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天气物流 » 正文

从大洋运费变化看市场

  作者: 来源: 日期:2007-10-26  
     大洋运费主要指由美国海湾至亚洲、巴西和阿根廷至亚洲、美国西北港口至亚洲等航线的海上运输费用,通常指美国海湾至亚洲各港口的5-6万吨谷物或大豆货轮的单位运费。

    当前世界粮食市场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大洋运费增加。从美洲各个港口通往亚洲一些港口的太平洋海上运输通道,每年承担着全球约50%的粮食贸易,因此大洋运输费用的变化,对粮食贸易影响很大。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公布的信息,近一年多以来,从美国海湾和南美的巴西、阿根廷运往亚洲一些口岸的大洋运费有了显著上涨。

    一、近几年大洋运费变化趋势

    从近几年情况看,大洋船运费有较大波动,呈不大规律的周期性,但总趋势是上升的。2004年下半年,大洋运费一直处于上涨趋势。2004年10月份美国海湾至东亚运费约为57美元/吨,年末涨至约73美元/吨后开始回落。2005年初,运费上涨趋势基本缓和。2005年5月份之前,大洋运费比较稳定,在60美元/吨上下浮动。5月份之后,运费开始大幅度下降,7-8月份降至全年最低点35美元/吨左右。此后有将近一年的时间,大洋运费在35-40美元/吨波动。自2006年8月起,运费开始持续而缓慢上涨。9月份突破50美元/吨,2007年3月突破60美元/吨,4月份突破70美元/吨,5月份突破80美元/吨,7-8月份已超过90美元/吨(合人民币684元),有时甚至达到100美元/吨左右。仅最近一年,大洋运费上涨了一倍多。

    大洋运费变化的基本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石油价格变化,另一个是运输市场的变化。石油价格对大洋运费影响最大,是一个决定性因素,石油价格变化和大洋运费变化的轨迹基本趋于一致。从运输市场方面看,变化不是很大,粮食运输数量呈缓慢上升趋势,应当说对大洋运费上涨是起促进作用的。

    二、大洋运费变化趋势对粮食贸易价格的影响

    在谷物和大豆到岸价格中,包含出口国的离岸价格和运费两个主要部分。如近期美国玉米离岸价格约为160美元/吨,大豆离岸价格约为310美元/吨,但大洋运费则基本相同,均为90多美元/吨。因此,在到岸价格中,价值越低的商品,运费在价格中的比例就越高。如果玉米到岸价格为250美元/吨,其中运费为90美元,运费占到岸价的比例为36%。如果大豆到岸价为395美元/吨,运费与玉米相同,运费占大豆到岸价的比例为23%。因此,像玉米这种原来价值比较低的商品,运费上涨后,其到岸价变化幅度就显得较大,与大豆到岸价相比,价格变化幅度至少相差几个百分点。可以说,大洋运费变化对谷物价格影响要大于油料。

    如上所述,在过去几年里,大洋运费的变化十分显著。自2004年以来,大洋运费价格经历了两次较大起伏。一次是2004年秋季,价格在50美元/吨波动,但到年末价格升至约73美元/吨;另一次是2005年7-8月份价格降至35-40美元/吨,随后持续了一年左右的稳定期,于2006年8月起逐步上升,并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大洋运费的较大幅度变化,是国际粮食贸易价格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将近几年国际市场谷物与大豆价格和大洋运价的较高点和较低点加以比较,可以看出运费对粮食价格的影响。

    以大豆为例,2004年10月美国大豆到中国口岸价格约为270美元/吨,其中运费为56美元,约占到岸价的21%。2004年12月,大豆到岸价升至约325美元/吨,其中运费为73美元,约占到岸价的22%,大豆价格与运费基本同步上涨,但运费上升幅度略高于大豆价格上涨幅度约1个百分点。按目前美国大豆从海湾到中国的到岸价396美元计算,其中运费为90美元,占到岸价的23%。与2004年相比,到岸价绝对值上涨了126美元,上涨幅度为46%。大豆本身价格和大洋运费价格在到岸价中的上涨幅度基本一致。

