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市场 » 正文

以“集群”延伸产业链——长春经开区玉米工业园揭秘

  作者: 来源: 日期:2008-01-09  
    

    “2006 年,这儿还是一片平地,可自从大成集团落户后,入驻的企业一下子多起来。”在位于兴隆山的长春经开区玉米工业园区,园区管委会主任孙洪健指着2008年一期工程将投产的大成225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兴奋地对记者说。“他们大都冲着‘大成来的。比如,即将投产的香港米高10万吨盐酸和8万吨钾肥项目,就是为‘大成配套的。通过地下管道,它的产品可直接输送到‘大成厂区。”

    在全国产业梯度转移的新形势下,靠什么吸引资本?又靠什么打造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答案必定是专业园区。长春市经开区管委会主任黄文华说,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方向,依托特色产业园区,初步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联动、上下游企业聚集、具有竞争优势的两大产业集群,玉米工业园区就是其一。

    集群形成产业链

    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2007年,已有10个总投资150亿元的项目落户玉米工业园,这些项目计划投资27亿元,全部达产后,新增年产值可达500亿元。孙洪健信心十足地说:“2008年,玉米工业园区计划再引进20个总投资超过150亿元的大项目。”

    产业集群是以市场为导向,相关产品集中生产、专业化协作配套,在同一个地理区域大量积聚的现象。与一些工业园区不同,挂牌后的玉米工业园没有立即大兴土木,搞“摊大饼式”的外延扩张,而是全力进行园区规划,将园区定位于:以长春大成集团玉米化工醇技术为核心,发挥玉米等粮食资源优势,打造以玉米为原料的合成纤维、工程塑料、生态塑料和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加工中心,10年内形成工业产值超千亿元的中国最大玉米化工基地和轻纺基地。其产业发展路径是:大项目——产业集群——产业基地。其产业链的框架是,“玉米头”——“化身工”——“轻纺尾”。这种摒弃玉米低水平建设,延长产业链的发展思路,得到国家开发银行和民间资本的青睐,使玉米工业园不到3个月,就在12平方公里内实现了项目承载。如今,走进玉米园区,人们能感受到未来玉米化工新城的气魄。

    集群的放大效应

    2007 年,园区基础设施项目101省道扩建、铁路专用线及供热、供电、供水、污水处理等工程进展顺利。目前,已洽谈项目12个,签约工业项目4个,投资总额近6亿元;基础设施项目1个,投资总额2亿元。园区引进的招商项目主要有大成集团100 万吨化工醇、米高钾肥、成昌隆淀粉糖、雷克供暖系统等项目。

    粮食深加工产业继续保持增长势头,2007 年前三季度实现产值139 亿元,同比增长6.4%。其中,大成集团实现产值111.5 亿元,同比增长6.2%。

    观察落户园区的10户企业,可以发现他们实行的是上下游分工协作、紧密配套。投资4亿元的联塑集团塑料管材项目,产品是用于污水管线的塑料制品,原料来自“大成”的化工醇;东林汽车刹车片项目,产品是由一种高性能复合材料制成,其原料也来源于“大成”;还有腾达的电力设备……企业扎堆、生产配套,这种产业集聚带来了更多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资源的共享,其集群效应开始释放。

    最明显的是招商形式的变化。孙洪健说,“尽管现在招商引资竞争激烈,但我们每次南下招商回来,身后都跟着一批来区内考察的投资者。他们就是冲着产业规划、产业集群来的,几乎是‘谈一个成一个,预计2008年落户园区的企业数量是2007年的一倍,项目将摆满5平方公里。”

    从“集群”到“集约”

    从“优惠政策引资”到“产业集群引资”,玉米工业园的招商门槛提高了,也更讲究“集约化”了。“投资强度”成为项目落户的一大硬指标。在经开区112平方公里的版图上,玉米工业园区占一半多,虽然空间不小,但他们严格按“投资强度”考核落户项目,以提高土地集约化,“投资强度”达不到每平方米3000 万元的项目不能入驻。2007年,20 多家企业因这一指标被挡在园区外。

     前不久,由8家产、学、研机构组成的“长春玉米生化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成立。大成集团与吉化集团在生物化工醇及石化化工原料之间实现配套,推动大成集团进入一汽集团配套采购系统,实现国内最大生产化工基地与最大汽车生产基地的紧密合作……长春玉米产业链在加速拉长,集群的强磁场效应也难以估量。玉米工业园开始走上了生态型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