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近期玉米价格逐渐回落
根据对吉林省榆树等6个县(市)的抽样调查显示,2007年吉林省玉米的平均市场价格为1.24元/公斤。除了个别月份偶有下降外,前9个月基本在上行通道运行,其中,9月份玉米的平均价格为1.38元/公斤,为全年最高。自10月份开始出现价格回落,直至年末下降到1.20元/公斤。进入2008年,玉米价格继续下挫,1月份的平均价格为1.14元/公斤,2月份的平均价格为1.13元/公斤。玉米价格短期上涨势头有所削弱,并逐渐进入回落调整阶段。
二、供求两方面简析主要原因
本轮玉米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可以从农民供应与企业收购两方面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供应方面:农民惜售心理松动,销售量逐渐增加
促进农民销售的主要因素有四个:一是气候条件不利。据调查,吉林省个别地区新玉米水分较高,而自然气温低,加之农民家庭粮食储藏量大,春季晾晒增加难度,同时也增加了长期保管的难度。二是春节前购置年货需要钱处多。虽然有国家“三补一免”的优惠政策,人们不必在年底前大量售粮,但是受传统观念影响,仍有一部分农民在元旦左右卖出一部分粮食,以求过一个富足宽松的春节。三是为继续贷下一年款急于还上年贷款。有部分农户习惯于年初贷款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等到年底卖粮后再还贷款,再贷下一年的生产资料款的方式来维持生产生活,为求良好信誉,年底急于售粮把上一年的贷款还上。四是春耕购买生产资料。据调查显示,近期各种主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均大幅上涨,如2月份化肥价格比上年12月份上涨19.7%,同比上涨21.2%;农用种子价格比上年12月份价格上涨12.7%,同比上涨2.1%;农用薄膜价格比上年12月份上涨1.2%,同比上涨3.5%。面对农资价格越涨越猛的局势,不少农民急于卖粮兑现来备春耕。
在以上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玉米销售陆续出现了几次高峰,出售进度也有所加快,供给量逐渐增加。
收购方面:企业收购行动放缓,稳定格局尚未形成
东北地区储备粮收购仍未批量展开,受国家调控政策一般具有明显滞后性特征的影响,因此政府收购行为对目前吉林省玉米市场走势仅仅是起到了局部支撑作用,更多地是体现在一种后市看好心理及预期方面,现货收购市场仍是深加工企业唱独角戏。面对越来越多农民卖粮心理有所松动的形势,其试探性下调玉米收购价也是理所当然的。同时,受宏观政策调控及需求明显放缓的影响,近几个月玉米相关副产品价格涨势趋弱,根据调查显示,今年1、2月份饲料加工企业产品出厂价格环比涨幅分别仅为1.4%和0.3%。而相当一部分加工企业原料收购资金主要是通过销售产品回笼资金渠道来获得的,从而导致一些深加工企业玉米原料收购资金出现了不同程度不畅。因此,这种状况使相关企业的收购积极性受限。除此之外,季节性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对近阶段玉米市场产生影响。根据调查显示,通常在进入10月份后,随着新玉米的陆续上市,稳定的价格格局尚未形成,市场经常出现低迷走势。如2005年和2006年,玉米价格也是在10月份出现明显下降,只不过降势持续的时间长短有所不同。
资金回笼不畅通和季节性购销平淡,这是影响企业收购积极性的主要原因。
三、农民期盼玉米价格回升
据对各地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的调查显示,年初以来,在仔猪、饲料、化肥、种子等主要农资的推动下,吉林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节节攀升,在1月份环比上涨5.8%的基础上,2月份又上涨了4.4%,仅2个月时间就累计上涨了10.4%;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上涨14.6%和17.4%,创1996年以来的单月最高涨幅。另外,根据国家相关政策,2008年各商业银行缩小了信贷规模,农村信用社为降低不良贷款、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减少了对农村信贷的资金投入,要求不再向没有还清欠款的贷款人发放贷款。
近两年玉米价格出现显著上涨,在利好环境的刺激下,不少农民缩小了其他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全年收入与玉米售价直接挂钩。但是经过数月的低迷走势,玉米价格已经高位回落,市场预期也开始发生转变,农民的心理落差较大。在多重压力下,农民期盼着畅通的销售渠道和合理的价格,把手中的玉米卖个好价钱,以求能够充足条件备耕和早日按期还贷。
四、后市展望
现阶段玉米收购市场仍由加工企业主导,而宏观政策调控仍将继续打压市场,其影响力会更加深入,通过当前形势分析,预计短期内玉米价格弱势调整格局不改。
虽然玉米价格连续数月出现回落,但是根据调查显示,就绝对价格来看还是略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利好因素仍旧存在,从国际背景来看,全球玉米供求紧张的趋势短期内不可能改变,这是支撑玉米价格走高的根本动力;根据省内实际情况,部分不急于兑现的农民仍有惜售心理,以及铁路运输瓶颈将会使粮食外运外销受到一定制约,因此玉米价格回调幅度相对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