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球粮食消费大幅增加
1.作为全球消费量最大的基础经济资源—石油几乎位于所有产业链的顶端。石油价格高位运行会导致基础资源价格的整体性上升,从而对经济和金融产生巨大影响。近年来由于石油短缺威胁到了国家能源安全,全球兴起了生物能源的开发高潮。“生物能源”开发的越演越烈引发农产品消费持续增加。
2.口粮需求的刚性增长。全球约有8.5亿人缺乏足够粮食,饥饿仍是当今人类生存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
(二)全球粮食总产没有明显提高,消费库存比较低
由于种植面积增长缓慢,全球农产品产量的提高一直依赖于单量的上升(利用杂交、转基因技术),但总产量难以大幅度提高。去年全球玉米的库存消费比下降到近30年来的低点。
(三)全球通胀的预期
由能源短缺的“导火索”点燃的这场涉及广泛的物价上涨之火已经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蔓延。而美国等主要经济体的降息政策会在资金面上进一步推动价格上涨,全球通胀在短期内不会消退。
全球粮食供给增长有限而消费大幅增加使得供需矛盾变得愈发突出,全球粮食库存出现大幅下降,引发了粮食价格暴涨。生物能源推广和减少饥饿人口都是推动粮食价格上升的因素,这种因素未来将会长期存在。根据世界粮农组织的估计,在下一个十年内,这些趋势因素会把农业品价格从过去十年的平均水平向上推升20%至50%。
二、今年国际玉米价格将在振荡中维持强势
美国作为玉米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产量占全球43.67%,出口占全球产量的70%。在这种状况下,美国的情况将会影响世界玉米的价格。由美国的情况不难看出玉米价格在下跌中孕育的强势。
(一)2008/2009年度美玉米产量减少、消费量增加
分析机构InformaEconomics预估美国2008年玉米播种面积为9004.8万英亩,低于美国2007年玉米9360万英亩的实际种植面积。种植面积的减少将引发产量下降。
从2007/2008年度美国玉米消费构成中可以看出,美国玉米以饲料消费为主占55.18%,工业(其中乙醇的比重31.25%)和种用占到44.82%。在下图中可以看出,近5年来美国玉米饲料与其他用途基本稳定且略有下降,只有乙醇用量快速增长。
2007年美国玉米乙醇总产量为64.85亿加仑,日均产量约为42.3万桶,比2006年的日均产量增长33%,即10.6万桶。按美国《新能源法》到2022年,美国年产生物能源将达到360亿加仑,为2006年产量的7倍。该法案成为玉米加工乙醇的消费持续增长的最大原因。
(二)2008/2009年度美玉米库存消费比下降,平衡趋紧
2月24日美国农业部下属的商品评价统筹委员会发布报告称,美国2008/2009销售年度的玉米期末库存将比上年度下降13.6%,降至12.43亿蒲式耳。预计年度总产量为128.1亿蒲式耳,比上年下降2.64亿蒲式耳,加上期初库存和进口,总供应量为142.63亿蒲式耳。玉米总需求量预计将由上年的129.55亿蒲式耳小幅升至130.2亿蒲式耳,供应平衡趋紧。
(三)种植成本连续增加
由于柴油、农药等生产资料的涨价,美国玉米的种植成本也连续增加。
(四)影响全球价格的因素
1.原油是否能维持高价位。因为只有原油维持在高价位,生物能源的替代才有利可图。全球原油的剩余产能由上世纪70年代初1200万桶/天锐减到目前300万桶/天。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发表报告预计,2008年世界原油市场日均需求量为8700万桶,比去年增加约120万桶。国际能源机构(IEA)发布最新月度报告也称,全球已经进入了高油价时期。
