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市场 » 正文

2007年玉米市场回顾与2008年展望

  作者: 来源: 日期:2008-01-30  
     一、2007年我国玉米供给和需求状况

    (一)玉米供给增加

    1.2007年全国玉米产量实现连续四年增长并再创历史新高。2007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为2805万公顷,较上年的2697万公顷增加108万公顷,增幅为4.00%,其中东北春玉米和华北夏玉米的面积均有增长,主要原因是玉米种植效益高于大豆。受不利天气影响单产水平较上年出现小幅下降,但面积增加保证了2007年玉米产量的增长。

    2.2007年我国玉米进口下降。2007年1-11月份我国共进口各种用途玉米2.3万吨,比2006年同期减少64%。一方面,我国国内玉米供应充足完全可以自给,不存在大量进口玉米的市场条件。另一方面,2007年国际玉米价格大幅上涨,而国内玉米价格在夏季停滞不前,进口饲用玉米和深加工用玉米均没有价格优势。6-8月份,美国饲料玉米到我国港口的进口价格在2000-2300元/吨左右,比国内港口玉米现货价格至少高出300-600元/吨。

    (二)玉米需求增加

    2007年国内玉米总需求量在1.39亿吨,较2006年增加160万吨,增幅1.2%。玉米需求保持刚性增长,但是增长速度减缓。

    1.国内消费稳步增长。一是玉米饲用消费出现下降,影响到消费增长速度。2007年国内生猪动物疫情较为严重,养殖效益继续下滑,生猪养殖存栏水平比2006年出现下降,造成玉米饲料消费下降。二是工业玉米消费增长受到国家政策的限制。2007年相关管理部门出台了加强玉米深加工行业清理整顿、限制粮食加工燃料乙醇、取消酒精和玉米淀粉等深加工产品出口退税、开征玉米淀粉等深加工产品出口关税等一系列调控政策,有利于促进玉米深加工行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抑制国内玉米深加工消费的过快增长。

    2.外贸出口出现增长。据海关统计,2007年1-11月份我国出口玉米486.97万吨,较2006年全年出口的307万吨增长了87.0%。2007年玉米出口合同是在2006年第四季度签订的,从4月份开始相关管理部门开始控制玉米出口。2007年12月份,为限制玉米出口,稳定粮食价格,国家先后出台取消玉米13%出口退税和征收玉米5%的出口关税等政策,预计2008年我国玉米出口将下降到很低水平。

    二、玉米市场价格走势及成因

    2007年国内玉米价格呈现上涨态势,但是全年玉米价格波动幅度较大,价格上涨月份明显少于价格下跌月份。按照涨跌发展节奏,全年的玉米价格走势大体可划分为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1-4月,价格走低。2006年秋粮上市以来深加工企业、出口企业和贸易企业竞争收购高峰逐渐结束,刚刚进入1月份各方已经收购了大量的玉米库存。由于玉米增产,农户手中玉米存量仍然较高,季节性供应压力导致玉米价格走低。特别是3月份东北地区出现暴雪天气,农户开始大量抛售玉米,造成市场价格快速回落。4月底,大连平仓价格为1490元/吨,比2006年12月底回落40元/吨,深圳港口价格为1580元/吨,比2006年12月底回落130元/吨。

    第二阶段,5月份,东北地区玉米价格快速回升。春播之前农户玉米存粮逐渐枯竭,而贸易商仍然看好后市,库存玉米估价待销,东北地区玉米价格快速回升。此时玉米价格上涨具有季节性的特点,一方面属于成本推进因素,因为商品玉米库存成本与市场价格倒挂,贸易商希望能够获得合理利润,市场价格尚未达到顺价水平;另一方式属于心理转变因素,5月份国内生猪价格开始加速上涨,国家出台了扶持生猪养殖等利好政策,市场对于饲料需求恢复增长的信心逐渐增强。5月底,大连平仓价格为1550元/吨,比4月底上涨60元/吨,深圳港口价格为1650元/吨,比4月底上涨70元/吨。5月份玉米价格上涨的过程并未伴随出库数量的增长,一方面是贸易商的观望和等待态度延缓了大量玉米出库,更为主要的原因在于低迷的需求无法接受玉米价格上涨。

    第三阶段,6-7月份,国内玉米价格重新回落。一方面是东北地区商品玉米库存迟迟无法销售,部分玉米品质出现变化,贸易商被迫低于成本销售玉米。受养殖风险大、仔猪数量少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高热病仍有爆发可能的影响,5-6月份生猪散养户不敢增加补栏,饲料需求继续处于低迷状况;受国家政策控制,国内玉米出口节奏缓和,玉米外贸出口对于玉米价格拉动作用消失;由于玉米与小麦价格严重倒挂,关内和销区饲料企业开始大量使用小麦替代玉米。另一方面是大连玉米期货价格回落,套保空头实现了部分利润。国内玉米播种面积大幅增长,6-7月份产区天气基本良好。国家相关部门开始控制玉米出口,并加大玉米深加工行业清理整顿。受产量预期提高和重大利空政策出台的影响,大连玉米期货多头开始撤退,价格大幅回落。7月底,大连平仓价格为1500元/吨,比5月底回落50元/吨,深圳港口价格为1650元/吨,与5月底持平。

