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市场 » 正文

高盛:2008年农产品价格将在高水平上延续

  作者: 来源: 日期:2008-05-05  
     张瑞芳2007年年底,高盛发布了“熊市伪装下的牛市”2008年大宗商品预测报告,其中对农产品(26.87,0.53,2.01%,吧)的价格趋势唱出了“高调”。一个季度过去以后,高盛的预测得到了应验,全球粮价上涨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最大话题之一。

    本报记者在高盛国际伦敦总部,就全球农产品形势和价格趋势采访了高盛全球投资研究部商品分析师张瑞芳。

    《第一财经日报》:你是研究农产品价格的专员,能不能透露一些最近的研究和分析结果?

    张瑞芳:我们认为原油价格和农产品价格将继续看涨,从结构上来看,因为原油价格的上涨,直接影响了农产品价格上涨;从周期性角度来看,由于需求不断增长而供应增长有限,我们预计除小麦以外的主要谷物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第一财经日报》:近日,根据《金融时报》报道,因乌克兰政府放宽了出口政策,使得小麦价格急降到6个月来最低。

    张瑞芳:是的,小麦价格从12美元/浦式耳降到了8美元/浦式耳,几乎是30%的下滑。这与一些国家降低粮食出口税有关。回溯到今年年初,有三四个主要粮食出口国提高了出口税收。当时是因为这些国家担心全球粮价上扬会影响到本国粮食供应而导致通货膨胀加剧。阿根廷、乌克兰、俄罗斯,包括最近的哈萨克斯坦,都相继推出了保护本国粮食供应的税收政策。因为它们都是世界排名居前的粮食出口国,事实上这些限制或者减少粮食出口政策的推出,更加紧缩了全球粮食供应,进一步加速了农产品价格的上涨。而近期,因为预期小麦生产量将在今年下半年得到提高,一些国家开始放松出口限制。比如,乌克兰最近将出口配额从20万吨增加至120万吨,并延长了配额周期。在这些措施的影响下,小麦价格短期内出现了大幅的回落。

    《第一财经日报》:下半年的农产品走势会如何呢?

    展望下半年,我们预计全球小麦产量将得到恢复,因此小麦的价格将保持在平稳水平。过去两年内,由于澳大利亚连续出现旱灾,当地的小麦收成连续两年减产50%。由于澳大利亚是一个主要的小麦出口国,其大幅减产严重影响了全球小麦供应的平衡,使得全球小麦库存量降至30年来最低。但是今年以来,澳大利亚降雨量大大增加,预计其小麦生产将恢复正常。另外,过去一年较高的小麦价格水平预计也会刺激美国、欧洲和加拿大等主产区增产小麦。由此,我们预计全球小麦产量及库存将出现周期性反弹并抑制价格。

    但是玉米和大豆的情形有所不同,结构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都有相当大的影响。以玉米为例,去年,美国农民将大量种植大豆和棉花的耕地转为种植玉米,而今年情况正好相反,美国很多农民从种植玉米转为种植大豆,所以今年可以看到玉米将有比较大幅度的减产。因为美国是玉米生产大国,而玉米的减产和对玉米需求的不变,必然导致玉米库存的减少,玉米价格将直接受到冲击。同时,从结构角度来看,玉米和原油有着最直接的关联,因为产自玉米的乙醇,已经成为美国生物能源的主干,并使得玉米价格直接和原油价格挂钩。

    在下半年时间里,大豆库存预期虽有增长,但其结构性长期上涨趋势不会改变,而玉米也将继续保持周期性上涨,小麦下跌虽有空间,但也会相当有限。总之,农产品价格保持在一个高水平上的状况会延续。

    《第一财经日报》:你认为美国生物能源计划是否直接影响了玉米和其他谷物价格?

    张瑞芳:是的,美国生物能源计划,直接导致了谷物,特别是玉米价格的上涨。然而,我认为,我们并不能由此而指责他们,因为,生物能源是高油价时代的一个产物。在目前的石油价格作用下,用玉米生产乙醇是一种划算的经济活动。我们测算,在目前115美元一桶的原油价格下,美国的乙醇生产商可以在6美元/蒲式耳的玉米价格下达到收支平衡,而这一价格刚好是当前的玉米价格。因此,如果原油价格高居不下,你很难想象谷物价格会降低。不幸的是,我们认为原油价格仍将保持在较高水平上。欧佩克原油增产非常有限,而拉丁美洲、俄罗斯、委内瑞拉等新原油产地,受到国家政治以及吸引外资投资限制等政策因素的影响,难以成为投资者和原油需求国可以直接投资的领地。因此,全球原油产能的扩张在过去几年内几乎停滞不前,这是造成原油价格居高不下的一个根本原因。

    《第一财经日报》:在目前全球粮价形势中,你认为中国是在怎样的位置上?

    张瑞芳:过去的三年,中国国内的粮食供应似乎达到了平衡,特别是在2005年中国政府取消了存在了几千年的农业税以及推出一系列支持和保护农业生产的政策措施之后,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大大减少了进口量,玉米和小麦甚至还有少量的出口。

    但是,由于中国经济的增长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蛋白质的需求仍处在不断增长的阶段。我们预计中国未来若干年内对大豆的进口需求量仍将保持强劲的增长。从全球角度看,90%的大豆出产于美国、阿根廷、巴西和中国,中国虽然是大豆生产大国,但是对进口大豆的依赖近年在逐渐增加,比如,在2007年,约70%的需求必须靠进口才能满足。而且从供应方面来看,因为中国的大量需求,其他三国必须大量增产,但是这并不乐观,因为对玉米乙醇的需求,美国大量土地用于种植玉米,可用于增产大豆的耕地有限;而阿根廷和巴西,虽然有大面积的耕地,但没有相应的配套设施满足生产所需,而完成配套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这不是短期内能够解决的,所以大豆价格仍有很大上涨压力。

    《第一财经日报》:在现今全球农产品价格的严峻形势下,你对中国的农业生产有何建议?

    张瑞芳:中国应该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生产量,不能日益依赖进口。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大力发展工业生产、关注经济发展、房地产业异常兴旺。农业用地受到挤压,土地的机会成本增加。此外,劳动力逐渐由农村向城市转移,这使得让劳动力回归农业的机会成本也有所上升。目前的高粮价虽然可以在短期内促进农业增产,但是土地的稀缺和劳动力价格的上升仍将是制约中国农业发展的两大主要因素。中国应该推出美国那样的农业用地保护政策和法律,切实提高农产品产量,来满足日益增长的农产品需求。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