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物流未来发展思考之一
物流自产生以来,借助飞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成为风靡全球的“第三利润源泉”。应该说,作为我国拥有巨大流量的流体之一,粮食物流的进步,必将促进我国物流整体发展;同时,粮食物流的发展,也需借助于我国物流系统整体水平的提高。目前我国粮食物流的发展态势,普遍集中于硬件设施建设,以及物流中心或园区规划和建设等等。这些运作产生了绩效,但由于对物流理念等认知略有偏颇,人云亦云,显得创新不足,物流潜能发挥不够。
一、关于可控规模流量及其研究目的的描述
物流有5个主要要素,流量、流向、流程、流体,载体,其中流量、流向、流程是物流研究的重要要素。流量,即通过载体的流体在一定流向上的数量表现。
由于标准不同,流量划分如下:
1.从规模上看,有大、小之分。本文主要从?shy;济角度来描述规模,指物流整个流程的运作中,产生或实现基础效绩时,所应形成或达到的流量。由于流体的产销量、产品特征、自身状态和品质特点不同,不同的流体,有不同的规模界定标准,如粮食、煤炭、钢铁等大宗物质,与黄金等稀有物质、高附加值物质的规模自然有较大区别。此外,不同载体其规模界定标准也不同,如粮食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就有所区别,火车以一节火车的载重量为规模,一列或以上更佳;水路以每舱为宜,整船更佳,后者的单位规模大于前者。
2.从控制程度看,有可控(制)和不可控(制)。所谓可控,就是阶段性、区间性、时限性地拥有商品支配权,对其进行控制,其具体表现为商、物流“两流”合一,或是“两流”分离;不可控,就是对商品没有任何支配权。
3.从运动状态来讲,有动态和静态之分。动态,表现在流体的移动,如物体运输、搬倒等运动过程中;静态,是相对的、短暂的储存,表现在中转、待加工、产品待出库等等。
4.从流向看,有自然流量、计划流量、市场流量和实际流量。可控规模流量,就是既具有一定规模、又可以控制的流量。实际上,流量具备一定的规模,但受控于多方,不能统筹安排、科学运作地集成于某一流向上,没有转化为现实的规模流量,就不可能产生规模效益。东北地区沿海港口粮食吞吐量巨大,如2005年达2809万吨,但受不同运输方式、不同流向、不同的企业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形成大规模流量的难度增加;反之,可以控制流量,但不具备或不能形成一定的规模,虽然可以灵活调度,但流量太小,自然难称其为规模。
可见,可控规模流量,就是要将可控与规模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不管两流合一、还是分离,只要流体可控,又能在一定的流向上、流程内受载于同一载体,就能形成规模,才能充分发挥物流的功效,严格地讲,我们通常所讲的“物流必须具备规模”、“规模产生效益”中的规模,并非泛指一切单纯地、模糊地规模流量,而应该是可控规模流量。
我们应该掌握可控规模物流量,而不是泛泛地了解某一地区、企业的粮食产量、运量、库存量等。
二、从东北地区看我国对粮食流量的理解和应用
1.关于东北地区粮食流量
目前,我国关于东北粮食流量的观点、文章和资料时常可见。综合国内的专家学者、业内人士的观点,对东北地区物流发展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如“增加粮食专用车和集装箱”、“‘四散’配套设施建设”等等。但所有观点基于如下阐述:东北是个粮仓,产量大、商品量足,每年需要大量外运,与此相对应,东南沿海省市等南方粮食市场的缺口大,需要大量购入。国内一位资深人士曾叙述,“东北三省2003年粮食产量6270万吨,其中玉米3353万吨,稻谷1512万吨,大豆776万吨,而且库存量大,年可调出3000万吨,其中玉米2200万吨,水稻600万吨,南运?shy;山海关运输1000万吨左右,?shy;港口运输2000万吨左右,其中大连出海占80%左右”,因此,要“增加粮食专用车和集装箱”等。
单纯从数据看,这些描述是客观真实的,单纯从上述建议看,也是好的,但两者联系起来就值得思考了。增加L18型散粮专用车,?shy;购置,增加多少?无论从粮食企业效益还是从铁路营运来讲,粮食散运比包装运输更需要具有一定的规模(通常以整列车皮为佳,至少应10车以上),更需要足够的可控规模流量维系运作。如果以外运量为标准来购置,可控规模流量自然少于外运量,以外运量为标准自然多于以可控规模流量为标准计算的车辆需求量。同时应该看到,随着铁路运行效率的提高,周转速度加快,对可控规模流量需求加大,一旦可控规模流量不足,铁路营运受限,车辆将出现相对饱和或绝对饱和,甚至过剩现象。北良港一位专业人士曾指出,目前东北K17、L18型散粮专用车由最初的2400辆已达到4700多辆,?shy;常出现“忙时粮源争车皮、闲时车皮争粮源”的现象,运输态势极不平衡,呼吁“应该认真分析流量变化,不宜再增加散粮专用车辆”。
2.东北粮食可控规模流量简析
粮食流量按生产区域、品种结构、粮食流向、运输方式、?shy;营企业等等情况看,可得出不同数据结构,这里简要分析东北粮食可控规模流量。
首先,从生产区域看,黑龙?shy;、吉林、辽宁、内蒙古2003-2005的产量分别占该地区总产量的34.5%、28.4%、19.3%和17.8%。
其次,从分品种看,结构比例情况如下表所示:
