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国内玉米市场除了5~6月和10月末到12月初这两段时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外,其他时间均呈现以稳为主、小幅波动格局。整体来看,2007年国内玉米市场延续了2006年的向上走势,底部有所抬高。
1~4月国内玉米整体呈小幅震荡向上态势
春节前,玉米大量上市,收购价格回落。首先,农民变现需求增强,惜售心理有所减弱,国内玉米上市量增加,迎来了新季玉米的上市高峰期;其次,加工企业库存相对充裕,铁路运输不畅,企业采购热情下降,采购玉米进度放慢,通过下调收购价格以限制收购数量;第三,国内饲养业畜禽存栏率有所下降,减弱了饲料养殖业对玉米等大宗饲料原料的需求。
春节过后,华北黄淮地区玉米因水分相对较低、质量相对较好,市场需求较强,价格出现了新一轮的上涨行情。但由于进入春耕备播时期,农民变现需求增强,该地区玉米上市量有所增加,对价格的进一步上涨起到了抑制作用。春节过后,南方销区饲料养殖业畜禽存栏率较低,饲料养殖业看跌后市,采购玉米积极性不高,玉米行情继续低迷。???4月份,国内玉米市场仍然较为活跃,产区市场行情小幅上涨,销区市场行情仍显弱势。首先,东北地区进入春耕、春播高峰期,农民无暇销售玉米,市场可供量有所下降;其次,华北黄淮地区玉米存量普遍较低,农民惜售,市场流通量减少,东北玉米因铁路建设基金的征收,到货成本上升;第三,南方销区生猪存栏量同比仍大幅下降,饲料销量同比明显降低,玉米行情继续小幅回落。
5~6月份国内玉米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
首先,主产区玉米存量逐步减少,玉米水分含量相对较低,农民及收储企业惜售,玉米市场可供量下降;其次,主产区玉米深加工企业、饲料养殖业对玉米的需求趋于增加,拉动玉米价格高走;第三,南方销区由于国内生猪、猪肉以及禽蛋产品价格快速上涨,加之政府对此现象的关注,饲养业补栏的积极性有所增加,拉动了饲料养殖业对玉米的需求,受产区行情带动,玉米市场出现小幅回升。由于同期肉蛋禽价格大幅飙升,国家叫停玉米深加工业,想通过打压玉米价格来平抑猪肉价格,后期玉米涨势受阻,但没有起到平抑肉价的作用。
7~10月广州玉米短期暴涨其他地区平稳
7~10月份,除广州地区在9月份因运费上涨和物流中断引起市场心理恐慌、玉米价格出现短期暴涨外,国内其他地区玉米价格以稳为主。???首先,东北地区贸易商手中玉米存量依旧较大,且面临还贷压力,出货意愿较强,同时,大量陈玉米开始陆续出库,市场供给较为充裕;其次,华北黄淮地区进入小麦收购高峰期,部分储备库为多收购最低收购价小麦,而积极出售玉米腾仓容,玉米市场供应量增加;第三,由于疫情继续加重,影响到国内养殖业的生猪存栏率和后期恢复能力,饲料玉米消费不振;第四,9月中旬后,华北黄淮地区玉米开始大量上市,由于种植成本上升和农民惜售,新玉米的开秤价与上年同期相比明显高开,同时由于新产玉米质量较好,收购价格低于陈玉米,企业纷纷减少甚至停止收购陈玉米,该地区新玉米价格上升而陈玉米价格开始回落;第五,10月份,东北地区玉米上市,开秤价格高于上年同期水平,但收储企业和贸易商手中尚有较大数量陈玉米等待销售,吸取上年的教训,2007年收购非常谨慎,整体收购市场较为清淡,价格高开平走。
11月份国内玉米价格全面上涨的原因分析
首先,鉴于上年的经验,加之农资价格不断上涨,农民对新产玉米价格的期望值较高,惜售心理较强;其次,尽管收储企业多以观望为主,但因深加工企业原料库存不足,而酒精、淀粉等玉米下游产品价格快速上涨,刺激加工企业提高开工率,为满足加工需求,不得不提高价格进行收购。玉米价格持续上涨,深加工企业需求强劲和农民惜售之间的矛盾促使玉米价格迅速上涨。
政策调控效果显现12月玉米价格止涨趋稳
首先,随着价格上涨达到顺价销售价位,农发行要求贷款企业加快库存玉米的销售工作,限期收回贷款,企业销售玉米积极性提高;其次,面对11月份国内玉米市场急涨的行情,国家要求中储粮总公司在南方主销区、养殖大省和冀鲁豫等地集中投放部分中央储备玉米,增加市场供应量,以平抑和稳定玉米价格;第三,出于变现需求,农民惜售心理有所缓解,出售玉米数量增加。
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同比增加单产略降玉米总产增幅有限
2007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比上年有所增加,但由于东北地区玉米在生长期间遭受旱灾,造成该地区玉米单产下降,我国玉米总产量的增加幅度小于播种面积的增加幅度。据美国农业部估计,2007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达到创纪录的2780万公顷,比上年增加80万公顷,其中东北地区玉米播种面积为810万公顷,比上年增加64.7万公顷;我国玉米单产略低于上年的创纪录水平,为5.32吨/公顷;玉米总产达到创纪录的1.48亿吨。另据有关机构预测,2007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为2805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08万公顷,增幅为4%;我国玉米总产量为1.48亿吨,比上年增加252万吨,增幅为1.73%。