2.天气因素。但是即使风调雨顺可以提高单产,也仍不能弥补面积的减少。而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测,2008/2009年度出现灾害天气的可能性很大。
3.其他替代对玉米的影响。美国在新能源法案中提到还在积极探索其他可再生燃料的原料来源,尤其是纤维素乙醇的开发,并确定从2013年开始,每年从生物质纤维素中提取的乙醇不得少于2.5亿加仑。但从目前看,美国掌握的纤维素乙醇生产技术工艺成本高,不具价格竞争力。
三、国内玉米平衡趋紧,今年价格将振荡上行
由于我国玉米供求目前基本保持平衡,不受进口影响,大连期货玉米价格经常会走出自己的独立行情,但今年国内玉米价格也将会振荡上行。
(一)2008/2009年度国内玉米产量减少、消费量增加
1.产量减少。影响我国产量的因素有:一是播种面积。今年大豆价格的涨幅远大于玉米价格,种植收益驱动农户减少玉米面积。从我们对黑龙江部分农户的调查,玉米转种大豆意愿的比例在15%左右。二是玉米单产水平。目前我国玉米的单产水平已达到非转基因的世界领先水平,除非种植转基因玉米,否则玉米单产很难提高。预计2008/2009年度的玉米产量下降。
2.消费增加。目前我国玉米的消费构成主要是饲料消费占66.27%,工业消费占26.02%。
首先,国内玉米饲料消费增加,其中猪饲料占约60%。
2006年7月以来,由于猪养殖业的亏损造成养殖户大量屠宰母猪,引发母猪及成品猪的存栏锐减,导致2007年猪肉价格飞涨。尽管经过18月的恢复已经有所改观,但2008年年初南方的大雪造成牲畜死亡,尤其是仔猪的死亡,使得存栏恢复缓慢。而我国近期CPI高涨的直接诱因是食品大幅涨价,其中猪肉、植物油价格上涨对CPI的推动作用比较明显。对此,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扶植养猪业。养殖业正在恢复性增长,对饲料玉米需求也将逐步恢复。国家粮油信息中心3月报告认为,2007/2008年度全国玉米饲料消费量为9550万吨,较上年度提高400万吨,增幅4.37%。
其次,玉米工业消费增加。现阶段,我国玉米工业加工产品主要有淀粉和酒精两大系列。国家粮油信息中心3月份报告认为2007/2008年度淀粉行业消费玉米数量为2320万吨,酒精消费玉米量为1480万吨,全国玉米工业消费量为3800万吨,较上年度提高150万吨,增幅为4.11%。而2008年的中国奥运会将使饮料和酒精的消费有大幅增长,对玉米糖浆和玉米食用酒精有利多刺激。
(二)国内玉米消费库存比进一步降低
(三)国内物价指数连续上涨
我国2008年1月CPI上涨7.1%,2月更是高达7.8%,此轮通胀压力既有经济周期性问题,也有转型经济国家的体制性问题,短期内难以消除。
(四)不确定因素
1.天气。我国玉米主产区东北地区干旱能否缓解?
2.小麦在饲料中的替代效应。根据测算,小麦与玉米的价差低于100元才有替代价值。由于国家托收影响,加上世界小麦减产,前期北方小麦的价格不具备替代的可能,后期能否替代还要看二者比价关系走向。
3.南方冰灾使甘蔗主产区大面积受灾,并导致前期白糖价格阶段高企,而当糖价与玉米价格之比高于2.3—2.4时,玉米糖将替代蔗糖,前期这种替代完全可能实行,后期能否替代仍要看比价关系走向。
(五)近期的利空因素
1.前期农民惜售造成目前阶段性集中供给,对玉米现价格有压制作用,但全年有效供给并没有变化。2.猪存栏的恢复有繁殖和养殖规律的约束,近期恢复缓慢对饲料需求较少。3.国储拍卖对销区价格有打压作用,进而压制产区价格。以上因素决定了今年国内玉米价格将在近期有压制,但全年还是维持振荡上行的势态。
总地看来,玉米已经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农产品身份,成为兼具农产品、能源替代品、软产品替代品等多种属性的作物,而这种属性的变化将使玉米市场走进高价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