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应该关注的是东北地区,这里有几个重点:一是农民手中余粮远多于去年同期;二是深加工企业库存庞大,收购进度放缓;三是国储收购进程加快;四是农发行贷款投放情况。这其中最重要的是东北地区农发行贷款发放情况。据国家粮食局统计,截至1月31日,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四川、陕西、甘肃等10个玉米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2007年新产玉米2428.8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965.5万吨,占收购总量的40%,比2007年同期减少746.8万吨。今年由于农发行贷款发放进程较慢,东北地区收购竞争主体减少,加工企业一枝独秀,均已囤积大量新粮,部分企业达到满库状态。虽然国储在东北地区的收购已经进行了1/4左右,但是对市场的推动作用还没有体现出来。由于目前仍没有大的贸易商来承接市场庞大的供应能力,东北地区玉米价格始终偏弱。后期应重点关注东北地区农发行放款的情况,只有贸易商入市后,“市场”才会被重新做起来,价格才有大波动的可能。
再看国内需求恢复情况。从目前玉米的两大需求主体来看,饲料和深加工企业的需求都不是很好。目前国内空栏率较高,疫情的频繁出现及微薄的利润空间打击了养殖户的补栏热情。而春节前又有一个出栏高峰,节后补栏进度较慢,饲料企业的销售仍没有好转迹象。前期南方市场由于物流因素价格虚高的地区如江西、四川等地,上周玉米价格也有所回落。饲料需求低迷的局面估计在三月下旬才会改变。而酒精市场节后报价十分混乱,生产企业库存较多,不愿意贸然降价,但仍有很多地区小幅下调了玉米收购价格。国内玉米淀粉市场大部分厂家仍在执行节前合同,淀粉界业内人士目前仍对淀粉价格不看好,初步预计短期内价格难有起色。
另外就是雪灾带给市场的影响,这次南方雪灾持续时间之长历史罕见,加之又遇到春运高峰,整个运输十分不畅,南方甚至有部分企业出现停产。物流受阻直接影响了玉米需求,而这部分需求并不会随着运输通畅而弥补,已经减少的使用数量不会再恢复。如果国内减少一个月的玉米消耗量,就是1000多万吨的玉米。在销区消耗减少、产区供应增加和收购主体较少的条件下,再加上今年新陈交替不继,产区玉米延迟上市一个月,后期市场供应压力十分庞大,这将对后期市场价格构成压制。
但“谷贱伤农”,从去年12月开始密集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及今年的一号文件可以看出上,保护农民利益是国家首要考虑的因素。缓解市场供应压力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国家在产区增加储备数量,或者提高收购价格等。从国家玉米“南抛北收”的策略上看,今年国家大的方针仍是稳定粮价,最终目的还是让市场保持一种均衡状态。
总体来说,从港口和铁路发运的情况看,目前国内仍处于阶段性供大于求的局面,由于节日的因素,市场购销仍然比较清淡,南方需求也并不十分旺盛,观望氛围较浓,如果近期市场没有什么重大利好,玉米整体价格仍然偏弱。后期市场应重点关注销区需求恢复、农发行贷款投放进度、国家调控政策及相关品种价格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