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市场 » 正文

国内玉米市场变化特点分析

  作者: 来源: 日期:2007-12-06  
     11月中下旬以来,国内玉米市场出现大幅上涨行情。前期东北产区上涨40-80元/吨,11月末,东北产区收购价格在1400-1500元/吨,出库销售价格在1500-1600元/吨,相比月初上涨60元/吨左右;华北黄淮河产区玉米收购价格达到1600-1800元/吨,出库销售价格最高达到1900元/吨以上,销区销售价格最高上冲到2000元/吨以上,相比月初均上涨150元/吨以上,最高涨幅达到200元/吨。由于前期涨势过猛,涨幅过大,11月末已有所回落。

    当前,东北地区玉米价格继续有所上涨,但涨势有所趋缓。当前东北地区玉米收购趋于活跃,但气候影响,脱粒条件不充分,上市量有限,农民惜售看涨,加剧市场供求矛盾。而华北等地区玉米价格大幅上涨,增加东北玉米采购,拉动东北玉米上涨。目前东北地区市场收购主要是深加工企业和贸易商收购,深加工企业收购价格持续上涨,助长农户的持粮待涨心理。由于贷款困难,资金不足,粮库普遍未开秤,贸易商收购不多。运输紧张,请车较为困难,走货量不大。当前东北地区玉米市场行情趋好趋升势头相比前期明显显现,市场看涨心理趋于突出,对价格期望值较高,出手依然不多。玉米贸易商及深加工企业收购增加,养殖业及饲料加工企业采购开始增加。

    在华北黄淮河地区,前期玉米大幅上涨,既拉动了南方市场跟随上涨,也对东北产区产生拉动作用。价格上涨使得本地农户严重惜售,持粮待涨。由于涨幅过大,近期价格有所回落,但仍维持高位。目前华北黄淮河地区收购强劲,收购量不大,导致该华北地区向东北采购进货,拉动东北需求和价格。上市粮源少是导致该地区玉米价格一路攀升的主要原因,政策调控是近期高位回落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一是粮农惜售导致玉米上市量少,出现有价无市现象;二是玉米深加工企业库存减少,收购加大;三是本地和南方需求增长,刺激外销增加;四是行情上涨,刺激上市有所增长,需采购进货有所谨慎;五是近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稳定粮食市场,在销区集中投放中央储备玉米。

    近期,南北港口玉米市场价格仍有小幅上涨,但已趋于稳定。目前北方港口新玉米收购量较低,随着外销外运增加,库存将有所偏紧。南方港口价格虽然继续有所上升,主要原因仍是担心后期北方港口玉米供应不足,但随着国储玉米的抛售,到货量增加和需求趋于谨慎后,涨势趋缓并有所稳定,高位有所回落。

    销区玉米市场受产区价格上涨影响也稳中有升,但相对前期大幅上涨明显趋稳回落。回落的主要原因是国储玉米抛售,增加了市场供给,满足了部分需求,同时,价格上涨后,到货增加,囤货出售,而采购需求放缓,产区价格也有所回落,导致销区需求和价格均出现回落。

    总的来说,玉米价格上涨,一方面是物价上涨、其他粮油品种价格上涨的拉动;二方面是粮食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惜售,造成市场供求特别是区域性的供求矛盾促使;三是深加工、养殖业需求增长的拉动;四方面是运输趋紧,运费提高的推动。

    今年国内玉米市场相比往年有比较明显变化,其变化特点表现在:

    一是产量变化。东北地区面积大幅增加,但产量可能持平或略有增减;华北和西北地区产量增长,就全国而言,华北和西北增量抵消了东北的减量;全国总量大体持平略增,估计总产量在1.46亿吨。

    二是质量变化。据有关信息显示,上年东北地区水分偏高,开春后霉变严重,今年东北地区玉米质量普遍高于上年,其原因是今年霜期推迟,玉米后期灌浆时间充裕、颗粒饱满,水分偏低,容重较高,霉变率低。

    三是开秤价格变化。由于国内物价上涨,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期望值上升,加上农产品牛市行情影响,今年新玉米开秤价格高于去年100元/吨以上,但上市后基本保持平稳略落态势。

    四是上市收购变化。由于播种期推迟,霜期也推迟,加上前期天气偏热,东北地区玉米上市有所推迟,同时今年华北黄淮河地区也有所推迟。目前东北农户手中玉米大部分仍处于晾晒阶段,脱粒不完全,新玉米上市量仍少,收购旺季也有所推迟。

    五是市场心态变化。由于东北地区干旱减产的影响,加之深加工企业的库存较低抬价收购,以及暖冬玉米脱粒较晚,今年黑龙江、吉林产区的农民普遍惜售。同时,受今年大豆油脂等价格不断的上涨影响,加上种植成本的大幅提高,农民对玉米价格的观望心态比较浓厚,即使是价格大幅上涨,农民依然不愿意大量抛售,很多农民已开始采取各种方式保管今年的新粮。