    三、运费和到岸价同步上涨说明了什么

    为什么运费和大豆价格会几乎同步上涨呢?这不能不涉及到能源问题。石油价格上涨会产生两个直接后果:一是大洋运费上涨,流通费用提高,直接促进了粮食价格上涨;二是燃料酒精价格上涨,促进了酒精生产原料谷物价格上涨。所以,当国际贸易中谷物价格上涨中的运费和谷物本身价格同步上涨时,有理由认为其价格上升推动力主要来自于能源价格的影响。运力紧张有时也会引起运费提高,但其影响有限,而且受运输周期限制,运费持续高位运行的根本原因是石油价格较高。

    是不是谷物和大豆价格未来主要由能源价格所主导呢?应当说有很大影响,但是有限。由于运费在谷物和大豆国际贸易中的比例不断升高,运费对于价格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而运费的决定因素是能源价格,能源价格对粮食价格的影响在国际贸易中就显得格外重要。问题在于谷物转化为能源并不是解决能源问题的有效途径,从目前情况看,只是当谷物有剩余时,将过剩的谷物用于能源目的,减轻能源供给压力。有分析家认为,当石油价格超过70美元后,玉米乙醇生产就会有利可图,从而导致大量玉米投入燃料乙醇生产,引起玉米短缺,影响谷物正常供给和国际贸易。应当注意到,事情的变化也许不会像分析家们分析的那样发展,而是更加复杂。因为玉米用于燃料目的的需求增加不仅会导致玉米用于其他目的的供给短缺,还会导致玉米价格的上涨,虽说玉米价格上涨将滞后于能源价格上涨,但短缺引起价格上涨是必然规律。谁能保证能源价格上涨至70美元之上时,玉米价格会原地踏步?又有谁能肯定谷物供应出现短缺时仍会有大量谷物用于生产能源?比较有可能的情况是,能源价格与谷物价格此起彼伏,在相互影响中不断攀升,当谷物供应出现短缺时,价格升幅会较大,从而限制用于能源目的的消费,在相互制约过程中,达到新的平衡。

    目前世界用于能源目的的谷物主要是玉米(用于燃料乙醇生产),油料主要是豆油(用于生物柴油生产),其他品种尚处于发展过程中。美国、加拿大、巴西、阿根廷、欧盟等谷物和油料出口国家或地区都有比较庞大的能源转化规划,对未来谷物市场必将产生相当大的影响。而谷物进口国方面对此忧心忡忡,十分担心国际谷物市场将出现短缺。尤其是东亚、南亚、中东和非洲大部分缺粮国家或地区,对粮食价格上涨十分敏感。

    目前一些生产燃料乙醇并将其兑入汽油的国家,燃料乙醇添加比例一般为10%。根据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数据,美国2006/2007年度用于生产乙醇的玉米为5461万吨,比上年度增长34.12%;预计在2007/2008年度生产乙醇将消费玉米8636万吨,将比上年度再增长58.14%。由于美国是玉米生产和出口大国,每年出口玉米占世界总量的近70%。按照美国玉米乙醇生产的发展目标,预计到2016年美国玉米出口将比现在减少45%。如果上述目标成为现实,美国国内玉米转化乙醇生产的迅速扩大,必将对世界粮食贸易产生重大影响。

    四、谷物运费与价格的变化对生产结构提出新的要求

    世界粮食生产在近些年发生了一些显著的变化,主要是由于谷物和油料等产品的需求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如食用谷物消费出现增幅下降,一些国家和地区甚至出现消费减少现象。而饲料谷物和油料生产则出现快速发展的趋势,尤其是玉米和大豆。从各品种价格变化看,玉米和大豆价格上涨幅度大于小麦和大米,特别是在一些地区,玉米价格有时会高于小麦。这种趋势对粮食生产结构必然提出调整要求。

    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世界谷物三大品种中,小麦、稻谷和玉米基本各占1/3。由于主要用作口粮的小麦和大米需求平稳,而主要用于饲料的玉米需求强劲,玉米生产在巨大需求的拉动下,出现快速发展。玉米用作饲料后,所转化出的肉、禽、蛋、奶等产品在市场上又进一步制约了小麦和大米的生产。但是进入21世纪后,人们对健康食品的追求更加强烈,开始逐渐对肉类产品需求淡化,饲料饲养业发展受到一定程度制约。畜牧业发展速度趋缓。

