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市场,CBOT玉米大涨受到三大因素支撑:美元贬值、生物燃料、投机资金涌入。从全球范围内来看,美元贬值促使市场重估农产品价格。一方面,美元持续贬值,以美元计价的商品价格必然快速上涨;另一方面,原油、贵金属和农产品等初级产品期货具有一定的保值功能,美元持续贬值导致国际金融资本投资这些初级产品期货,寻求保值增值,进一步推高了其价格水平。另外,石油价格的高企令美国开始制造乙醇,这是CBOT玉米上涨的另一大原因,目前美国(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产国)所产玉米中有三分之一将用在生物乙醇上。
从国内玉米整体市场格局来看,无论是2008年养殖业的恢复情况,还是宏观调控政策,都暂时不会对当前市场形成利多支撑,现阶段玉米市场仍面临现货供给的压力。而投机资金对新年度玉米兴趣更大,因而造成远月合约的升水。远月合约价格高企的原由是下一年度产量的大幅减少,但这一因素在短期内并不能构成玉米市场大幅上涨的基础。此外,国内玉米市场充斥着套保商、贸易商的身影,同时人民币的升值预期、玉米出口的停滞和中国发展非粮乙醇燃料来替代原油,都是大连玉米弱于CBOT玉米的主要原因。
自2月中旬以来国家先后启动了两批各400万吨的中储粮收购,主产区玉米价格企稳,但之后中央储备玉米拍卖依然按部就班的进行令市场承压。中储粮管理总公司近日表示,为巩固前期调控市场效果,决定6月中旬前从东北再调出200万吨玉米发往南方平抑市场价格,同时定期抛售50万吨玉米的政策不变。从竞拍结果来看,连续五次流拍也显示出当前国内玉米供应较为充沛的现实,由此看出国内玉米市场仍将面临政策压力。
局部反弹行情不能改变市场的供给压力
虽然东北地区粮商近期上调了玉米收购价格,广东港口在长时间的振荡整理后,出现了反弹行情,但是国内现货压力仍较为沉重。据了解,农民存粮方面,黑龙江东部集贤地区农民玉米存量在30%左右,友谊县地区农民存量在30%左右,富锦地区农民存量高达50%,平均玉米存量仍高达43.3%。吉林地区由于深加工企业需求量较多,农民玉米存量相对处于正常水平。榆树地区农民存量在20%,松原地区农民存量在15%(平均为17.5%左右),均处于正常存量水平。
需求尚未启动,深加工面临停产和限产
近来国内淀粉销售状况不佳,4月下旬及5月份,国内很多玉米深加工企业可能为了缓解、转移巨大的淀粉库存压力,纷纷采取限产、停产等手段,玉米的使用量总体水平不高,而此时东北以及华北黄淮地区仍有相对较为充裕的玉米供应。以山东枣庄为例,当地某大型玉米深加工企业已经因淀粉库存水平偏高而停掉一条生产线,其他深加工企业也面临这种困境,目前有个别小型企业已经制定了停产计划。
我们看到,前期的利多因素如粮库虚空、天气干旱等似乎逐渐被消化,而实际的国内供应形势相对宽松。出口方面,1-2月我国仅出口玉米4.5万吨,同比大减97.5%,雪灾造成的饲料需求迟滞及粮食能源转化项目的叫停依然令主销区价格疲软。虽然近日受农户忙于春耕备播、销售进度趋缓影响,主产区的部分深加工企业收购价格略有上调,但相对于估价明显偏高的玉米期货价格来说,显然难以对其形成推动,倒是期货价格有向现货价格回归的迹象。这一点我们或许可以从大连玉米连续两周大幅增加的注册仓单中找到答案,据大商所仓单周报显示,玉米注册仓单继前周增加近4500手后,上周继续大幅增加7200余手。
综上所述,就目前玉米主力合约C0901而言,虽然不排除其借助资金推动继续小幅反弹,但中长期看,期价逐步回归现货是其必然选择。内外有别的市场环境决定了其跟随CBOT玉米期价上涨的幅度有限,后市不宜对上涨行情过分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