据分析,2007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增加的主要原因是,2006年我国玉米市场行情上涨幅度较大,尤其是新季玉米上市之初的反季节上涨更带给农民较大收益,促使农民在2007年努力增加玉米的种植面积。尤其是东北地区,由于大豆的种植效益低于玉米,农民放弃大豆而改种玉米的比例增加。
玉米食用消费数量基本稳定饲料和工业消费量有所增长
在我国,玉米消费主要包括饲料消费、工业消费以及食用消费等。近年来,我国玉米消费呈现食用消费数量保持基本稳定、饲料消费稳步增长、工业消费迅速增长的基本趋势。
2007年国内玉米食用消费量保持基本稳定
在食品领域,玉米消费主要是鲜食玉米、玉米小食品以及作为杂粮用于主食。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玉米作为主食消费的数量在逐年下降,但由于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饮食,使得玉米作为杂粮调剂仍有一定数量的需求,总体来看,2007年国内玉米食用消费保持基本稳定,在700万吨左右。
2007年国内玉米饲料消费较上年有所下降
2007年我国玉米饲料消费较上年略有减少。一般来说,饲料玉米消费量是消耗玉米原料最大的一部分,占市场总量的70%左右。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饲用玉米消费量呈现刚性增长的趋势。主要是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蛋白消费增加。但由于近两年疫情频发,导致国内饲料养殖业发展受限。2006年禽流感、猪瘟热等疫情使国内养殖业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2007年高致病性蓝耳病的爆发导致国内生猪存栏率大幅度下降,进一步抑制了饲料养殖业对玉米的需求。此外,国内玉米价格较高,小麦在一定时期替代了部分玉米进入饲料消费领域,也是2007年国内玉米饲料消费有所下降的原因之一。
2007年国内玉米工业消费呈继续增长态势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对玉米的加工利用已经从初加工向深加工,乃至生物化工转变,加工层次越来越深,加工领域也越来越广泛。近几年来,丰厚的加工利润促使我国玉米深加工业迅猛发展,加工能力增长速度加快,玉米深加工消耗量不断增加。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2006年玉米深加工能力为5000万吨,实际消耗玉米3150万吨;2007年玉米深加工能力为7000万吨,实际消耗玉米3650万吨。尽管国家正在控制玉米深加工盲目发展,但要注意,需严格控制的是“盲目发展”,而不是“正常发展”。在深加工业布局方面,“十一五”期间,重点是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企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提高现有企业竞争力。预计我国玉米工业消费将继续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
取消出口退税征收暂定关税国家出台政策限制玉米出口
据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累计出口玉米491.4万吨,比上年增加60.03%,其中主要出口是对韩国、日本、马来西亚和印尼,其中对韩国出口占65%。2007年我国累计进口玉米3.5万吨,其中老挝玉米占46%,缅甸玉米占43%,其余多为美国玉米。
2007年4月份,国家有关部门发放了2007年的第一批也是惟一一批120万吨的玉米出口配额。由于当时出口利润较为可观,出口签约进展较快,截至当月月底,签约数量已过半,到5月份,基本完成出口备货。之后,由于我国玉米消费呈现快速增长,供求趋于紧张,进口价格高且难度较大,因此,国家自5月末开始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措施限制玉米深加工业和出口。年底,国家又出台了取消出口退税、征收较高暂定关税等一系列政策,但由于玉米属于配额管理品种,只要新的配额不发放,该政策对玉米出口影响不大。
调控玉米深加工以及进出口为平抑价格销售中央储备粮
国家提出严格控制玉米深加工业盲目发展
由于生猪存栏量下降导致供给减少以及玉米价格上涨导致饲养成本增加等原因,2007年4月份以来,我国各地区生猪及猪肉价格出现不同程度上涨,其中一些大中城市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上涨速度过快。5月末,国务院办公厅就做好猪肉等副食品生产供应保持市场稳定工作发出通知。通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做好工作,保持市场稳定。其中专门提出要严格控制玉米深加工盲目发展。各地要停止新建、扩建玉米深加工项目,并对在建项目进行全面清理。该文件的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玉米的深加工需求。
政府出台政策调控玉米深加工以及进出口
