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市场 » 正文

玉米可能进入瓶颈期 短期内仍将维持震荡

  作者: 来源: 日期:2007-12-10  
     综述:本周DCE玉米期价振荡下行,由于前期玉米价格相对滞胀,外加现货支持,使得前半周期价一直处于窄幅波动状态,市场观望气氛浓厚。但是中储粮即将投放市场的消导致贸易商加大发货力度,使期现价格承压,在周边市场带动下,导致后半周期价向下跌破前几日的震荡整理区间,虽然周末期价呈现探底反弹状态,但总体趋势仍然趋弱。总体来看,相对于整个农产品市场玉米略显疲弱,短期行情料将保持弱势振荡为主。

    在小麦涨停、大豆上涨17-21美分背景下,12月7日CBOT玉米期货市场出现4-5美分涨幅。同时有传言称,很多交易商着手平掉原油期货多单随后进入谷物市场。据悉,韩国正招标寻购22万吨不限产地的非转基因玉米。长期监测预报显示,本月中下旬阿根廷产区可能面临着较为干旱的天气条件,尽管尚不能确定但还是为玉米期价走高提供支撑。3月玉米收于417.25美分,为6月18日以来最高水平。由于预期周二美农业部即将公布的12月报告利多,加上燃料乙醇用玉米需求可能出现增长以及小麦和大豆市场涨势推动,交易商们近期在CBOT玉米期货市场上一直买入多单。目前该合约上涨阻力位置在425美分。

    【基本面要闻】

    ● 国际市场

    美玉米周度出口检测报告、出口销售报告

    美农业部(USDA)周一盘前公布的一周出口检测报告,对玉米市场走势影响不大。截至11月29日,当周美国玉米出口检验量为5561.8万蒲(约合151.37万吨),高于此前市场分析师预测的4700-5200万蒲检验区间上沿和前一周的5312.1万蒲水平。美国农业部(USDA)最新公布的玉米出口销售报告显示,截至11月29日当周,美国2007-08年度玉米净销售1,059,100吨,2008-09年度玉米净销售0吨。当周美国2007-08年度玉米出口装船1,528,100吨。

    国际资讯

    1、 据芝加哥12月6日消息,美国谷物贸易商周四称,韩国玉米加工行业协会已发布招标会,采购高达220,000吨非转基因玉米,3月和4月抵达韩国。该协会正寻购四船玉米,每船55,000吨,产地可选。

    2、 据巴黎12月6日消息,官方数据显示,欧盟谷物管理委员会本周发放了212,000吨玉米进口许可。本市场年度迄今,玉米批准进口的总量达到近700万吨,而上年度同期仅为220万吨。最近几个月来自巴西等市场的玉米需求激增,由于面对受到不利天气条件推动而达到纪录高位的价格,动物饲料加工商纷纷抢购玉米来替代小麦及国内谷物。

    3、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布报告称,由于几个主要出口国出现产量问题,加上世界粮食库存已经非常之低,未来一年全球粮食价格将维持高企,进口成本增加也将导致许多国家将会减少粮食进口。

    综合外电12月6日消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伦敦发布的最新《食品展望》半年报称,未来一年全球粮食价格将维持高企,这主要因为几个主要出口国出现产量问题,加上世界粮食库存已经非常之低。FAO预测许多国家从世界市场进口粮食的成本将会高于往年,不过这些国家预计将会减少进口。进口成本增长的两大原因是:运费创纪录,加上出口价格高企。

    FAO的最新分析显示,国际粮价上涨对许多国家的国内食品通胀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报告指出,绝大多数粮食的供应要比近些年紧张,而粮食在食品、饲料以及工业方面的需求增长。本年度的粮食初始库存已经很低,但是由于全球粮食产量可能仅够满足预期中的需求,所以期末库存很可能依然很低。报告指出,虽然2006年农产品价格已经大幅上涨,但是一些农产品价格在2007年的涨幅更为强劲。据这份展望报告指出,生物燃料对食品供应以及价格的影响日益增长。

