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市场 » 正文

玉米短期内保持高位振荡

  作者: 来源: 日期:2007-12-19  
      进入新年度以来,国内玉米期现货价格在通胀、气候、市场参与者心理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再次出现反季节上涨,到目前为止,2007/2008年度玉米期货价格已经自年度初期的1640元/吨左右上涨到目前的1750元/吨左右;大连港口现货二等玉米平舱价格也自年度初期1550元/吨左右上涨至目前的1650元/吨左右,平均价格上涨均在100元/吨。当前期现货玉米价格保持高位运行,笔者认为,后市玉米受短期内各种因素制约,阶段内将维持高位振荡整理格局。

    全球商品牛市为玉米提供支撑

    美国农业部(USDA)在12月份农产品月度报告中,大幅消减美国2007/2008年度玉米库存高达1亿蒲式耳,究其因是预计全球玉米需求上升,美国玉米出口将会增加。预计2007/2008年度美国玉米出口量将达到24.5亿蒲式耳,创下新的历史记录。在此报告提振下,美国期货玉米价格连续上涨,已达历史高点附近。同时,美国大豆期货价格连续4天创出34年来的历史新高,也助长了全球商品牛市基调。

    国内玉米尽管有创记录的产量压力,但长期内仍然跟随国际市场走势,当前,国内玉米价格在国内新年度玉米逐步上市时段高位振荡整理,后市预计会在全球商品牛市的支撑下,阶段内维持高位振荡走势。

    深加工企业旺盛需求短期内支撑玉米价格

    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暴涨,国内能源类产品价格也逐步上涨,输入性通货膨胀逐渐在国内呈现出来。作为可替代再生能源之一的燃料乙醇再次大放异彩,在国内能源市场的使用比重逐步加大,而玉米作为燃料乙醇的主要原料,开始大批量被应用于燃料乙醇生产,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玉米需求。

    当前,东北主要玉米深加工企业为满足企业来年生产计划,都尽可能地加紧采购新年度玉米,补充企业库存,在年度初期提升收购价格,而市场传统中间商并没有入市采购,导致市面上现货玉米主要流向深加工企业。深加工企业在自身旺盛需求下,普遍维持高价格采购,其价格定位直接支撑当前国内玉米市场采购和销售价格的高位运行。后市如果玉米深加工企业不大幅下调收购价格,阶段内玉米还将维持这种高位运行的状况。

    饲料需求回暖支持玉米价格高位整理

    年终将至,肉禽蛋等传统消费品的旺盛需求将会提升饲料玉米需求,进而在阶段内支撑玉米现货价格。11月份中旬,南方销区玉米价格之所以出现快速上涨除了阶段性供给不足外,还因为饲料企业在年终补库增加了对玉米的需求。进入11月份之后,国内畜禽存栏量不是很多,养殖户补栏积极性不高,究其因是目前仔猪价格较高和对疾病的恐惧心理,以及当前并不是补栏的最佳季节。而进入12月份之后,随着传统消费旺季的到来,预计南方销区饲料企业的玉米需求量较11月份将会有所好转。依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12月份农产品月度报告, 2007/2008年度中国玉米饲料消费量将达到9550万吨,较2006/2007年度增加300万吨,饲料消费在一定阶段内将保持稳定增长,节前饲料企业补库需求旺盛,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支撑玉米价格高位运行。

    阶段性供给不足支撑玉米价格高位运行

    进入12月份以来,国内玉米整体上市数量有所增加,而受农发行政策限制,当前东北地区玉米购销资金紧缺,传统中间商保持观望态度、没有入市批量采购玉米,市场采购主体仍以东北玉米深加工企业为主,这种状态一方面导致东北地区短期内玉米需求主体不足,压制了价格上涨空间,另一方面市场传统购销企业的缺失将使大量玉米滞留在产区,南方销区玉米将面临着阶段性供应缺口。南方销区玉米价格在供给量不足的情况下将维持高位运行,反过来又支撑北方玉米价格,导致目前玉米市场上下两难。

    国内通胀助涨玉米价格

    在国内整体通胀因素作用下,国内整体商品价格将会保持稳定上涨态势,农民对玉米价格的心理预期在周边大豆等农产品和终端产品的价格上涨刺激下也将提升,在心理价位没有出现的情况下,会产生惜售情绪,进而导致产区购销价格高位运行。同时,玉米市场在国内流动性过剩的形势下,也会被投机资金认为沽值偏低,从而导致玉米期货价格阶段内保持高位运行。

    综上所述,在全球商品整体牛市保持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国际农产品价格阶段内仍会维持上涨,进而带动国内相关农产品价格保持高位。尽管国内玉米市场作为独立运行的区域性市场,受国际农产品价格变化影响较小,一定阶段内仍以国内市场供求状况为主,但短期内国内深加工企业和饲料企业的旺盛需求、阶段内的区域性供给不足也将会在一定时间内支持玉米价格高位运行,短期内国内玉米市场仍以高位振荡为主。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