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全球农产品市场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大牛市行情。截止年底,CBOT大豆价格年比涨幅达近80%,年底时价格上涨至34年新高。而外盘飚升、进口成本上涨及国内大豆减产而粕油需求强劲等基本面因素也推动中国国内大豆价格于下半年大幅走高,国内大豆期货主力合约创出三年新高。
从国际市场豆价上涨的背景看,此轮大牛市行情的上涨动力源(600405行情,股吧)自天气恶劣导致全球大豆供应紧张而全球需求持续快速增长、国际油价高涨刺激大豆玉米等用于生物燃料生产的需求强劲、美元加速贬值及美国次贷危机后基金涌入商品市场做多刺激原油和黄金等外部商品价格创新高的推动。
预计2008年上半年在南美新豆上市确认全球大豆供应偏紧的局面得到改善前,大豆市场仍将持续走牛,之后市场焦点将转向美国大豆与玉米小麦种植面积之争、美豆生长期间的天气情况等,市场将展开震荡走势。而在可耕地面积减少造成的面积之争、全球饲料和生物燃料需求强劲增长及国际原油价格走强、通胀担忧引发投机基金做多商品市场的背景条件下,大豆市场正进入新的价值区域,价格不仅会反映出自身的商品属性,而且会不断表现出能源属性及金融属性。农产品市场,包括大豆市场已告别低价时代并正在进入崭新的牛市行情。。。。。。
■ 玉米篇
在经历了全球及中国2007年农产品波澜壮阔的历史行情后,对比国内外大豆市场的牛气冲天,玉米期现市场更多的表现为震荡中前行,其中国际市场以燃料乙醇为背景的农产品能源属性带给我们了新环境下的供求思考,而国内更多的受到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影响,在国内相对封闭的供需格局下市场演绎出上冲下探式的大区间波动行情,在国际市场长期看涨的大背景下,国内市场价格在震荡中走高,市场在震荡波动中寻求新时期的价值平衡。
大豆篇
一、2007年行情回顾
CBOT大豆市场回顾:
2007年CBOT大豆市场行情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年初至6月底震荡盘升阶段、7月初至8月中旬的大幅震荡阶段及8月中旬至年底的持续走强创新高的大牛市阶段。
总体上看,2007年上半年大豆价格上涨主要是受小麦玉米价格持续上涨的带动,而下半年则是受到大豆自身基本面供应紧张、国际原油价格不断创新高及美元加速贬值引发投机基金涌入商品市场做多的共同推动。
以下是2007年市场的几大热点。
1、 美国大豆面积大减造成产量减少 全球大豆库存紧张。
美国农业部6月30日种植面积报告显示,美国07/08年度大豆种植面积年比减少15%,
创下近十年来最低水平。这是引发7月初CBOT大豆价格由上半年震荡行情突破开始大幅上涨行情的导火索。虽然之后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爆发造成大宗商品期价大幅跳水,但在自身基本面利多支持及危机影响逐渐被市场消化后,大豆市场重拾升势。
2、 中国需求旺盛 美豆出口大幅增加
随着人们对禽肉类产品需求的增加,中国大豆玉米饲料消费需求加大,而2007年中国
大豆大幅减产。在需求持续强劲增长刺激下,中国更加依赖美国大豆的进口。另外,2007年豆油价格大幅上涨刺激油厂压榨利润攀升也刺激进口大豆采购量激增。据统计,截止2007年底,中国大豆进口量已占全球大豆贸易总量的45%。美国农业部最新预测0708年度中国大豆进口量将达到3400万吨,年比增加500万吨,这将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在全球和美国大豆供应趋紧的情况下,中国需求的刺激无疑将成为支持大豆市场牛市的重要动力。
3、 全球小麦供应紧张刺激价格暴涨的联动作用。
2007年9月下旬后全球主要出口国(澳大利亚及阿根廷)干旱造成小麦大幅减产引发全
球谷物供应短缺恐慌,美国农业部预期美国小麦库存降至60年新低,全球小麦年终库存将创30年新低,CBOT小麦市场价格出现暴涨行情。12月合约于9月28日创下历史新高。小麦价格走强使大豆与小麦的较低比价关系受到关注,由此也带动大豆进一步走强。