    《食品展望》报告指出,创记录的运费不仅导致运输成本增长,还改变了贸易的地理路径,因为许多国家从那些距离更近的国家进口,以便节省运输费用。不过,美元疲软有助于缓冲商品价格上涨的冲击。由于美元相对所有主要的货币大幅贬值,因此在那些非美元国家,世界粮价上涨的实际冲击得到了缓解。但是在那些货币没有相对美元升值的国家,以美元报价的商品价格上涨将会给这些国家造成巨大冲击。

    国内市场

    一周现货价格

    本周基本面资讯

    1、 近日,辽宁丹东港玉米价格暂时稳定。目前中等烘干玉米到港价在1620元/吨,平仓价格在1650-1660元/吨,。港口贸易商潮粮收购价格在0.66元/斤,水分26%左右。目前本地玉米收购不多,主要来自吉林省粮食贸易商送货

    2、 本周,辽宁鲅鱼圈港二等玉米平仓价1650-1660元/吨,港内容重685克/升收购价1560元/吨左右,16水,下跌60元/吨。港内库存10万吨左右。目前当地农民卖粮积极性继续增加,但是贸易商仍普遍持观望态度。预计近期港内玉米价格仍将会有小幅回落可能。

    3、 本周,吉林省农安县地区玉米价格暂时稳定。截至12月6日,贸易商农村上门收购价格在0.565元/斤左右,水分32-33%。部分30%以内的好粮收购价格在0.585元/斤,较周初基本持平。目前农安地区玉米基本是供应长春大成及大成代收库,由于大成价格按兵不动,粮食贸易商无利润可寻,因此本地收购不积极,价格无上涨动力。现在农民惜售非常严重

    4、 本周,吉林长春地区粮库新玉米收购价格保持稳定。目前,国标二等新玉米挂牌收购价格在1460元/吨,1比1.3扣量,30%水分左右收购价格在0.58-0.59元/斤,收购力度不大。目前本地粮库多数未开秤,个别收购较为谨慎。

    【产业动态】

    1、 12月5日,吉林省大型玉米深加工企业乾安酒精收购价格稳定。目前14%水分挂牌价格为1470元/吨,1比1.1扣量,30%水分0.617元/斤。目前收购仍然是有价无市,主要由于本地农民惜售心理较为严重,再加上资金方面有些问题,主要靠上一年度库存调入。

    2、 12月5日,吉林省大型玉米深加工企业吉安生化新玉米收购稳定。该企业14%水分挂牌价格在1470元/吨,1比1.1扣量,30%水分0.617元/斤。目前企业质量控制比较松,让水收购,本地玉米一般水分在30%左右。目前日收购量在1000吨左右。

    3、 12月7日,内蒙古通辽地区深加工企业玉米收购价格稳定。当地玉米深加工企业梅花味精二等新玉米标准水分挂牌价格在1540元/吨,1比1.2扣量,当地新粮一般卖价在0.63-0.64元/斤,水分26-27%。目前日收购量在3000多吨。另外,本地淀粉企业收购积极,二等玉米标准水分挂牌价格在1540-1560元/吨,收购量近日有所增多。

    4、 本周,安徽蚌埠地区玉米价格持续稳定。截至12月7日,本地大型深加工企业安徽丰原目前新玉米入厂价格在1810元/吨,较上周持平。企业反映近期收购尚好,日收购量在5000-6000吨。

    5、 本周德州玉米市场价格下跌。截止本周四,德城、陵县、平原、宁津、庆云、夏津等县市玉米入厂价在1720-1760元/吨之间(水分为15%),上周实际下跌了40元/吨左右,禹城淀粉深加工企业玉米入厂价在1810元/吨左右(水分15%),饲料加工企业玉米入厂价在1750元/吨左右(水分15%),比上周下跌20元/吨左右;个体粮商坐庄收购价在1700-1720/吨之间,比上周下跌了20元/吨左右。

    本周德州玉米价格走低的原因:一是前期有外地玉米陆续到达德州,玉米深加工企业库存有所缓解,另在国家近期发布的集中抛售40万吨及200万吨玉米来平抑玉米市场价格的影响下,各玉米收购主体观望心理较强,无意提高或大幅的采购玉米;二是近期德州各县市玉米上市量较前期有所增加,市场流通量提高。

