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独家视点 » 正文

国际市场粮价风云起伏跌宕六大举措应对国际粮价飙涨

  作者: 来源: 日期:2007-12-13  
     近两年特别是进入2007年以来,国际市场上粮价风云跌宕,一路飙涨,已成为全球瞩目的经济现象。面对这样的国际粮价“风云变幻”形势,我们必须“闻鸡起舞”,用相应的对策予以应对。

     三个特点——凸显国际粮价飙升演变情势

     ——粮价涨幅大。本轮粮价的涨速超过整个物价的速度。从2006年9月以来,世界主要粮食品种价格“以升为主,令人瞩目”:小麦飞涨112.0%,大豆飙升75.1%,玉米猛增47.3%,大米上扬3.1%。其中,小麦和玉米等价格达到近10年来的最高价位。自今年5月以来,世界主要小麦出口国的法国,小麦价格飙升强劲,基准11月合约上涨5美元,超过199欧元。由于“欧洲粮仓”乌克兰实施“粮食出口限令”,导致欧洲许多国家进口粮食每吨进口价格上涨20美元之多。由此,与粮价上扬相关联的多种食品价格也节节攀升。

    ——波及范围广。粮价狂涨的浪潮几乎冲击了所有国家,包括美国、澳大利亚、欧盟、俄罗斯、日本、韩国等主要粮食出口国和进口国,更不用说发展中国家了。以具体国家看,美国粮食价格指数上涨4.6%,从年初以来食品价格比上年上扬6.7%,猪肉价格甚至提高15%;俄罗斯、拉丁美洲、印度粮价上涨10%;印尼、巴基斯坦粮价上扬13%。此外,南欧的意大利、中欧的德国、北欧的英国,以及东欧多国的商品价格都呈现上扬态势。例如,匈牙利食品价格比上年提高13%以上。

    ——持续时间长。回顾世界粮食市场行情,粮食价格早已从2005年初就开始攀升了,到2006年4月份,世界粮食价格平均比一年前上扬了30%上下。自2007年以来,国际市场粮食价格上升加剧,小麦、玉米等粮食的价格经历了凌厉的疯涨走势。国际市场上粮食价格的强劲飙涨,其影响所及众多人口生活支出增加。仅2007年以来,各国用于进口粮食的花费平均增长了2%,高达7340亿美元,创下10年来的最高记录,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其粮食进口支出增长更是增长了5%以上。 面对波及全球的粮食与食品价格飞涨的形势,中国决不可掉以轻心,必须积极防范,认真应对。

     继续坚决——实施健全基本农田保护政策

     继续坚决实施和健全基本农田政策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扩大供应,增产是基础。要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利用耕地、水域和山地等增产更多粮食和其他动、植物性食物。18亿亩基本农田的“红线”决不可逾越,粮食种植面积必须适当扩大。保护和改良这种不可替代的稀缺资源,就等于保护与加强农业粮食产业的根基和生命。为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我国要实行以“治水”、“治土”为核心的“水土新政”。即要大力整理国土,特别是要整理基本农田,改造中低产田;建立和健全节水灌溉网,扩大旱涝保收面积;发展粮食优势产区,加大对主产区的扶持力度;切实转变资源利用模式,坚持农业和食物资源综合开发和高效利用。主要包括:以耕地动态平衡为核心的土地集约利用,以发展畜牧业为核心的非耕地(草地、荒地、坡地等)的高效利用,以节水为核心的水资源有效利用,从而大力提高农业和粮食等主要食物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粮食和其他主要食物的单产量和优质率。

     继续坚决——加强和规范粮食宏观调控

    从新环境、新情况、新需求出发,国家当前要坚定不移采取必要宏观调控措施:进一步增加财政投入,加大支农惠农、兴粮强粮的政策力度,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要继续健全粮食价格体系,加大市场管理和规范力度,既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又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确保国家掌握对粮食的主动权。当前,必须采取两大措施:一要控制粮食出口;二要继续实施“托市收购”政策。2007年1月至5月,我国分别净出口大米、玉米44.1万吨和300万吨;小麦由上年净进口6.2万吨变为净出口0.5万吨。与此相应,今年1~5月,全国农产品贸易顺差扩大24.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左右。在目前国际粮食环境下,减少进口、扩大出口,不利于国内粮食市场平衡。国家粮食外贸部门应该注意汲取过去“逆向调节”对国内粮食市场带来负面影响的教训,必须严格控制粮食出口,以增加国内粮食供给能力。此外,近两年对主产区小麦、早籼稻实施的最低收购价政策,对促进粮食持续增产、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市场粮食价格、提高农民生产热情等发挥了巨大作用,现在已经成为“民心工程”,成为国家粮食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鉴于此,继续进一步完善和实施小麦、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政策关系巩固和发展粮食生产的大好形势,务必坚持实行下去。