4、美元在次贷危机后进入加速贬值通道。
自2001年以来,美联储为刺激经济持续降息,但低利率也导致美元持续贬值。美元贬
值刺激国际市场以美元计价的商品价格走强。可以说,美元贬值是刺激此轮商品市场包括农产品市场牛市的主要动力之一。
5、原油价格飚升引发能源危机恐慌并刺激生物燃料需求。
2007年夏季以来国际原油价格连创新高的强势是刺激大豆价格飚升的催化剂。
原油价格的大幅上涨使人们出现能源危机的恐慌,美国、欧盟及第三世界国家在内的各国政府都开始大力推广包括燃料乙醇及生物柴油等替代能源的应用。这意味着大豆及其制品豆油的属性由原来的商品属性和金融属性增加了能源属性。生物燃料需求强劲是刺激2007的大豆和豆油玉米等具有能源题材的农产品价格飚升的主要动力之一。
6、投机基金大举进入大豆市场做多。
2007年全球商品市场价格大幅走高,基本金属、贵金属及原油价格均创出历史新高,并由此推动反映一揽子商品价格变动走势的CRB指数创下近25年新高。原材料价格暴涨加重初级产品成本向下游产品传导的压力,市场通胀担忧加剧。在这种情况下,大豆等农产品成为新避险品种并吸引指数基金转移资金进入包括大豆在内的农产品市场做多。据统计,2002年全球指数基金规模不到5亿美元,2007年基金规模则扩增至1200亿美元。而更为重要的是,自2007年初起,商品指数基金已开始将投资组合权重由偏重能源转向农产品市场。截止年末,投机基金在大豆市场上的净多单量达到创纪录的15万手,而指数基金净多单则达到创纪录的17万余手。投机基金大举入市做多对大豆市场的大牛市行情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7、南美天气干旱及全球气候异常的潜在担忧
2007年7月和9月巴西北部天气干旱导致大豆播种推迟,进入12月份后产区降雨恢复正常,大豆生长条件改善,但由于播种延迟造成大豆种植面积增幅受限,预计巴西大豆面积年比增幅仅为5%,低于此前预期水平。美国农业部1月份供需报告将巴西大豆产量预测由此前预测的6200万吨下调至6050万吨,出口量下调100万至2970万吨。而阿根廷大豆产区播种初期出现霜冻天气后又面临干旱威胁,因此虽然预期阿根廷大豆种植面积年比会增加,但天气影响下面积增幅会受限,而亩产也会因不利天气影响而下降。这种预期是刺激年末国际市场大豆价格不断飚升刷新高点的主要因素之一。
国内大豆市场行情回顾
在国际大豆供应趋紧及国内大豆产量大幅下降的背景条件下,2007年中国国内大豆市场总体呈现先抑后扬的走势。
上半年受养殖业低迷及前两年熊市影响,大豆市场保持沉寂。而之后随着5月初猪肉价格开始上涨及相关利好政策出台刺激养殖业出现复苏,大豆市场价格开始走强。而6月和7月东北大豆产区遭遇50年不遇的大旱(部分产区出现百年不遇旱情)造成大豆总产年比大幅下降则是刺激价格开始加速攀升的导火索。9月下旬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上涨带动粮食价格全面上涨及海运费大涨推动进口成本不断提高进一步推动价格走强,11月上旬大豆价格突破历史纪录创出新高。但在通胀担忧引发政府频频出台调控政策的影响下,第四季度大豆市场更多地表现出政策市走势,相比之下走势弱于国际市场。
以下是2007年国内大豆市场热点。
1、 国内大豆大幅减产而需求强劲造成供需趋紧
中国07/08年度供需更为紧张。由于2007年大豆种植面积受到玉米抢占及干旱天气影响出现较大降幅,2007年中国大豆产量年比下降12.32%至1400万吨。而与此同时,中国国内消费近年来持续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禽肉及植物油需求增加,进而刺激大豆需求量逐年增加。据美国农业部最新预测,中国07/08年度大豆进口量将达到创纪录的3400万吨。
2、 CBOT大豆价格飚升及海运费走强推动进口成本攀升
做为大豆进口成本组成部分的CBOT大豆期价和海运费共同出现大幅上涨行情是刺激
中国大豆进口成本攀升的重要原因,这也是支持国内大豆价格走强的主要因素。