2007年9月20日,国家出台了《关于促进玉米深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一是要进一步调整玉米深加工业的格局,二是原则上要少出口玉米。《意见》指出,在深加工业布局方面,“十一五”期间,重点是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企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提高现有企业竞争力。在进出口方面,各地原则上要减少玉米出口,以保证国内供求平衡。建立灵活的玉米进出口数量调节机制,在适当的时候,东南沿海玉米主销区可以进口部分玉米满足国内饲料加工业的需求。
竞价销售中央储备玉米平抑国内玉米价格
由于2007年11月份国内玉米价格出现了大幅度上涨,为了满足国内饲料加工需求,稳定国内玉米价格,12月份中央储备玉米竞价销售活动展开,并形成常态化,每周投放50万吨,但交易状况并不理想。12月份的四次交易成交量分别为23.8万吨、14.8万吨、4万吨和3.4万吨,成交率分别为47.6%、29.6%、8%和6.9%,平均成交价格也呈现逐次下跌的局面,分别为1787元/吨、1758元/吨、1743元/吨和1740元/吨。
全球玉米产量和贸易量均增 玉米期末库存数量有所下降
据美国农业部预测,2007/2008年度全球玉米产量为7.6672亿吨,比上年度增加7095万吨;玉米贸易量为9434万吨,比上年度增加257万吨;玉米期末库存为1.0133亿吨,比上年度减少600万吨。玉米出口国中,2007/2008年度巴西玉米产量为5000万吨,比上年度减少100万吨;出口量为850万吨,比上年度减少120万吨。阿根廷玉米产量为2205万吨,与上年度持平;出口量为1600万吨,增加70万吨。玉米进口国中,日本进口量为1630万吨,比上年度减少32万吨;韩国进口量为880万吨,比上年度增加6万吨。
2008国内玉米市场供给充裕价格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2008年接新前国内玉米供求总体较为宽松
由于2007年我国玉米产量增加,总量大于国内需求,加之出口受限,2008年玉米接新前国内玉米市场总体供求相对较为宽松,库存将会略有增加。但是,不同阶段的供求关系可能会出现变化。在第一季度,450万吨储备玉米的轮入,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增加玉米的需求。从二季度后期开始,国内逐渐复苏的养殖业对于玉米的需求将进入高峰,会形成第二个需求高峰期。在总体供求相对宽松的情况下,阶段性的需求增长仍会带来局部或阶段性的供应紧张。
2008年我国玉米出口数量将很难有所增加
为稳定国内粮食价格上涨过快的势头,自2007年12月20日起,国家刚刚取消小麦、稻谷、大米、玉米、大豆等84类原粮及制粉产品的出口退税,财政部日前又宣布,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将从200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对小麦、玉米、稻谷、大米、大豆等原粮及其制粉共57个8位税目产品征收5%至25%不等的出口暂定关税。其中,玉米和玉米粉出口暂定税率分别为5%、10%。此次取消13%的出口退税,又加征5%的出口关税,等于玉米出口成本增加了18%。但实际上这种改变对玉米出口的影响并不大,因为我国对玉米出口实行配额制管理,国家若想限制玉米出口,限制出口配额的发放是最便捷的方式。在当前的大背景下,2008年玉米出口配额管理预计会继续紧张,我国玉米出口数量很难有所增加。
2008年国内玉米市场价格底部将有所抬高
2008年,国内玉米行情走势主要取决于国家对玉米出口配额的把握、2008年玉米生产状况、饲料业的复苏状况、深加工业的发展速度等。
支持后期国内玉米价格上涨的因素:
一、玉米种植成本上升,近两年玉米行情均呈现高走态势,主产区农民惜售心理较强,低于一定价格,玉米上市量将会减少。
二、酒精、淀粉等玉米深加工产品价格涨幅较大,深加工企业对玉米的需求增强。
三、饲料养殖业在2007年政策扶持下复苏好转,2008年饲料需求将会增加,对饲料玉米的需求转强。
四、玉米和大豆的比较效益下降,下一年度玉米种植面积下降的可能性较大,届时产量可能会随之有所下降。
五、一季度储备玉米的轮入,会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东北地区玉米市场行情。
六、整体物价水平上涨的大环境,会抵消一部分上行压力,使市场相对容易接受上涨,买卖双方容易达成共识。
抑制后期国内玉米价格上涨的因素:
一、2007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双双递增,国内玉米市场供求基本面较为宽松。
二、国家手中有一定数量的玉米储备,如行情出现暴涨,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将增强,中央储备玉米出库数量增加。
三、宏观调控导致我国玉米出口受限,对国内玉米市场行情将会起到抑制作用。
四、非粮乙醇加工技术的发展,使玉米在乙醇加工等深加工行业的需求增速会放缓。
五、春节前和春播时期,是农民变现需求较强的时期,阶段性的玉米上市量增加。
因此,由于2008年国内玉米市场供给充裕,上行压力较大,如没有出口支持或因运输不畅出现暂时供应紧张,国内玉米市场大幅度上涨的可能性不大。但是由于饲料养殖业的复苏,2008年春、夏季将会出现一轮饲料玉米需求高峰,此间国内玉米价格有望出现一轮涨势。总体来看,2008年国内玉米市场价格底部将会较2007年有所抬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