    继续坚决——建立和健全粮食预警报机制

     要进一步强化预警意识,建立专职预警报机构,建立国家粮食等食物安全预警报系统和快速反应机制。通过建立国家粮食等主要食物安全预警报体系,以其供给和需求平衡为基础,对整个粮食等主要食物供求状况进行动态监测、深度测算和“警情”预报。当前中国应切实加强准确、全面的市场价格信息的收集、加工、综合与分析,特别要解决国际与国内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此外,我国还需要建立健全粮食和其他主要食物总量供求平衡的预警报系统;建立和健全粮食和主要食物安全的“警级”、“警线”。建立国家粮食和主要食物安全的专职“预警报机构”。通过专职预警报机构,把相关信息主流加工成准确的预警报告,提供给政府用作决策依据。

    继续坚决——调整保持玉米深加工适度规模

     目前,不管世界还是中国,实行结构调整,合理利用粮食资源都是稳定粮食和食品价格的必要措施。实质而言,我国对玉米深加工业进行全面科学规划、合理调整结构是正确处理“汽车与人争粮”的问题。面对人均不足1.4亩耕地的13 亿人口,我国的玉米深加工业必须把“人类吃的食物”置于首位,把“汽车喝的油”放在适当位置。

     当前,我国要坚持适度、稳步、有质量、高效益发展玉米资源深加工业,继续严格控制新上燃料乙醇项目,避免盲目乱上新项目。从目前全国玉米资源产销状况出发,玉米燃料乙醇的产量由目前的100 余万吨提高到500万吨,约消耗玉米1600万吨,占玉米总产量的10%多一点。这是一个适中的、统筹兼顾的规模,既不会影响其他食品、饲料、医药等主行业的需求,又可以促进燃料乙醇适度发展。在玉米产量没有大量增长的条件下,玉米燃料乙醇的产量不可继续扩大。还要强调的是,发展玉米深加工业,最佳选择是走资源充分利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全面提高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继续坚决——实施和加强稳定价格的措施

    维持粮食和主要食品价格基本稳定,是我国一贯奉行的重要国策。当前,更需要采取两项措施稳定粮食和食品价格:一要增加供应,加大市场调控力度。目前,国家粮食储备充裕,仅托市小麦库存量就高达3900万吨,“政策市”仍是市场主旋律,国家要及时拍卖“托市收购小麦和稻谷”,加强平抑市场价格的力度。另外,如前面提出的要控制粮食出口,增加国内市场粮食供应。二要加强管理,维持粮食市场的正常秩序。要充分发挥粮食批发市场的作用,粮食拍卖要采取公开、公平和公正方式,进行竞价销售,同时要严禁变相涨价、串通涨价和“价格联盟”等作法。在当前条件下,特别要严格贯彻执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打击各种违法乱纪的破坏市场秩序的不法行为。

    继续坚决——采取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模式

    农业和粮食是具有生态性的产业,受气候极大制约。气候日趋变暖和严重灾害频仍导致全球粮食减产,对中国的危害也令人惊心。据中央气象局测算,从20世纪90年代起,因气候灾害导致中国每年经济损失超过千亿元人民币,约占GDP的3%—6%,导致粮食减产1000—2000万吨。由此可见,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和抵御自然灾害,是农业粮食持续增产的必要举措。当务之急,我国和世界都有义务,共同采取积极行动,防止全球气候变暧。此外,我国要坚定不移走“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大保护清洁水源、防止和减轻环境污染的力度,增强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粮食是可再生的,中国和世界还拥有雄厚的资源。只要采取科学的发展战略和策略,增产更多的粮食和其他丰富多彩的动植物食物,粮食价格会逐步恢复与保持正常,粮食安全也会得到有效保障。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