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供给增加缓解局部地区紧张局面。目前对于今年国内玉米产量的预估仍有多个版本,其中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在11月供需报告中预估为1.48亿吨,美国农业部在11月供需报告中预估为1.45亿吨,而国内一些分析机构的预估数据较两个官方报告数据要低一些。不过,从整体情况来看,今年国内玉米产量应该不会低于去年的1.45亿吨,因此从供应总量来看,市场供给充裕,至少不会出现紧张局面。不过,新玉米上市以后价格一路上扬,让各方参与主体不得不重新审视玉米市场。由于种植成本的上升,以及相关农产品价格的走高,农民对于玉米价格的预期明显提高,惜售心理严重,而为了提高收购数量,加工企业屡次上调收购价格。随着价格的走高以及气温下降利于玉米脱粒,东北产区新玉米上市数量明显增加,加工企业收购数量也大幅上升。目前长春大成公司日收购量可以达到7000吨,其他加工企业日收购量也在3000-4000吨。而在华北黄淮地区,农民惜售心理依旧强烈,但贸易商由于忌惮政策调整,加快销售步伐,加之国储在销区开始轮出玉米,目前玉米市场供给较前期明显增加。另外,随着年底还贷日期的临近,后期农民也将加快销售步伐,年底之前产区可能出现上市高峰。从这个角度看,玉米上市数量的增加将缓解供给紧张局面,给价格带来一定压力,限制价格上涨空间。
其二,下游产品价格走高推动加工企业收购热情高涨。受去年陈玉米库存压力以及资金问题影响,今年新玉米上市初期,粮库及贸易商迟迟未入市收购。同时,出口方面亦无消息传来,收购市场由加工企业唱独角戏。虽然收购主体单一,但农民惜售影响玉米上市数量,加工企业不得不多次上调收购价格。而支撑加工企业上调收购价格的关键原因在于下游产品价格暴涨,它不但能够弥补成本的上升,而且使加工利润有所增加。一方面,大豆价格的上涨带动豆粕、豆油价格走高,提振玉米纤维饲料、玉米蛋白粉、玉米油等相关产品价格;另一方面,玉米下游产品出口步伐加快,市场供不应求推动价格不断走高。据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0月份国内蛋白粉出口量为18044吨,较上个月的13666吨增加4378吨,增幅32%,较去年同期的14970吨增长了20.5%。10月份国内玉米淀粉出口量为25441吨,较上个月的21772吨增加3669吨,增幅为16.8%,较去年同期的12138吨增加了110%。出口需求的大幅增长推动价格不断攀升,而生产利润的好转推动加工企业开足马力增加产量。虽然目前玉米价格已经涨至高位,生产成本不断增加,但由于下游产品价格持续走强,加工企业收粮热情依然高涨。另外,虽然近期玉米上市数量增加,但是企业收购数量仅能维持生产,不能建立长期库存,因此后期加工企业收购需求仍将保持增长态势。
其三,季节性旺季来临养殖业需求不断上升。产区加工企业的屡次调价令市场关注重点集中在工业需求方面,然而作为玉米消费的大头饲料养殖需求近期也明显增加。根据养殖业周期来看,11-12月份是养殖业季节性需求旺季,随着“元旦”、“春节”两节的临近,饲料企业补库需求明显增加。目前国内生猪市场规模养殖和散户养殖出现明显分化,其中散户养殖忌惮风险弃养现象没有明显改观,但国内规模养殖明显好转。据悉目前国内大部分规模养殖企业生猪存栏已经小幅超过正常的存栏水平,部分弥补了散户养殖的缺失。进入11月份,猪料销售环比显著提高,目前沈阳、河南、北京等地猪料销售环比增加了20%左右。尽管受成本提高养殖效益下滑影响,国内家禽养殖补栏积极性不高,但禽料销售环比仍然增加了10%。后期养殖业需求仍将呈上升态势,而养殖业需求的增加将会为玉米市场带来支撑。
其四,收购市场参与主体增多分散供给压力。正如市场预期,今年在新玉米上市初期产区没有出现多方收购主体抢购粮源的局面。然而,由于产区气温偏高影响脱粒,加之农民惜售,新玉米上市时间延迟,价格不断走高,部分陈玉米库存得以消化。同时,运输瓶颈问题依然制约市场流通,并导致销区市场供给紧张,部分地区玉米出现了2000元/吨的高价。玉米市场发生的一系列新变化导致市场购销状况发生转变。一方面,库存的消化为粮库和贸易商入市收购创造条件,目前已经有粮库和贸易商入市收购新玉米。另一方面,销区价格的飙升导致区域价差不断拉大,截至11月30日,哈尔滨地区饲料厂二等玉米收购价格在1500元/吨,而山东青岛地区二等玉米收购价格为1840元/吨,价差高达340元/吨。利润空间的上升促使贸易商收购热情增加,并使其想法设法从东北发运玉米到销区市场。另外,养殖业需求的逐渐恢复也促使饲料企业入市收购玉米。虽然后期国内市场供给将有所增加,但收购主体的增多将分散供给的压力,为价格提供一定的支撑作用。
其五,调控政策效果显现但难以改变市场运行状态。国家掌控诸多资源,政策对市场的影响也毋庸置疑,即使是关于政策利空的传言也会在市场中引起强烈的反应。对于玉米市场,国家通过国储轮库的方式增加市场供给平抑销区价格的暴涨。受此影响,大连玉米期货市场展开调整,不过幅度远低于大豆市场。比较大豆市场来看,玉米市场表现较为坚挺。目前部分地区国储已经开始销售,价格在1970-2000元/吨,与市场价格基本相当。此举虽能令销区市场供给增加,抑制价格上涨势头,但却支撑价格保持高位运行。另外,因为国储轮出数量相对有限,不可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而大部分粮源仍掌控在农民手中,因此政策影响相对有限,难以改变市场高位运行状态。
整体来看,随着国储轮出以及农民惜售心理的减轻,市场供给增加,价格涨势会受到抑制。然而,笔者认为,玉米价格难以出现明显的回落,这是因为,一方面,价格一旦下跌,农民会再度产生惜售心理,从而影响玉米上市数量,目前华东地区已经出现这种状况;另一方面,市场收购主体逐渐增多,目前部分贸易商以及粮库开始入市收购,而加工企业收购热情依然不减,多元主体的入市收购也为价格提供支撑。但是,周边大豆市场的破位下行对玉米市场也会产生消极影响。综合来看,目前玉米市场多空因素交织,市场观望心理加重,玉米市场可能进入瓶颈期,但短期仍可能保持高位振荡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