再次,从流向看,铁路、水路和公路。根据上述资深人士的资料,东北外运量水路和铁路分别占总量的2/3和1/3。其中,水路为2000万吨,但分别流向大连、锦州、营口、丹东等港区,其中大连占80%,为1600万吨;如按60%计算,则1200万吨,大连港区又有北良港、大连港、大窑湾等港口。1000万吨铁路运量,铁路又分别有上海、广州、成都、柳州、郑州、南昌等10余个铁路局。尽管水路中各港口和铁路中各铁路局所占比例不一,但分散流量是毋庸置疑的。
综合诸多因素,以2003、2004年铁路运输为例,结合玉米运量(见下图)来分析。
从图中可以知道各省玉米外运情况。这里以运量最多的吉林省为例算一笔账,分析其理论上最大可能的规模流量。该省2003年外运1500万吨左右,如果套用上述资深人士的观点,东北通过辽宁港口外运量是2/3,那么就是1000万吨。再按这位人士的观点,2003年流?shy;大连港区最多,上限为80%,则为800万吨。若流量再分化,分别流向北良港、大连港、大窑湾港等。假设以通过北良港出口居多,并假定占70%,则流量还有560万吨。但是必须看到,这些流量是众多企业在运作,且流向不一,这里扣除这些因素的流量,假设为100万吨,则最终仅为460万吨。再假设有10家大规模企业在?shy;营吉林粮源,这些大企业的年均流向北良港的可控规模流量就是46万吨,假设有11家、12家乃至更多企业,则可控规模流量在递减。这就是说,理想化地讲,吉林年外运的最大可控规模流量为460万吨,大企业的可控规模流量根据企业数目的多少而减增。
但事实却令人深思。根据《吉林省粮食流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一文作者的分析,吉林省2003-2005年粮食产需平衡调查统计和“十一五”规划中的相关指标做出趋势判断:玉米播种面积达4300万亩,商品率为88.2%,商品量达181.5亿公斤,省内消费总量95.75亿公斤,加工转化消费由35亿公斤增加到50亿公斤。如按“十一五”规划判断,玉米产量200亿公斤,加工转化100亿公斤,口粮、饲料粮等50亿公斤,省内总消费将达150亿公斤。该文预测,未来5年或10年吉林省将由玉米外运大省变成玉米进口大省。总之,随着吉林玉米内销量加大,其外运玉米流量已大打折扣,可控规模流量必然减少。
此外,还有众多的因素在影响着可控规模流量,如国内中储粮公司的战略扩张,华粮物流集团的运作,以及目前日益增长的成品粮铁路运输趋势,如大米运量已?shy;高于稻谷,面粉运量亦已接近小麦。
应该看到,东北地区粮食产量大,各省区产量不同,且有不同品种、形态,如同一品种流量又分不同运输方式,同一运输方式又分不同流向,同一流向又有不同发运企业、不同接收企业,等等,如此分化下去,各种因素统一而形成可控规模流量是有难度的。反过来看出,可控规模流量是各种影响流通因素的统一,而不是简单产量、外运量和流量。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空泛地、说教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如增加L18型散粮专用车),而应该系统地分析东北地区可控规模流量,以及铁路运输的效率等诸多相关因素,科学地界定车辆的需求。
建议物流相关部门、企业等要真正了解已知的可控规模流量、潜在的可控规模流量,并据此作为企业制定发展规划、投资等行为的参考因素之一,而非泛泛地了解产量、外运量等。
三、可控规模流量的探讨
如何解决可控规模流量问题,或者说如何实现或拥有可控规模流量,以达到规模?shy;营,实现规模效益,解决这一难题,还要从现代物流理念寻求答案。
1.真正理解、消化并应用物流理念。目前,物流已广为人知,但客观地讲,大家在理解和应用上仍有误区,就是我们一些文章或讲话也值得商榷,如“物流链”的提法、“建立集仓储、?shy;?shy;和物流等于一体的物流园区或中心”的提法等等。
物流目标是高效、快捷地满足多层次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侧重于管理范畴,而不仅仅是设施建设、网络优化、节点布局,信息平台建设。设施建设等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或途径,要真正把这些手段应用起来,就需要去管理,而物流风靡的?shy;因也正是其管理理念,这恰恰为许多人所忽视。谈起粮食物流就是表层的东西,没有真正深入理解它,如鲜见企业根据“效绩必反”的理念进行机构设置、改革人事制度等。
2.尽快建立物流主体,实行供应链管理。在粮食物流“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这一大跨度中,企业、部门在完成这一链条的运作的过程中,应在这一链条中选择一个连接产销、与众多企业和利益关联密切的一个主体,去掌握潜在的规模流量,实现规模化运作,使整体效益最大化。
3.打破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进行整合资源,集成功能。在运作中,供应链上的企业根据各自特点,发挥优势,多方?shy;作,整合现有资源,大胆进行体制和制度创新。就流量来讲,一方面,整合流量资源,尽可能统一运作,避免分散的小规模的运作。规模产生效益,但无论规模大与小,毕竟要具备一定的规模,并能组织起来;而分散的可控流量,可以整合起来。另一方面,发挥各自企业的功能优势,避免重复投资和建设。
(作者:赵国瑞 单位:辽宁省粮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