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豆播种面积分析
作为同季作物,大豆和玉米具有典型的土地互竞关系,哪一种作物能够为农民带来更多的实惠和更大的生产效益、两者间的种植面积如何分配,这正是当下农民所要权衡的问题。一般来说,单位种植面积内大豆和玉米中哪一种作物种植收益较大,农民就倾向种植哪一种作物。从经济学上来说,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其效益应该是等同的,由此可以得出这样一种模式,即在单位面积内,种大豆的效益=种玉米的效益,当这一平衡被打破的时候,农民的种植意向就会发生改变。由上述公式可以推出:种大豆的效益=大豆价格×大豆单产,种玉米的效益=玉米价格×玉米单产,进而得出这样的公式:大豆价格/玉米价格=玉米单产/大豆单产(即在效益等同的情况下,大豆和玉米价格的比值等于玉米与大豆单产的比值)。由此公式可以看出,大豆和玉米价格的比值越大,农民种植大豆的收益就越大,种豆的积极性也就越高,而大豆的丰产又会促使玉米和大豆单产的比值走低,反过来又会抑制大豆的市场价格,次年,农民的种植意向就会发生转变,由上年的倾向于种植大豆转向玉米,否则反之。
把玉米与大豆单产的比值与大豆和玉米的种植面积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近几个年度以来,玉米与大豆单产的比值大体处于稳步攀升的态势,其中,2003年之前这一比值小幅上升,大豆和玉米的种植面积变化不大,而在2005年以来最近的三年里,玉米的种植面积增幅明显,大豆的种植面积逐年下滑,玉米与大豆单产的比值显著上升。种植面积与单产比值的变化显示,由于大豆的种植面积逐年下滑,刺激了大豆市场价格的上涨,从而带动了玉米与大豆单产比值的上扬,进而又将带来种植大豆效益的增加。
从图表上看,玉米与大豆单产比值当年的上涨并不一定会说明次年大豆的种植面积会增加。比如,2005年和2006年,玉米与大豆单产的比值连续两年呈上扬态势,但大豆的种植面积却连续两年在减少。这显示,其比值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趋势性。通过对1990年以来的统计数字分析可以看出,玉米与大豆单产比值在1991年达到相对峰值3.33之后逐年回落,到1997年形成了相对谷底2.51。玉米与大豆单产比价关系的下降直接提升了种植玉米的生产效益,刺激了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1997年之后的两年里,玉米的种植面积大幅攀升,大豆的种植面积小幅回落,至1999年,国内玉米的种植面积达到了当时创记录的2590.4万公顷,这一记录直到2006年才在生物能源概念的推动下被突破。之后该比价关系又经过一年的大幅上涨和两年的回落,在2000年又形成了另一相对底点2.67。2000年以来,玉米与大豆单产比值稳步攀升并形成了上涨的趋势,至2007年其比值回升到了3.28,再次接近1991年所形成的峰值区域。从趋势角度看,玉米与大豆单产比值在2008年形成拐点的概率是很大的。上述数据分析给广大农民提供了这样的市场信息,就是为了增加生产收益,2008年春耕时期将会扩大大豆的播种面积。
从总体种植面积来看,国内大豆和玉米的总种植面积自1992年以来呈稳步增长态势,尤其是2002年以来,在政府严格的保护耕地措施及相关惠农政策的影响下,国内大豆和玉米总体种植面积的增幅明显加速。2007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际国内油脂油料价格的疯狂上涨,政府更是出台了一系列旨在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可以预计,2008年大豆和玉米的总体种植面积依然会保持小幅增加,而大豆的种植面积则会显著增加。
从现货市场的情况看,哈尔滨地区近三年来在每年的1月中旬新豆和新玉米的市场收购价格分别是:2006年1月中旬为2540元/吨和1120元/吨,2007年1月中旬为2600元/吨和1360元/吨,2008年1月中旬为4500元/吨和1400元/吨,大豆价格与玉米价格的比值分别为2006年1月中旬为2.27、2007年1月中旬为1.91、2008年1月中旬为3.21。2007年1月中旬大豆价格与玉米价格比值较上年明显下降,这显示当年度玉米价格受到生物燃料需求市场扩大的影响而走强,大豆的市场价格则因美国大豆丰收而持续疲弱。2008年1月中旬,大豆价格与玉米价格的比值由上年的1.91大幅攀升到3.21,其主要原因就是中美大豆产量的大幅下降引发大豆市场价格大幅上涨。大豆与玉米价格比值的上升预示着国内农民在2008年种植大豆的生产效益将会明显提高,农民将会扩大对大豆的播种面积。
美国大豆播种面积分析
在美国市场上,在过去的两个年度里,由于生物燃料市场的兴起,玉米乙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CBOT玉米价格持续走强并由此导致CBOT大豆与玉米价格的比值在2005年到2006年底之前的这段时间里持续下滑,至2006年年底一度达到1.73:1的多年来的最低位。自2007年春播以来,受中美两国大豆种植面积减少以及美国大豆出口需求增加等因素的影响,CBOT大豆价格扭转了过去两个年度相对玉米价格的弱势,呈现出持续走强的局面。2007年四季度以来,这一比值在(2.47:1)—(2.8:1)一带呈箱体徘徊,2008年3月份以来,随着CBOT大豆价格的暴跌,这一比值一度跌至箱底2.48附近,具有收获比较效益的11月大豆与12月玉米间的比价自2008年以来则徘徊在2.51—2.25区域。总体来看,这样的比价关系已经远远地大于过去两年同期大豆与玉米间的比价关系。
按照美国农民的往年种植惯例,当大豆与玉米的比价关系大于2.5:1时,农民愿意多种大豆而少种玉米,反之则愿意多种玉米。近阶段,CBOT大豆与玉米的比价关系一直未能有效站稳在2.5:1以上,这一比价关系将会令美国农户在今年春播时期犹豫不决。但可以肯定的是,2008年美国大豆的种植面积一定会比去年增加,玉米的种植面积也将会低于去年,只是种植大豆的面积不一定会超过玉米而已。2008年2月下旬,美国农业部首席经济学家JosephGlauber在USDA届年度展望论坛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中也应证了笔者的这一观点,他预测2008年美国大豆的播种面积将由去年的6360万英亩上升到今年的7100万英亩,玉米的播种面积将由上年的9360万英亩减少到今年的9000万英亩。
通过上述对中美两国大豆和玉米市场价格的历史比较分析,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对今年春播时期中美两国农户的播种意向作出预测。当然具体影响大豆和玉米播种面积变化的因素还有很多,如成本、天气、政策等因素,本月31日,美国农业部将发布季度报告,其中将会对今年美国大豆和玉米的种植面积作出权威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