    在有限土地条件下,世界粮食生产在90年代末出现比较明显的供大于求的局面,饲料和饲养业发展减速,使粮食供大于求的局面更加突出。因为口粮需求与饲料需求有较大互补性,饲料需求实际上是粮食的进一步转化,一般最终消费的都是食物,除谷物外的其他食品供给量的增加,必然导致食用谷物的直接消费相对趋于减少,至少是消费增长速度减慢。当然,在世界一些地区由于经济基础薄弱,还有相当多的人口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温饱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多次提出世界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要性,这些都是客观事实。但从全球角度看,世界粮食供需矛盾已大幅度缓解,90年代末全球粮食市场长期低迷,人们追求的主要目标在当时已不是如何增加粮食产量的问题,而是如何将剩余的粮食转化为其他消费品的问题。

    进入21世纪,全球能源紧张局面日益显现,石油价格步步攀升,引起人们的担忧。在这个背景下,过剩的谷物有了新的消费出路,谷物转化为乙醇替代部分能源的问题再度被提出。谷物转化为乙醇技术上并不复杂,但过去只是从清洁能源和减少污染的角度出发,生产出乙醇并按一定比例添加到汽油中使用。当时酒精价格较贵,在生产中成本高。但是由于石油价格不断上涨,在每桶达到70美元时,酒精生产在不依赖补贴的条件下,已经有利可图。在不受政策限制的国家和地区,大规模开展玉米转化燃料乙醇就是很现实的问题。2007年7月末到8月初,国际石油价格已经升至70美元以上,而且未来价格攀升的可能性仍然较大。这是一个十分严重的信号。

    玉米乙醇生产及其庞大的建设规划,使经济学家们意识到未来玉米供给将面临全球性短缺。与此同时,玉米生产和出口国在较高价格作用下,也将提高玉米产量。预计未来世界玉米和大豆产量将会持续增加。这种增产的性质,不同于过去为保证粮食安全增加产量,而是受能源短缺导致的新的消费需求所拉动,是非食用目的的消费需求。

    在玉米需求迅速扩大、价格上涨等因素共同作用下,玉米第一生产和出口大国美国在2007年大幅度增加了玉米种植面积,由7830万英亩扩大至9290万英亩,净增1460万英亩,增幅为18.65%,预计美国玉米产量将增加20%以上。2007/2008年度,全球玉米产量将比上年度的7.02亿吨增加7500多万吨,总产可能达到7.77亿吨,产量增幅约为10.68%。其中美国产量将增加5800多万吨,占全球增加产量的77%。而其他谷物品种,除小麦预计增产约2000万吨左右,大米增产仅几百万吨。大豆生产由于与玉米生产有互补性,预计产量将由2006/2007年度的2.36亿吨降至2007/2008年度的2.22亿吨,产量减少约1400万吨。但是大豆产量下降将只是暂时现象,因为生物柴油也是解决能源危机的途径之一,而生产生物柴油的主要原料是豆油。

    结语

    世界粮食市场变化的表面现象是价格上涨、库存下降。粮食价格上涨的重要动力之一是运费上涨,运费又与能源、汇率及国际政治军事局势有关,对此仍需要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就粮食本身而言,价格上涨虽然具有全面性,但各品种之间有较大差异,有的品种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就上涨了70%以上,有的仅上涨了10%-30%。粮食商品各个品种价格不同程度的变化,反映了供求状况的不同,尤其是国际市场进出口贸易数量反映了国际间供求的实际变化。国际贸易的变化,对生产结构提出调整要求。而生产结构调整并不能完全按照需求变化而相应迅速调整,这是因为生产条件限制的结果。生产条件首先只能满足那些容易实现的结构调整要求,而忽视了另一些无法满足的调整要求。同时,各个地区生产结构调整的天然禀赋也有所不同,使调整成为一个较长的过程。因此,在价格上涨和库存下降的表面现象后面,是生产结构调整能力和经济结构的变化,有些甚至是非粮食或农业因素。

    (作者:杨卫路 单位: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