CBOT大豆市场价格上涨的联动作用已不必赘述。自5月份以来海运费价格的大幅上涨是刺激进口成本提高的主要动力之一。截止年末,从美国和南美到中国的粮船海运费分别达到125美元和127美元/吨,创出07年最高纪录,和年初相比涨幅分别达到110%和92%。而同一时期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升值幅度仅有8.5%。而人民币升值的幅度远不足以抵消海运费的增幅,由此使得国内大豆进口成本居高不下,这也对期价提供了较强支持。
推动2007年运费上涨的主要因素有:全球大宗散货运输需求高速增长(预计中国2007年铁矿石进口量将达3.7亿吨,年比增长13.5%);散货贸易格局变化促使运距增加(中国由从印度进口铁矿石转向更多依赖由巴西和澳大利亚进口)刺激运费价格提高;压港问题全球化影响有效运力。
3、政府宏观调控抑制国内豆价冲高
随着国内CPI指数逐月走高,大豆作为油料及饲料原料成为政府关注重点。为抑制通胀平抑物价,第四季度以来政府针对粮油等商品贸易出台了多项调控政策,这成为抑制第四季度价格继续冲高的阻力,也是国内大豆价格相比弱于国际市场价格的原因。
2008年行情展望
1、 全球大豆供应偏紧将提供长期利多支撑
美国农业部1月份报告显示美国2007年大豆最终产量为7036万吨,年比减少1640万
吨,降幅达18.9%,中国大豆产量为1430万吨,年比下降11%。全球大豆库存/消费比为14.88%,美国大豆库存/消费比为5.85%,创40年新低。虽然南美大豆即将上市,但按美国农业部最新预测,巴西和阿根廷07/08年度大豆增产幅度不足300万吨,而主产区潜在旱情威胁可能会导致面积增幅低于预期并将影响大豆亩产及最终产量。全球大豆供应趋紧的基本面是CBOT大豆市场长期利多支持,也是牛市行情的根基所在。
2、 南美天气干旱担忧及全球气候异常将加快牛市行情
受拉尼娜天气现象影响,2007年巴西东北部降雨偏多,阿根廷则出现干旱。油世界预
测拉尼娜现象可能会持续到2008年2月份或3月份,这可能导致巴西南部及阿根廷中部和南部产区遭受不利天气的影响。巴西北部产区降雨偏多可能诱发大豆锈菌病爆发,而南部则有可能出现旱情,阿根廷的旱情则有加剧风险。这些将会威胁南美大豆产量的增加。
另外,据气象专家预测,2008年美国产区遭遇干旱的风险正在加大。而拉尼娜也影响其它一些主要粮食生产国,包括持续干旱的中国南方粮食主产区。专家称全球持续变暖对发展中国家危害最大,因为这些国家多位于赤道及偏低继纬度地区,目前这些地区的平均气温已接近甚至高于农作物所能承受的临界水平。
潜在天气威胁将是影响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价格走势的潜在因素。
3、生物燃料需求强劲将进一步刺激价格攀升
美国总统布什成功连任总统之后,极力回报支持其成功竞选的中西部大财团,大力扶
持当地燃料乙醇生产企业并于12月20日签署了新能源法案,该法案规定到2012年生物燃料产量增至75亿加仑,到2022年增至360亿加仑。另外,预期原油价格仍将保持强劲上涨及由此引发的能源危机也将进一步刺激燃料乙醇及生物柴油等替代能源的应用。这些因素无疑将刺激生物柴油制造业对豆油需求的激增进而将成为刺激大豆价格上涨的长期利多因素。
3、中国因素仍将是推动国际市场价格的主要动力
2008年奥运年巨大需求潜力将刺激畜禽养殖业出现恢复性增长。而继经历2007年低迷
期后,国家出台生猪养殖扶持政策及规模化养殖的快速发展预期使国内养殖行业有望在3月和4月份好转,这将刺激国内压榨企业对大豆需求保持刚性增长。而在2008年通胀压力严峻及中国对粮食禽肉和食用油需求高速增长背景条件下,中国政府性商品战略储备采购也已陆续展开。这些均将提振中国对进口大豆的采购需求。
4、宏观经济因素将支持农产品市场长期向好
国际方面,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及美联储多次降息等因素加剧全球流通性过剩,全球资
产价格空前大涨,而美元加速贬值也引发通胀担忧。国内方面,通胀压力不断增加,居民消费指数CPI指标持续走高。而油脂类价格上涨是引发CPE上涨的最主要原因。预期在通胀威胁没有消除及流动性过剩问题没有解决情况下,大豆市场将和其它粮油品种一起继续保持牛市行情。
5、海运费市场长期仍看涨。
