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天气物流 » 正文

北方春旱不会大幅影响我国粮食产量

  作者: 来源: 日期:2008-05-13  
     遭遇严重春旱东北粮食预期蒙上阴影

    东北三省的粮食生产状况如何,对国内外粮食市场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在2007年特大旱灾的影响下,2008年的春耕备耕又遇到了严重的春旱,给今年的粮食生产预期蒙上了一层阴影。

    以吉林省为例,由于去年冬季降水少,中西部产粮区出现严重春旱迹象,估计全省春旱面积达2840万亩,约占全省耕地面积的1/3。吉林省气候中心副主任刘玉英介绍说,去年秋季后期(10月和11月)吉林省降水少,致使冬季全省大部为干封地。封冻前大部分地方土壤含水量少,影响了今年春季土壤的返浆水量。

    “去年10月1日至今,全省平均降水仅为39.5毫米,比常年同期少36%。中西部地区仅降水25.3毫米,比常年同期少41%,比去年同期少32%。”刘玉英说,去年冬季吉林省大部分土壤在11月中旬封冻,部分地方出现在上旬或下旬。根据全省22个农气观测站土壤封冻前的土壤湿度观测资料,并同近17年的土壤封冻前土壤相对湿度平均值相比较,全省大部分地方0-20厘米土壤相对湿度低于多年平均值,在近17年中处于低墒的前一至七位。其中白城本站10厘米和20厘米土壤湿度分别为28%和30%,土壤干旱严重。

    黑龙江省和辽宁省也同样存在严峻的旱情,继2007年发生严重夏伏连旱后,黑龙江省去冬今春降水仍严重不足,春旱形势严峻。目前,全省69%的县市耕层土壤偏旱,其中西部地区有10个县市土壤相对湿度在50%以下。与上年同期相比,重旱的县市增加5个,偏旱的县市增加19个。黑龙江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统计,今年备春耕期间全省受旱耕地面积超过7000万亩,其中水田渴水面积预计为500万亩,占全省水田计划种植面积的14%。重旱区主要分布在齐齐哈尔、大庆、哈尔滨、黑河及绥化西部,水田渴水重点是水库灌区和江河引水灌区。辽宁省也同样遭遇严重春旱,目前,全省受旱耕地1551万亩。

    东北粮食生产仍是“靠天吃饭”

    尽管东北三省多年来围绕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所进行的探索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总的来说三省粮食生产还不是很稳定,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抗灾避灾能力差,粮食生产依然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

    这些年来,尽管国家加大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但是由于投资主要集中在大江大河、大型水库、城市防洪等方面,真正摊到与农业生产直接相关的中小水库、小流域治理、水利排灌设施等方面的资金并不多。以吉林省为例,这个省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135个中型灌区,迄今为止投资很少或者几乎没有投资。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加上历史欠账太多,农田水利设施改善并不明显。黑龙江省部分干部群众认为,目前的农田水利设施还不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水平。

    由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粮食生产抗灾避灾能力差,只要遇到灾害(旱灾或涝灾),产量就降下来,造成粮食产量年际间波动幅度大,表明东北三省的粮食生产依然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例如黑龙江省常年受旱面积达5500多万亩,占全省粮食作物面积的45%左右。西部地区耕地一遇到干旱,每亩平均产量就要减产56公斤。吉林省5000多万亩旱田耕地,其中仅有2000多万亩具有抗旱能力,旱田节水灌溉面积仅占总耕地面积的1/10左右,粮食生产极不稳定。

    吉林省水利专家分析认为,由于吉林粮食增产潜力较大,经过测算,水田灌区可以通过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和增加灌溉效益,使水稻平均亩产从400公斤提高到650公斤,实灌面积从目前800多万亩提高到设计灌溉面积1270多万亩,可增加水稻产量近50亿公斤。因此,加大对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建设的力度,意义重大。实践证明干旱地区农作物只要满足灌溉用水需要,粮食就能高产。如果旱区50%的耕地能够基本实现作物全程灌溉,平均亩产达到750公斤,还可增加粮食近50多亿公斤。可见,农田灌溉设施对粮食增产的保障作用非常明显。

    粮食产量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一年一度的春旱对于东北地区的干部群众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多年来也积累了丰富的抗旱播种经验,因此除担心增加种粮成本外,对于春旱对粮食产量造成的影响并不十分担心。

    “旱不旱,一瓢水”,“坐水种”已经成为东北地区多数农民的选择,春耕可以采取抢墒整地等连续作业,实现了一次播好种、一次出全苗。“大旱不过五月十三”,随着后期雨水的增加,田间管理如果能及时跟上,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苗期滞长等影响。因此春旱并不会减少2008年的产量预期,或者说对今年粮食生产影响有限。

    另外从品种的影响上看,春旱有可能产生造成玉米种植面积扩大的现象,抗旱能力不强的大豆以及没有水源保障的部分水田将有可能被改为旱田,种植玉米。玉米是东北地区的铁杆庄稼,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强,因此随着今年春旱的发展及春播的临近,将有可能促使部分农民选择玉米抗旱品种,从而放弃其余品种的种植。

    专家认为,尽管今年大豆价格较高,但天气原因应该是农民考虑种植品种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后期春旱进一步发展,将有可能导致部分农民弃大豆种植玉米。其实,春旱和种植意向本身就存在着矛盾。由于大豆抗旱性比玉米要差,种植大豆在同样的天气条件下减产幅度要大于玉米,这样即使大豆价格较高,但大豆种植利润将依然达不到玉米种植利润。

    从目前市场上看,“天气”因素已经成为市场炒作的重要因素。业内人士认为,由于春旱对农作物整个生长周期影响有限,以及效益与抗灾的博弈将导致农民种植意向发生细微变化。因此在春旱没有急剧发展的前提下,2008年东北地区玉米种植面积增加将会是一个不争事实;由于水稻的滞销及价格下跌,2008年水稻种植面积将会出现减少趋势。大豆种植面积将取决于当前的旱情发展,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将保持略增的态势。在种植面积、需求变化趋势不大的前提下,国家又严控粮食出口及工业用粮,预计2008年的我国粮食市场维持一个震荡的趋势,震荡空间将比较狭窄。

    从长远看,旱灾一直是制约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俗话说:“有钱就有水,有水就有粮”,随着国家对农田基础设施的不断投入,预计在最近的五至七年内,东北地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将得到明显改善,东北三省粮食生产将进一步稳固。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