    预计近期德州玉米市场在各种因素的干扰下,将会继续保持稳中趋弱的走势,但发生大幅下滑的可能性也不大:一是今年我市玉米虽然丰产丰收,但国庆前后近半月的连阴天气导致了一定程度的霉变量,使我市玉米购销之间存在一定的紧张情绪;二是粮农对玉米价格心理期盼价位较高,虽然近期德州玉米上市量略有增加,但如果玉米价格大幅下滑,势必会引起粮农的强烈惜售情绪,粮农的惜售将是玉米市场价格底线的将有力支撑。

    综上所述,近期在国家调控市场因素的影响下,玉米市场存在一定的观望情绪,玉米价格会保持稳中走弱的走势。

    【后市展望及操作建议】

    在商品价格大幅上涨推动CPI创历史新高之后,国家开始陆续出台政策调控市场,大豆市场率先回落,玉米市场也自高位回调,但与大豆市场相比则相对坚挺一些。目前国内玉米现货市场华北、港口及南方部分销区价格出现回落,但东北产区玉米价格保持坚挺。近期,东北产区农民惜售心理减轻,玉米上市数量明显增加。但短期内玉米市场下行空间有限,整体上可能保持高位振荡态势。具体分析如下:

    其一,供给增加缓解局部地区紧张局面。目前对于今年国内玉米产量的预估仍有多个版本,其中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在11月供需报告中预估为1.48亿吨,美国农业部在11月供需报告中预估为1.45亿吨,而国内一些分析机构的预估数据较两个官方报告数据要低一些。不过,从整体情况来看,今年国内玉米产量应该不会低于去年的1.45亿吨,因此从供应总量来看,市场供给充裕,至少不会出现紧张局面。不过,新玉米上市以后价格一路上扬,让各方参与主体不得不重新审视玉米市场。由于种植成本的上升,以及相关农产品价格的走高,农民对于玉米价格的预期明显提高,惜售心理严重,而为了提高收购数量,加工企业屡次上调收购价格。随着价格的走高以及气温下降利于玉米脱粒,东北产区新玉米上市数量明显增加,加工企业收购数量也大幅上升。目前长春大成公司日收购量可以达到7000吨,其他加工企业日收购量也在3000-4000吨。而在华北黄淮地区,农民惜售心理依旧强烈,但贸易商由于忌惮政策调整,加快销售步伐,加之国储在销区开始轮出玉米,目前玉米市场供给较前期明显增加。另外,随着年底还贷日期的临近,后期农民也将加快销售步伐,年底之前产区可能出现上市高峰。从这个角度看,玉米上市数量的增加将缓解供给紧张局面,给价格带来一定压力,限制价格上涨空间。

    其二,下游产品价格走高推动加工企业收购热情高涨。受去年陈玉米库存压力以及资金问题影响,今年新玉米上市初期,粮库及贸易商迟迟未入市收购。同时,出口方面亦无消息传来,收购市场由加工企业唱独角戏。虽然收购主体单一,但农民惜售影响玉米上市数量,加工企业不得不多次上调收购价格。而支撑加工企业上调收购价格的关键原因在于下游产品价格暴涨,它不但能够弥补成本的上升,而且使加工利润有所增加。一方面,大豆价格的上涨带动豆粕、豆油价格走高,提振玉米纤维饲料、玉米蛋白粉、玉米油等相关产品价格;另一方面,玉米下游产品出口步伐加快,市场供不应求推动价格不断走高。据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0月份国内蛋白粉出口量为18044吨,较上个月的13666吨增加4378吨,增幅32%,较去年同期的14970吨增长了20.5%。10月份国内玉米淀粉出口量为25441吨,较上个月的21772吨增加3669吨,增幅为16.8%,较去年同期的12138吨增加了110%。出口需求的大幅增长推动价格不断攀升,而生产利润的好转推动加工企业开足马力增加产量。虽然目前玉米价格已经涨至高位,生产成本不断增加,但由于下游产品价格持续走强,加工企业收粮热情依然高涨。另外,虽然近期玉米上市数量增加,但是企业收购数量仅能维持生产,不能建立长期库存,因此后期加工企业收购需求仍将保持增长态势。