虽然进入2008年后,受铁矿石市场成交低迷、部分港口压港严重及投机热钱退出影响,国际粮船运费价格出现大幅跳水行情,但长期看,在全球煤炭及钢铁等需求保持增长及运力供需失衡支持下,2008年海运费价格仍将有望保持高价运行。据行业预测,2008年国际干散货海运贸易总量将增长4%。在CBOT大豆市场长期看牛及海运费高价运行影响下,中国进口大豆成本短期难以回落,这将成为支持国内价格的主要因素。
6、投机基金做多农产品将继续推波助澜
在预期全球商品价格将保持牛市、美元加速贬值、国际经济环境动荡而农产品的金融
和能源属性不断被开发的情况下,预期投机资金仍将继续做多农产品市场。新年伊始高盛预测称2008年会再有380至420亿美元的资金流入商品市场。
综上,经过2007年的疯狂牛市行情后,大豆市场已进入新的上升通道,预期2008年国内外大豆价格仍将处于牛市行情。虽然新年伊始CBOT大豆市场创历史高点后出现震荡调整走势,但在全球供应整体偏紧而饲料和生物燃料需求持续保持强劲的基本面以及商品市场总体走牛、投机基金做多、美元贬值刺激原油及黄金价格上涨等诸多利多因素的支持下,国际市场大豆价格中长期牛市行情不会改变。而在国内大豆走势与国际市场价格联动性日益增强及国内市场需求稳定而供应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预计2008年国内大豆走势也将继续走强。虽然国内频繁出台调控政策,但宏观调控并不能改变大豆自身供不应求的基本面状况,而且相比玉米和小麦,大豆对国外市场的依赖度更高。因此,预期在国内大豆减产而需求旺盛及国际市场长期向牛的支持下,国内市场长期基本面仍看好,在经历短期震荡走势后,中长期价格走势仍看涨。
全球大豆市场已告别低价时代,市场正进入新价值区域。。。。。。
关注:南北美天气、投机基金操作动向、面积竞争、宏观经济、美元走势、原油价格。。。。
玉米篇
一、2007年行情回顾
从国际市场上看:农产品市场与国际金属、货币及外围市场的连动性加剧,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投资、投机价值被挖掘,农产品底部价值区间被抬高,国际市场的基金炒作使得农产品投机区间被打开。在玉米市场上的集中表现就是农产品的能源属性,随着国外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及完善,未来国际市场中燃料乙醇在工业领域中的份额将逐步加大,玉米在具备了工业属性的前提下,自身的供需格局也将发生极大的变化。另外,07年国际国内大豆、小麦现货市场产量下降,需求刚性增长的市场特点使得国际市场的期货价格屡创新高,在外围市场的带动下国际玉米市场也阶段性出现跟随性上涨行情,同时农产品间的比价关系也吸引国际投机买家的套利交易,从而对玉米期货价格形成利多影响。
从国内市场看:对比国内大豆的超级大牛市行情,玉米市场要显得平淡且波折许多,国内玉米期现市场更多的表现为国际宏观调控对价格的左右。继2006年末到2007年初国内玉米贸易企业在燃料乙醇预期需求带动下疯狂抢购玉米现货导致期货价格首次冲破1700大关后,一时间由于国家乙醇生产政策尚不明朗及国家取消生产燃料乙醇企业的补贴措施出台,使得玉米深加工企业在当时收购成本的背景下无利可图甚至亏本,这样许多企业被迫低价出售手中收购玉米,07年前半年也出现贸易企业玉米的大量积压,现货价格大幅滑落,因而期货价格一度跌落到1470元/吨,期货市场也一片惨淡,后期国内新季度玉米收获,国内饲料企业低迷,国内市场亦处于供需平衡的格局,因而期现价格更多的表现为跟随性上涨,且对国家宏观政策表现更为敏感,整体价格走势可谓在曲折中前进。
二:2008年行情展望
第一:从美国新生物能源法案的颁布分析,未来燃料乙醇需求将是大势所趋。
美国总统布什12月20日签署了新能源法案,该法案规定到2012年生物燃料产量增至75亿加仑,到2022年增至360亿加仑。预计到09年8月美国可能建71个乙醇厂,专家测算此时的乙醇产量总额就可达到204亿加仑,通过对以上乙醇产能估算,可以计算出的玉米用量为2008-2009年:65.3亿蒲,2009-2010年:74.6亿蒲是08年1月份公布的最新供需报告美国玉米产量数据的61%,其中对此数字的预期不得不提醒我们需要对未来世界农产品供需格局进行重新审视。
第二:中国玉米加工业步伐正逐渐走稳,规模逐渐放大,国内玉米深加工项目异军突起。