    六是收购主体变化。上年,深加工企业和其他经营主体收购竞争激烈,特别是深加工主体收购是市场价格拉升的强劲因素,而今年则有所不同,深加工主体前期入市收购积极性不高,近期才开始入市扩大收购,其他主体收购积极性明显不如往年,深加工继续是市场收购的主导因素,但主导作用弱于往年。收购主体收购资金也发生变化,往年产区的贸易商大多都能从农发行拿到贷款,产区的收购主体较多,而今年由于贸易商大量的高价玉米积压,农发行的资金没有有效回笼,农发行不再向贸易商提供贷款,很多贸易商没钱收粮,收购热情也没有去年高。七是库存陈粮变化。由于上年玉米丰收增产,特别是国内猪瘟病等疫情严重发生,导致生猪存栏大幅下降,饲料用粮减少,同时玉米价格上涨,与小麦价格差较大,小麦替代玉米用量大幅增加,玉米需求大幅降低,供给强于需求致使玉米消费需求减弱,玉米库存增加,这一现象主要表现在东北地区陈玉米库存较大,直到目前才基本消化陈玉米库存。

    八是采购进货变化。由于新粮上市和陈玉米库存较大,加上行情相对低迷,东北地区新粮上市后,收购表现相对偏弱。在东北地区,上年度农发行贷款未能偿还,新年度贷款不能发放,企业也不能收购新粮。前期深加工企业效益不佳,库存相对充足,不急于大批量收购粮粮。由于上述原因,今年新粮上市初期并没有出现去年抢粮的现象,相比上年收购旺季推迟近一个月。但是,进入11月后,陈粮库存得以消化,养殖业恢复增长加快,小麦价格上涨,特别是关内地区玉米需求和行情上涨拉动,深加工企业和关内地区加大了对东北地区玉米的收购力度。目前南方一些饲料企业已开始逐步加大玉米采购力度,年底前大多数饲料企业玉米采购数量均将不同程度增加。后期国内玉米市场难免出现集中采购现象。

    九是市场需求变化。上年,国内玉米需求减弱,一方面主要是疫情严重打击,饲料用玉米明显下降;另一方面是乙醇等深加工发展受到国家政策调控,企业效益下降,下半年后深加工收购需求明显减弱;再一方面是国内玉米价格大幅上涨,与小麦的价差扩大,导致饲料生产企业加大了小麦替代用量,减少了对玉米的需求。近期,深加工企业收购需求开始启动,小麦价格上涨,与玉米的价差缩小,小麦替代用量下降,疫情得以控制,养殖业受到国家政策支持,加快了恢复增长,养殖业进入生产旺季,饲料需求明显增加。

    十是国家政策变化。

    农产品价格过快过大上升,导致物价总水平不断上涨,就必须要先稳定农产品价格,国家不得不加大调控措施,而粮食又是重点调控的品种,特别是玉米,影响到禽畜产品价格的上涨,因此玉米价格必然受到国家的重点调控。主要表现在:增加玉米投放量,增强市场供给能力;严控玉米深加工项目;从紧控制玉米等农产品出口。另外在宏观方面,国家继续加息的预期依然强烈。

    十一是运输状况变化。往年,东北地区临近年末,运输趋紧,今年也不例外,近期东北地区运输开始紧张,粮食外运外销受到制约。近期原油价格上涨,海运费用提高,更加剧了铁路运输紧张局面。目前东北铁路运输瓶颈问题以及船运费上涨仍是影响国内玉米市场走势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今年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使得国内船运费继续上扬,大连至广东大船运费已达到160元/吨,使得销区玉米出现每天上涨100元/吨的现象,也正是运输原因给近期玉米期现价格的上涨提供了条件。

    十二是国际市场变化。在国际市场,虽然玉米可供给能力较强,但鉴于能源市场价格依然高企,全球饲粮需求旺盛,农产品价格不断上涨创出新高的牛市行情下,玉米价格仍将保持上涨执势头。同时,能源和天气等不确定因素继续成为后市炒作推高价格的因素之一。

    十三是市场环境的变化。主要是燃油价格存在继续上涨的变化,市场期望值的变化,农产品处于高位的风险变化,其他粮油品种价格大幅上涨与玉米价格差的变化,后市疫情不确定因素的变化,玉米出口和明年面积产量的变化等。

    综上所述,部分主产区减产,上市推迟,农民惜售,物价上涨,养殖业需求增长,深加工积极入市收购,短期价格将继续上涨,但国家政策调控起着主导和稳定作用,上涨的空间应有限。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