    其三,季节性旺季来临养殖业需求不断上升。产区加工企业的屡次调价令市场关注重点集中在工业需求方面,然而作为玉米消费的大头饲料养殖需求近期也明显增加。根据养殖业周期来看,11-12月份是养殖业季节性需求旺季,随着“元旦”、“春节”两节的临近,饲料企业补库需求明显增加。目前国内生猪市场规模养殖和散户养殖出现明显分化,其中散户养殖忌惮风险弃养现象没有明显改观,但国内规模养殖明显好转。据悉目前国内大部分规模养殖企业生猪存栏已经小幅超过正常的存栏水平,部分弥补了散户养殖的缺失。进入11月份,猪料销售环比显著提高,目前沈阳、河南、北京等地猪料销售环比增加了20%左右。尽管受成本提高养殖效益下滑影响,国内家禽养殖补栏积极性不高,但禽料销售环比仍然增加了10%。后期养殖业需求仍将呈上升态势,而养殖业需求的增加将会为玉米市场带来支撑。

    其四,收购市场参与主体增多分散供给压力。正如市场预期,今年在新玉米上市初期产区没有出现多方收购主体抢购粮源的局面。然而,由于产区气温偏高影响脱粒,加之农民惜售,新玉米上市时间延迟,价格不断走高,部分陈玉米库存得以消化。同时,运输瓶颈问题依然制约市场流通,并导致销区市场供给紧张,部分地区玉米出现了2000元/吨的高价。玉米市场发生的一系列新变化导致市场购销状况发生转变。一方面,库存的消化为粮库和贸易商入市收购创造条件,目前已经有粮库和贸易商入市收购新玉米。另一方面,销区价格的飙升导致区域价差不断拉大,截至11月30日,哈尔滨地区饲料厂二等玉米收购价格在1500元/吨,而山东青岛地区二等玉米收购价格为1840元/吨,价差高达340元/吨。利润空间的上升促使贸易商收购热情增加,并使其想法设法从东北发运玉米到销区市场。另外,养殖业需求的逐渐恢复也促使饲料企业入市收购玉米。虽然后期国内市场供给将有所增加,但收购主体的增多将分散供给的压力,为价格提供一定的支撑作用。

    其五,调控政策效果显现但难以改变市场运行状态。国家掌控诸多资源,政策对市场的影响也毋庸置疑,即使是关于政策利空的传言也会在市场中引起强烈的反应。对于玉米市场,国家通过国储轮库的方式增加市场供给平抑销区价格的暴涨。受此影响,大连玉米期货市场展开调整,不过幅度远低于大豆市场。比较大豆市场来看,玉米市场表现较为坚挺。目前部分地区国储已经开始销售,价格在1970-2000元/吨,与市场价格基本相当。此举虽能令销区市场供给增加,抑制价格上涨势头,但却支撑价格保持高位运行。另外,因为国储轮出数量相对有限,不可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而大部分粮源仍掌控在农民手中,因此政策影响相对有限,难以改变市场高位运行状态。

    整体来看,随着国储轮出以及农民惜售心理的减轻,市场供给增加,价格涨势会受到抑制。然而,玉米价格仍难以出现明显的回落,这是因为,一方面,价格一旦下跌,农民会再度产生惜售心理,从而影响玉米上市数量,目前华东地区已经出现这种状况;另一方面,市场收购主体逐渐增多,目前部分贸易商以及粮库开始入市收购,而加工企业收购热情依然不减,多元主体的入市收购也为价格提供支撑。但是,周边大豆市场的破位下行对玉米市场也会产生消极影响。综合来看,目前玉米市场多空因素交织,市场观望心理加重,玉米市场可能进入瓶颈期,但短期仍可能保持高位振荡走势。

    下周操作建议: 预期 DCE 玉米短期内仍将维持震荡,建议短期按震荡市操作,若期价大幅下调,则考虑低位长线做多。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