国内玉米加工行业走上规模化、现代化发展是始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我国玉米加工行业处于迅速发展阶段,玉米年加工量由90年的230万吨,上升到2007年的约2900万吨,实现了飞跃式的增长,同时预计2008年我国玉米加工企业将新增产能实现80%以上的增长,多消耗玉米接近200万,玉米加工能力将突破3000万吨。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近年来玉米深加工项目的大批上马,虽然2008年为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国家相继取消了玉米深加工企业的财政补贴及贷款审批项目,使得计划投产的一些项目处于停滞状态,但是我国原有的玉米加工行业并未受到大幅影响,反而更加稳健的发展下去,由此可见农产品加工行业的良性发展是我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一个见证,随着后期我国工业化程度的加强,未来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工业需求的日益扩大化是大势所趋,因而国内玉米供需紧平衡的格局也即将被打破,玉米的工业属性将会在价格形态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第三:中国饲料行业在经历了07年的低迷后,08年将面临恢复性上涨。
2007年受疫情及饲养成本增加影响国内养殖市场一直低迷不振,其集中表现就是07年前半年全国生猪存栏数据的明显下降,且全年经历了两次较大疫情的影响,猪蓝耳病使得国内供需格局也异常紧张,导致国内猪肉价格飞涨,养殖成本增大,但是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供需紧张的格局也必然会刺激未来市场供应加大,再加上国家积极采取补贴及养殖保险措施,使得07年后半年养殖需求得到刺激,预计08年养殖业恢复热情高涨,将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国内生猪饲料需求的向好。同时预计08年禽类饲料需求也将维持稳定性上涨。
第四:周边市场的连带效应及农产品间的比价关系将维持玉米价格在一个平衡水平。
目前在南美天气尚无定论的背景下,国际大豆供需格局正不断恶化,近几个月来供需报告全球及美国的库存使用比也在不断下降,且阿根廷近段时间的天气报告显示产区高温干燥天气的延续可能导致今年大豆收获面积的减少,因而国际大豆市场后期的供需格局仍可能维持紧张。从国内市场看,大豆、豆油、豆粕、玉米之间的连动关系最为明显,国内大豆依赖进口的特点决定了外盘的指引作用日益扩大,为维持相关品种的正常比价关系,国内玉米1600-1700的平台区域也将很难打破。
第五:国家政策仍将成为2008年我们行情关注的热点。
在借鉴07年国内行情分析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对08年国内玉米行情需要特别关注的一个方面就是国家政策,尤其是07年年末国家在限制通胀方面采取的诸多措施,对目前玉米期现价格都形成了极大的影响,尤其是关于出口配额停止发放,出口关税增加的消息更是对价格形成极大的冲击,因而我们对08年国内玉米行情仍不能盲目乐观,在国际格局仍处于酝酿变化期间,我们要对周围的环境格外敏感,耐心等待行情突破性时刻的来临。
总之:整体来看,全球玉米期现市场的平衡关系正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且目前可能刚刚是一个启蒙阶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此品种传统供需格局的打破将带动全球性的农产品连动反应,从而推动农产品市场进入新一阶段的牛市行情。但在面对长期前景利多的格局特点下,我们要认清国内市场当前的形式,时刻保持对周边环境的敏感心态,在操作格局上保持长线看多,中短期维持区间震荡的操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