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市场 » 正文

近期玉米市场仍将处于北强南弱格局

  作者: 来源: 日期:2008-06-11  
     3月初以来,我国玉米市场持续呈现北强南弱的格局。5月下旬这一局面出现进一步加剧的迹象。笔者认为,从当前的国内市场情况看,短期内国内玉米市场这一格局将有加重的可能。分析如下:

    1、当前黑龙江、吉林地区玉米粮源所剩无几,贸易商采购困难

    2007年秋粮上市以后,非国有收储企业及贸易商迅速占领了黑龙江及吉林的玉米购销市场,国有收储企业由于贷款拨付较少收购数量明显不如非国有企业。以黑龙江玉米主产市肇东为例,截止到4月底国有收储企业共计收购玉米25.1万吨,占总商品量的21.7%,仅为上年同期的一半,并且委托粮和中储收购占了90%以上,自营所占比例极少,国有企业已经彻底失去了市场主体的地位。由于非国有企业操作灵活、资金周转较快,基本随购随销,库存留量较少。以黑龙江省双城为例,到4月低,由于农民余粮偏少,该市非国有贸易商大部分停止收购玉米,据统计已经收购了53.2万吨,占收购总量的55.4%,但到5月底这些贸易商收购的玉米基本已经销售一空了。同时由于国家在东北三省一区启动了新增中央玉米储备和临时玉米储备的计划,拉动了当地的市场价格,农民在3、4月份加快了售粮的节奏,一扫秋粮上市至春节期间价格偏低农民惜售的局面。到5月上旬,作为全国“米袋子底儿”的黑龙江大部分区域农民手中剩余玉米已经所剩无几。

    2、玉米深加工企业引领市场收购价格并蚕食东北地区最后的粮源

     近几年来,东北地区随着玉米深加工企业的快速发展,当地玉米消费量呈快速增加之势,同时由于这些企业经济效益好、资金周转快,收购价格明显占有优势,并且由于仓容有限,基本处于常年收购。以吉林最大的玉米加工企业--

    -吉林大成集团为例,该集团下辖4个年产60万吨玉米的分厂,其中德惠的分厂到4月上旬库存大约在20万吨左右,将完全可以维持到7月中下旬,剩余的将有6万吨的缺口,虽然农民玉米销售已经处于淡季,手中余粮所剩无几,当仍将继续敞开收购,缓慢的将缺口填补。今年年初以来引领玉米收购价格走势的企业莫过于是松原赛力事达公司了。由于今年松原地区玉米减产幅度较大,为了提高收购量,企业屡次提高收购价,到目前收购价已经达到1600元/吨,较去年同期上涨200元/吨。目前黑龙江、吉林两省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库存都有一定的缺口,在当前粮源缺少的情况下,仍有提价收购的可能。

    3、当前农民售粮价格与粮库车板价形成倒挂

    随着农民手中余粮的减少,市场收购已经进入淡季,简单的购销贸易商已经开始逐步退出收购市场。现在市场的收购主体已经逐步过度到玉米深加工企业、饲料加工企业和养殖户。另一方面,由于购销企业在前期收购的玉米多是准备销往外地赚取差价,并且交易量较大,动辄就要几千吨、几万吨,这是一般的饲料加工企业和养殖户受资金和场地的限制而没有能力接受的,因此,更多的收购重点不是到粮库购买,而是直接吸引农民的余粮。当前农民手中的余粮都是经过筛选的优质玉米,也就是农民所说的好粮,对这些粮农民的惜售心理较强,期盼着能卖个好价钱,因此销售价格也较高。以黑龙江双城地区为例,目前当地农民直接出售给养殖户的玉米价格为1620元/吨,而当地粮库的车板价为1540—1560元/吨,比农村的成交价格还低60—80元/吨。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到购销贸易商手中购买玉米还要承担短运的额外费用,不如直接从农民手中购买。以绥化地区为例,当地玉米收购的市场价为1520--1540元/吨,当地出厂价为1530 --1550元/吨,玉米深加工企业收购如果到贸易商处购买,将要增加20—40元/吨的短运费用,造成收购成本的增加。

    4、黑龙江玉米大量南运及冬小麦上市的双重抛压令销区玉米价格保持弱势

    由于得到国家铁道部的支持,5月份通过铁路外运玉米数量明显增加,根据铁路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5月分共计出省玉米155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4 倍。本年度黑龙江省通过铁路出省的玉米数量达842万吨,而上年同期仅运出376万吨,比上年度全年出省总量还多186万吨。由此看出,今年上半年以来黑龙江省玉米对南方销区及南北方港口的抛压是十分巨大的。虽然前一段时间到黑龙江地区抓粮十分困难,造成大连、锦州等北方港口价格快速上冲,但受广东港口需求缓慢价格快速回落的影响,南北方港口玉米价格形成倒挂,造成北方港口贸易商观望心理较浓,出货不积极。目前,大连玉米平舱价1650—1660元/吨,加上船运费和杂费到广东港口的理论平舱价接近1860元/吨,高于当前的1830元/吨,港内实际成交极少。另外,每年进入6月,由于小麦价格较玉米具有较大的比价优势,饲用小麦替代玉米的现象十分普遍。随着今年小麦的第五次大丰收,预计市场上新麦收购价格不会高出国家最低收购价过多,有可能呈现高开低走的市场格局,将会牵制玉米价格的上涨。当前,河南新产红小麦的收购价格为1440—1460元/吨,比当地玉米价格低200元/吨,饲料厂商更倾向于使用小麦,家禽饲料中小麦替代玉米的比例已经达到60—100%。有消息称近期江苏运到广州的新小麦的价格为1710元/吨,与当地玉米有120元/吨的价差。因此从后期看,南方销区的玉米市场有进一步走弱的可能。

    5、国家持续拍卖国储玉米对南方市场形成心理上的压力

    自去年12月10日国家开始持续抛售国储玉米以来,使南方市场的玉米价格的盲目上涨趋于理性。今年上半年国家在东北三省一区启动的新增中央储备和临时储备玉米收购已经达到了600余万吨。在造成东北玉米粮源便少的同时,也对南方销售市场形成了潜在的市场抛压。因此,南方玉米购销价格不会有较大幅度的波动。

    目前,以黑龙江为例,国家临时收购的玉米成本价在1540元/吨左右,加上各种杂费运到广东也就在1760—1770元/吨,与当前国家抛售玉米的成交价基本相同,因此后期涨幅十分有限。

    6、我国玉米产量料将增加,市场供应充足

    据国家信息中心在6月初公布的预测报告显示,2007/08年度我国玉米产量将为1.518亿吨,较上月增调384万吨。同时,预计2008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将减少35万公顷,但由于今年东北地区单产将出现2007年干旱前的恢复性提高,玉米总产量将较2007年增长217万吨达创历史最高记录1.54亿吨。这将完全有能力保障国内市场的供应。

    综上所述,由于北方玉米饲用需求潜力仍然较大,在粮源减少没有小麦可替代的情况下,玉米仍将保持坚挺。而南方玉米主销区因为玉米货源相对充足,同时小麦替代玉米的比价效益突出等因素的影响,玉米市场仍将维持弱势。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