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全国政协委员、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和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粮食局局长聂振邦在分别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就在开发玉米乙醇是否推高粮食价格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
玉米乙醇推高粮价?
宁高宁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粮价上涨已经变成国际性走势,整个是上升的,这和油价、矿石价格、木材价格一样都是需求量上升造成的。
他认为,现在问题是消费量上升了,供给关系出了问题,中国要从全球看问题找原因。实际上现在中国粮食没有太大问题,但现在大家总认为有问题,并总在找问题。
不仅如此,宁高宁反驳玉米乙醇加工导致供给紧张并引发价格上涨的说法。他说:“大家都以为玉米转乙醇做了很多,现在是夸大了玉米乙醇(的影响),其实只是很小的量。”
“2001年试点玉米乙醇的背景是当时卖粮难,陈化粮没法消化,所以做玉米乙醇当时的理由一是环保,再一个是有利于农民。”宁高宁介绍说,2001年,国务院在黑龙江、吉林、安徽和河南四省进行试点,一共做了100万吨乙醇,只占了粮食产量的百分之一点几。再以后一直没扩大过,一直限定在一定范围内,其他人想做,但没有成为国家定点,由于没有财政补贴,做不下去。
他认为,玉米乙醇造成粮食价格上涨真正的原因在于美国。“粮价涨和粮食短缺要放在美国背景下讲,美国是玉米主要生产和出口国,权重过大,美国30%的玉米都做了酒精,那么其他国家都不做玉米乙醇是没用的。而中粮在黑龙江的玉米乙醇项目是全国产量最小的,还有丰原生化(000930.SZ)虽然生产玉米乙醇量大,但中粮只占20%的股份。中粮这块不会再扩了,没有二期项目。”面对粮食紧张的局面,宁高宁表示,粮食种植面积保持住,把量做出来。
不过,聂振邦还是对当前一些企业做玉米乙醇的冲动表达了担忧:“现在石油价格一路上涨,已经突破100美元,这种情况下,玉米是用来给人好呢,还是企业用来做乙醇好,企业会怎么选择?”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首席兽医师、农业部兽医局局长贾幼陵补充表示,安徽试点玉米加工乙醇项目,年生产能力定在300万吨,而安徽自己玉米生产能力只有240万吨,还需要从外地运。
聂振邦说,从现在数据来看,粮食还存在缺口,食用油也不足。站在国家立场上看,相关企业的说法不够严肃。
粮价高企中国自身难以控制
对于目前粮食紧张但还在出口的说法,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昨天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如果讲谷物我国不存在问题,如果讲大豆和植物油脂,我们现在缺口比较大。“全球没有粮食概念,谷物包括玉米、大米、小麦三类,而粮食是五大类。去年我国谷物是略有出口,扣除了进口,出口不到480万吨,主要是玉米,还有大米、小麦。”
陈锡文进一步解释道:“去年我国生产大豆1400万吨,2/3是进口。所以这个价格我们是控制不住的,去年国际价格上涨了60%左右, 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猪肉价格上涨。”
对于发展玉米乙醇,陈锡文认为,从玉米获取乙醇的成本还是高于汽油生产成本。这个不是目前的油价上涨所能消化了的。尽管油价现在很高,玉米乙醇产业还是需要补贴支持的。
“美国也还在补贴。只要补贴一撤,生产马上下来,就变得无利可图。再说100多美元的油价能撑得住多久呢,掉下来,玉米乙醇更无利可图。”陈锡文因此建议控制玉米非农化的办法是对新项目不给补贴,“不给它补贴就无利可图。”
宁高宁昨天还对本报记者表示,从农业产业角度看,一方面国家自身对玉米的限制,加上不与人争粮争地的中粮转型,中粮在生物能源这块已转化为非粮食原料,“去年年底在广西投产木薯做乙醇,已经生产了。”宁高宁表示,中国燃料乙醇已进入新阶段。
第一阶段是粮食做乙醇,第二阶段是非粮食做乙醇,第三阶段是希望秸秆、杂草可以转化为能源,“这个我们还在研发,希望两三年有个突破,实现纤维素乙醇的规模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