨,较去年增加290万吨,增幅为3.2%;工业消费量为4270万吨,增幅为2.9%;玉米出口量为50万吨,较去年减少30万吨,减幅为37.5%。预计2008/09年度国内玉米结余量为222万吨,显然玉米市场结余量是建立在玉米增产前提下的,如果说玉米产量与2007年持平,玉米供求将基本平稳。

     2、饲养业处于恢复性增长阶段。虽然今年年初的雪灾使南方养殖业受损严重,5月刚刚从雪灾中走出来的饲料消费又遇四川特大地震,使养猪大省四川蒙受损失,而地震未过,南方洪水又至,使南方的养殖业遭受重重打击,进而导致饲料玉米需求增长速度放缓。不过,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以及国家利好政策向生猪养殖业倾斜,加上灾后国家对疫情的控制也有所加强,促使目前生猪养殖效益较为丰厚,因此养殖户的补栏积极性仍较高。此外,由于今年以来猪肉价格涨幅惊人,然而玉米价格涨幅较小,导致今年猪粮比价历史上首次突破9∶1,远远高于5.5∶1的盈亏平衡点。预计下半年国内饲料养殖业不会被灾害击垮,而生猪养殖业也将在灾后逐渐恢复,进而将带动玉米饲料消费增加。

    3、种植成本及运输成本提高。随着年初以来国内农资价格的大幅上涨,农民种植成本明显上升,惜售心理开始增强,对后期价格上涨预期有所提高。据我们调查了解,2008年我省玉米平均生产成本每亩(下同)为692.88元,较去年增加148.25元,增幅达27.22%。其中直接生产费用(包括种子、化肥、农药及机械作业)为441.50元,较去年增加120.37元,增幅达37.48%。间接费用为96.25元,较去年增加6.87元,增幅达7.7%。用工作价为155.13元。较去年增加21元,增幅达15.66%。同时,为逐步理顺价格关系,保证国内成品油供应,促进石油资源节约,国家发改委于日前宣布,自6月20日起将汽油、柴油价格每吨提高1000元,航空煤油价格每吨提高1500元。为了降低提高成品油价格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种粮农民、渔业(含远洋渔业)、林业实行财政补贴。其中,对种粮农民在今年已增加的农资综合直补的基础上,财政每亩再增加5元补贴。一般来说,在玉米种植成本中,柴油的成本约为30元/亩,按照成品油17%的上调比例,每亩玉米种植柴油成本增加5元左右,国家的补贴基本上可以抵消农业生产中柴油成本的增加。但是,提高成品油价格之后,运输环节的成本也在提高,成品油价格的上调增加了玉米运输成本,抬高了价格底部区间,对玉米市场具有利好影响。

     4、通胀压力有所缓解,预计CPI或继续走低。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5月份国内CPI上涨7.7%,低于此前预期的8%水平,较上月回调0.8个百分点。同时,今年全国夏粮丰收已成定局,预计2008年夏粮总产将超过去年2306亿斤,有望实现连续第五年增产。而这将对稳定下半年整个农产品和消费物价起到一定作用。正是由于目前夏粮丰收、蔬菜加快上市等因素,6月份物价已经整体呈现较快回落的势头,预计接下来几个月物价涨幅有望继续走低,从而进一步促进整个农产品价格整体环比下降,并对稳定玉米价格也有一定积极作用。

     5、国内玉米生长及天气变化情况。5月底至6月初,东北部分地区玉米产区出现了低温冷害天气,导致当地多数玉米幼苗生长速度延缓,引发了部分市场人士对今年玉米产量的担忧。而6月上旬以来,东北大部分地区气温快速回升,加之当地前期降水较多,土壤底墒较好,能较充分满足玉米幼苗对热量、光照及水份的需求,对玉米生长发育十分有利,因而前期当地低温冷害所造成的偏负面影响也得到了明显的缓解。与灾害频发的美国玉米主产区相比,我国目前玉米生长进展还算顺利,但主产区的雨季尚未到来,秋季霜期对作物生长影响也很大,我们将密切关注。

    (二)国际因素

     1、国际市场供应形势相对紧张。据美国农业部6月份供需报告显示,预计全球2008/2009年度玉米产量为7.7526亿吨,比上年度减少1455万吨。玉米消费量预计为7.9306亿吨,比上年度增加1418万吨。玉米期末库存预计为1.0329亿吨,比上年度减少1780万吨。其中预计美国2008/2009年度玉米产量为2.9808亿吨,比2007年下降10%左右。期末库存预计为1708万吨,降至13年来低点。美国玉米产量调减的主要原因是受洪灾影响,预计单产降低;另一个原因是播种速度较慢。预计2008/2009年度巴西产量为5700万吨,与上年度相同。阿根廷产量预计为2350万吨,比上年度增加120万吨。虽然全球产量依然维持高位,但在需求高增长的情况下,全球2008/09年度的玉米供求形势趋紧。

    2、国际原油价格持续高涨支撑玉米价格。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持续高涨,6月份更是突破每桶139美元的新高。美国做为原油主要消费国,原油价格的高企逼迫美国积极发展生物燃料,根据美国出台《新能源法》,到2022年生物燃料掺混量将增至360亿加仑,到2015年乙醇玉米掺混量将增至150亿加仑,到2012年生物柴油掺混量要求达到10亿加仑;为了满足规定的需求,2015年必须使用近56亿蒲式耳玉米来生产150亿加仑乙醇,比2006/07年度乙醇行业的玉米用量21亿蒲式耳激增260%。乙醇对玉米的巨大需求潜力将成为玉米价格长期上涨的主要动能。

    3、国内外玉米价差进一步拉大。由于原油价格上涨带动美国玉米燃料乙醇消费增长,加上美国预期玉米面积减少,使国际玉米价格继续上涨。目前,国际玉米价格连创新高,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玉米期货价格已经突破了7美元/蒲式耳,最新价达到7.65美元/蒲式耳,今年玉米价格涨幅已经达到了40%以上,7月美国墨西哥湾3号黄玉米平均离岸价为每吨304美元,较6月初上涨20.39%。国内外玉米价差随之被进一步拉大,目前国内外玉米价差为每吨1000元左右,由于国家采取限制出口、在销区连续抛售国储粮等一系列调控措施,再加上需求相对平稳,使得国内玉米市场价各相对平稳或涨幅较小。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