    第四阶段,8-10月份,国内玉米价格呈现小幅波动。东北市场度过了最为艰难的时期之后,东北地区玉米库存依然相对偏高,不少贸易商还有大量库存。国内玉米价格开始进入小幅波动的平稳阶段。一是因为玉米价格大幅回落导致出库价格倒挂超过100元/吨,粮食企业集中抛售玉米可能性不大,农发行放宽了还款时间,还贷压力减轻。二是7-8月份东北地区发生严重干旱,多数地区玉米预期减产,市场悲观心态也发生较大的改变。三是关内地区新玉米收购价格高开高走,主要受通胀预期增强、小麦价格大幅上涨、10月份连阴雨天气和农户严重惜售等多种因素影响,东北玉米在销区销售时间拉长,销售价格缓慢回升。四是受船运能力下降和运费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广东地区玉米价格曾出现大幅上涨。10月底,大连港口价格为1540元/吨,比7月底上涨40元/吨,深圳港口价格为1730元/吨,比7月底上涨80元/吨。

    第五阶段,11月份,国内玉米价格加速上涨,玉米走出反季节上涨行情,广东和山东成为“领涨”地区。进入下旬之后,为供应重点地区用粮需求,国家安排在养殖大省和主要销区国储玉米出库,但是玉米价格未能从高点回落,国家因此加大调控力度。玉米价格上涨行情属于短期供求矛盾激化的结果。一是关内农民持续惜售,玉米上市数量难以满足需求,造成用粮企业连续提价收购;二是东北地区铁路运输紧张,大量陈玉米滞留产地,难以缓解销区供应紧张;三是铁路、公路和海运等运输费用大幅上涨,直接抬高销区价格;四是大豆和小麦等相关品种价格上涨,农民对于玉米价格上涨期望值提高,市场对于物价上涨的预期增强。11月底,大连港口价格为1680元/吨,比10月底上涨140元/吨,深圳港口价格为1980元/吨,比10月底上涨250元/吨。

    第六阶段,12月份,国内粮油价格快速上涨受到政府高度关注,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双防”目标,一系列粮油价格调控措施开始密集出台。2007年12月11日-2008年1月2日,相关管理部门连续四次进行国储玉米竞价交易,平均每次50万吨,累计达到200万吨。成交价格在政策底价调低以及市场价格重心下移的作用下明显下跌,1月2日国储玉米平均成交价格比12月11日降低了48元/吨。国储玉米连续竞价和降价销售,抑制了销区玉米价格上涨,消除了市场盲目看涨心态。受玉米供应逐渐增加、销区玉米需求下降、国储玉米销售调控以及市场心态转变的多重影响,国内玉米价格开始稳步走低。到12月底,大连港口价格为1600元/吨,比11月底回落80元/吨,深圳港口价格为1800元/吨,比11月底回落180元/吨。

    2007年,芝加哥玉米期货价格呈现先跌后升局势,基本保持高位运行。受美国推广燃料乙醇以及原油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2006年美国玉米价格持续上涨,但受2007年玉米播种面积大幅增加以及玉米产量增长25%的压制,美国玉米价格在3月份之后保持回落行情,仅在6月份受小麦价格大幅上涨的带动出现一轮上涨,随后又大幅回落。进入10月份以来,美国玉米价格开始强劲上涨,主要原因是玉米和大豆、小麦比价已经严重失衡,市场预料2008年美国玉米面积将大幅减少,玉米市场基本面重新转好。到12月底,CBOT玉米价格超过了1996年历史最高水平,3月份合约价格上涨到455美分/蒲式耳,比2006年12月底上涨16.7%。

    三、2008年初步展望

    受玉米产量增长缓慢和需求刚性增长的影响,玉米长期供求关系保持偏紧状态,玉米价格保持长期上涨趋势。2008年国内玉米市场供求关系已经由偏紧转变为偏松,玉米产量增加、出口数量下降和需求受到控制,导致2008年国内玉米可能呈现过剩局面。国内玉米价格水平最终要反映真实的供求关系。

    供求之外的因素对于价格走势产生更大的影响,主要因素有通货膨胀预期增强、粮食生产成本提高、小麦大豆价格上涨以及国际玉米价格处于牛市等。2008年,政府对国内玉米需求、出口和价格等多方面调控力度加大,有利于减弱玉米价格波动幅度。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