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是:1、玉米深加工企业仍占据市场的主动地位。当前,农发行贷款的发放力度仍十分缓慢,省内多数地区仍没有形成较为明显的收购局面,因此,实力比较雄厚、资金链比较完整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随着收购量的逐渐增多,加上几乎没有其他的收购主体参与竞争,价格采取逐步下调的“冷水煮青蛙”的战略,逼迫农民在没有希望的情况下被迫卖粮,价格越卖越低。2、国家加大调控力度,抑制粮食价格的上涨势头。一是形成定期的国储玉米抛售计划。从12月11日开始连续三周在国内销区和养殖大省抛售中央储备玉米,每次抛售50万吨玉米,共成交42.54万吨。虽然成交量逐渐减少,但对市场形成的心理压力是十分巨大的。2008年1月2日国家将继续抛售50万吨。二是从根本上限制玉米的出口。自2007年12月20日起,国家取消小麦、稻谷、大米、玉米、大豆等原粮及其制粉的出口退税。早前在2002年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出口大米、小麦、玉米增值税实行零税率的通知》规定,出口大米、小麦、玉米增值税实行零税率,同时执行13%的出口退税率。出口退税政策的取消,使本来就没有签发新的玉米出口配额的情况下,出口玉米变得更加困难。刺激国内玉米价格上涨的一个重要因素消失了。3、淀粉价格上涨幅度减缓。本月上旬,国内淀粉市场承接上月的上涨势头小幅上涨,从中旬开始价格冲高回落,后一直保持平稳态势。截止月底,国内淀粉市场价格基本维持在2340-2600元/吨,比上月同期上涨20-50元/吨。淀粉价格的稳定,将极大的限制玉米价格的上涨。
但短期来看省内玉米下跌的空间也将十分有限。原因是:1、关内玉米产区及销区价格下跌动能减弱,价格趋于稳定。从本月来看,销区价格在11月大幅上涨之后,受一系列利空消息面的影响,价格出现一定幅度的回落,从本月下旬开始,玉米价格已经基本趋于定,受成本运输增加的影响,预计短期内继续快速下跌的可能性不大。2、临近春运高峰,同时国家急于从我省建三江地区外运水稻及大米,运力严重不足,将加大南方玉米供求紧张的矛盾,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玉米价格的下跌。3、吉林地区玉米收购价格暂时保持坚挺。受吉林地区减产影响以及玉米深加工需求的不断增加,该地区价格短时间内有可能保持高位。而相比较我省玉米主产区,由于玉米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加上国有收储企业仍没有大量入市收购,在农民破于还贷压力的情况下,价格持续走低,但价格如果继续下跌,同吉林地区的差价过大,将吸引农民销往吉林,因此,近期吉林地区玉米收购价格保持平稳将是支撑省内价格的有利保证。4、2008年元月收购主体将增多。随着农发行贷款的陆续发放,入市收购的企业将逐渐增多,尤其是作为收购主体的国有粮食收储企业。随着价格的回落,不难判断将会出现短期抢购小高潮的可能,将在一定幅度上拉抬玉米的价格。5、今年11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6.9%,1-11月累计上涨4.6%,创1996年以来11年间最高涨幅。期间种子、化肥、人工、柴油等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极大的膨胀了农民惜售的心理,对明年种植成本增加的担忧加重。因此,即使受气候的制约迫使农民在春播前卖粮,但销售的进度将变得极为缓慢,很可能出现藏粮于民的局面。
因此,近期市场仍需重点关注吉林和黑龙江两省玉米深加工企业的收购情况,同时,密切关注省内收购主体地位转变的可能性。由于近期省内玉米价格回落幅度较大,建议农民可以适当观望,不要盲目出售手中玉米,可采取分阶段逐步出售的策略售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