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市场 » 正文

东北玉米收购市场呈现“国进民退”格局

  作者: 来源: 日期:2008-04-07  
     自去年10月份以来,受大减产、新粮上市延后及春节前后一段时间收储主体数量明显不足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东北玉米市场收购价格呈先扬后抑再升态势,期间收购主体格局也随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随着当地大部农民逐渐完成卖粮四部曲中的三大步,东北玉米市场供应已由前期阶段性充裕状态转变为区域性偏紧,整体价格蓄势待涨,而此时的收购主体格局无疑将对未来1-2个月当地市场走势起到重要的影响力,具体分析如下:

    其一,多数农民玉米留存比例同比偏高。

    目前,东北地区大部农民存粮占其产量的比例集中在20-35%区间,其中黑龙江地区最低,吉林次之,辽宁、内蒙古地区大致相同(辽宁地区库存占产量比例30-35%,同比增幅10-15%,吉林地区30-35%,同比增幅10%,黑龙江20-30%,同比增幅5-10%,内蒙古30-35%,同比增幅10%),上述地区农民存粮比例与去年同期相比整体偏高5-15%,但若考虑到2007年当地玉米大减产因素的话,眼下东北多数农民实际存粮数量同比应大致持平,一些受灾较重的产区甚至还要偏低。

    其二,东北多数玉米深加工企业潮粮收购进度同比偏快。

    自春节之后,东北多数玉米深加工企业再难以重现节前当地新粮收购主力军的风采,一些大型加工企业玉米日收购量维持在10000-3000吨,与其高峰期日进原料成吨相比可谓相差甚远,这其中既有其它市场收储主体数量增多、明显分流货源所致,更关键是在经历了节前大量收储之后,越来越多的加工厂面临着烘干能力严重不足、气温逐步回升进而引发坏粮担忧及仓容有限等一系列问题。目前,东北多数深加工企业玉米整体收储进度应与上年同期大致持平,其中潮粮收购进度同比正常略多,而干粮库存数量同比则普遍偏低。主要原因在于:

    受去年东北新粮上市偏晚及10-12月份期间多数农户较惜售的共同影响,直至12月份后、春节前夕,东北多数产区才迎来了玉米第一个上市高峰期,这导致绝大部分深加工企业在2007年第四季度多数时间里湿粮收购同比明显偏少,而后期才逐步上量,因此,导致其烘干时间较往年同期推迟了2-3个月左右时间,而眼下相当一部分深加工企业干粮库存约有2个月的需求缺口。近日东北多数地区出现的连续阴雨雪天气可能会导致当地一些保管条件不佳农户手中的玉米水分上升,这无疑将继续限制一些深加工企业偏低水平粮源的收购量。

    其三,国有粮企玉米收购量同比明显下滑。

    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08年3月10日,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四川、陕西、甘肃等10个玉米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2007年新产玉米3603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1547万吨,占收购总量的43%,与上年同期相比明显减少515万吨,降幅为25%左右。由于眼下当地多数农民存粮已不多,这导致后期东北第二批储备粮收储计划执行难度大大增加,据市场了解,当前吉林地区储备玉米收储进度差异较明显,譬如长春、公主岭周边国储玉米第二批收储计划已完成了30%左右,而一些粮库已暂时停止了托市粮收购。

    由此来看,目前东北产区玉米收购主体呈现国进民退格局,但由于当地大部农民存粮量已降至偏低水平,这将导致后期东北玉米整体收购量逐步下滑,同时,随着气温不断抬升,未来1-2个月质量较佳、水分偏低的东北玉米价格有望稳步攀升。但受小麦价格低迷的影响,目前玉米价格大幅走高需要借助外力。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