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货市场方面,由于国内种植成本上涨以及在去年收割季节期间玉米价格高涨,提升了农民对玉米价格的预估,前段时间玉米现货价格持续走高,销区价格涨幅明显快于产区。由于库存缩减,工业加工工厂不得不提高报价。然而高涨的价格也引来政府的调控措施: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上周四表示,政府将从国有储备中出售至少200万吨玉米,以稳定国内饲料价格;政府将要求中国储备粮管理公司在中国南方的非玉米产区,以及河北省,山东省和河南省出售玉米;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将公布新的措施来促进企业通过出售储备玉米来偿还贷款。不过,有分析师表示,国储玉米报价在1970元/吨左右,支撑销区价格高位运行。由此可见虽然国储轮出玉米,但市场价格能否因之回落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由于运输费及整体通膨上涨,预期玉米现货价格后市仍将微幅上涨。分析影响近期国内玉米期现货市场走势的因素:
其一,玉米涨幅大大落后于大豆,故其走势表现为易涨难跌。从7月末这一波涨势到11月27日为止,以主力合约A0805来讲,7月24日的3305元/吨、11月15日的4605元/吨分别是这一波涨势的最低和最高点,以其计算出主力合约A0805这一波的最大涨幅为39.3%;同样的方法可计算出c0805的最大涨幅仅为22.9%。尽管这两个品种的基本面有很大的不同,但大豆的副产品豆粕与玉米同为饲料,其价格有很强的相关性,所以,从补涨的角度来看,玉米是易涨难跌。
其二,现货价格坚挺封闭了玉米期价下调空间。11月下旬以来,国内玉米现货价格一路上扬,尤其是南方销区,涨幅甚至高达100元/吨以上,这一方面有心理预期、运输成本提高等因素的支撑;另一方面,近期玉米淀粉平均上涨150元/吨也具有实质性的拉动作用。现货与期货价格互动,使投资者对回调的预期空间缩小,现货的坚挺使得期货价格大幅下行的可能性不大。
其三,农民普遍惜售使收购价格不断上调。从目前国内玉米收购市场来看,农民惜售是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有前期大豆贱卖的教训,大豆开始收购时价格在1.70元/斤以下,其后不断攀升,目前为2.20元/斤以上,这使前期在低价出手的农民后悔不迭。另一方面,物价的上涨也加重了农民的惜售心理,肉、蛋、蔬菜等品种的大幅上涨,使农民的生活水平受到一定的影响,他们需要通过提高玉米的销售价格,使自己生活水平不致下降。与大豆、小麦相比,玉米的价格涨幅是最小的,所以,农民惜售是有一定道理的。另外种植成本的高涨,使农民不急于变现,这也是其惜售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四,饲料消费开始进入高峰期,特别是猪料。在经历了一段由于饲料价格高企养猪又不赚钱的情况后,从10月份开始,猪肉价格快速回升,使得目前猪粮比再次回到盈利水平,再加上两节开始临近,猪饲料消耗开始出现反转,目前保持15%以上的月增幅,鸡料也大体保持稳中有增,这就使得饲料企业对于玉米的需求开始加大,目前南方销区的饲料企业大都已接近玉米安全库存,采购相对积极。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南方港口未来一周的时间将陆续到货近20万吨,但并没有对当地玉米价格的走高形成压力,主要原因仍是北方粮源供应已显紧张态势。而南方各销区由于供应量不均,已经出现暴涨现象,目前广东、福建、广西的玉米价格已经站稳1900,并向2000元全面进发。
最后,资金大量涌入也推高了玉米期价。我们知道,农产品的这一波大牛市,除了基本面因素以外,资金的大量涌入拉抬期价是功不可没的。以主力合约C0805来说,7月26日其持仓量为346630手,成交量仅22万余手,到11月26日止,持仓已翻一倍多达786640手,成交量也是当时的近4倍,达80万手左右。尤其是11月20日C0805合约回调到1708元/吨近期低点之后,期价强劲上升,从11月22日开始,连续四个交易日每天增仓4万手以上,为玉米上市以来所罕见。做多资金在此高位大举介入,说明其志向高远,期价看得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