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市场 » 正文

李寅权:创新玉米现货交易方式 为吉林玉米经济发展服务

  作者: 来源: 日期:2007-10-25  
     一、吉林玉米现货交易方式的创新

    多年来,吉林省一直是农业大省,农业比重大,农业资源丰富,粮食生产(主要是玉米还有水稻等)占有重要地位。与此同时,生产和流通脱节,市场体系和农产品服务体系不完善,影响了农业发展和农民致富。进入新时期,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流通方式几经变革。特别是近年来,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呈现大量化、多样化、优质化趋势,这与农产品生产规模小、生产季节性、区域性、分散性等特点产生矛盾。传统农产品的流通难以适应发展了的形势。

    具体说,有几个问题:一是流通成本高,流通领域中介主体多,农产品零售价与收购价之间差价大;二是物流成本大,包括运输成本、储藏成本、运营成本等,增加了支出;三是农产品和信息隔离,难以形成交易集中、市场透明度高、竞争充分的市场环境;四是交易方式原始,交易规模小,交易不方便。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创新交易方式,尽快形成现货市场、中远期合同市场和期货市场相配合的市场体系。这种创新对吉林省解决粮食流通问题,特别是解决“三农”问题尤为重要。

    在这种背景下,吉林省玉米批发市场从2000年开始进行了交易方式的创新,为吉林省农民增收,玉米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服务。

    具体做法是:

    1、运用电子手段进行交易,降低交易成本。吉林玉米中心批发市场,是经吉林省政府批准成立,运用电子商务技术与现货批发相结合的中远期现货交易市场,主要组织玉米及淀粉的现货交易活动,提供市场交易的信息咨询、中介、玉米、淀粉代购代销和储存配送等业务。市场的组织形式为有限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裁负责制。

    2、成立交易商管理委员会,加强交易监督。交易商委员由交易商委员和非交易商委员组成。交易商委员由全体交易商差额选举产生,非交易商委员由市场委派,委员每届二年。交易商委员会代表全体交易商,行使对市场发展的建议、公平交易的监督以及协助市场化解风险等职能。

    3、进行标准化、程序化交易,提高透明度。交易商入场交易前,必须签署与交易相关的责任文件。交易时,市场电子交易系统根据交易双方各将卖出或购买指令输入市场电子交易系统,直接进行上网报价。电子交易系统将买进或卖出指令以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原则进行排序,当买入价大于或等于卖出价则自动配对成交。成交结果视为双方达成电子交易合同,具有法律效力。为进一步限制投机行为,市场还采取控制交易商租用摊位数量和限定每个摊位每笔最大订货数量以及价格涨跌限幅等办法,降低交易风险。

    4、采取分期付款、每日结算制度。市场在商业银行建立专用结算账户,并为每一交易商设立二级明细账户,对其存入货款实行分账管理。市场还通过工行、交行等银行建立交易结算银行。以此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对交易商资金进行管理,核算交易结算准备金,提供货款保存以及资金划转等金融服务。

    5、指定交货仓库,保证按合同供货。按标准核准若干交货仓库,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山东、浙江等省,总仓容量达80万吨以上。仓库负责向交易商提供货物仓储保管、验货交货,并对其货物外在品质进行检验,开具仓单。规定每月的最后一个营业日为交货日,在交货日前三个营业日开市前,卖方必须向市场提交符合电子交易合同约定的注册仓单,由市场通知相关买方,并协助双方签订交货合同,办理交货事宜。交易双方经协商同意后也可采取在市场交货仓库之外地点交货方式,有利于方便交货,降低流通成本,最大限度地促进现货流通,实现信息流、物流与商流的统一。

    吉林省玉米批发市场,通过目前国内咨询流通领域最先进的“JCCE(吉林玉米中心批发市场)网络交易系统”,采用直接上网报价、配对,以网上订货、电子购物的方式实现负责双方跨时空的玉米及淀粉现货交易。JCCE已经组织全国近600家交易商参与市场交易,日均成交量20余万吨(2006年交易额10599908万元),大大提高玉米行业产销衔接的力度和信息传播的速度,货物交割安全可靠,大度降低交易成本,实现信息流、物流和商流的统一。

    二、“十一五”时期吉林玉米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十一五”时期,吉林玉米经济特别是玉米深加工产业将会有更大的发展,为国家粮食安全起到更大的作用。因此,以玉米交易为主的吉林玉米批发市场也必将大有用武之地,将会为吉林的发展乃至全国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吉林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素有“黄金玉米带”和“大豆之乡”的美誉。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00亿斤的阶段性水平,人均粮食占有量、粮食商品率、粮食出口量等连续十几年居全国首位。“九五”期间,吉林省玉米年平均为1524.8万吨,占全国12.7%,居全国首位。人均产量574.6公斤,比全国第2位的内蒙高2位以上;年均商品量为1243万吨,占全国商品量的28%;人均商品量386.1公斤,是全国第2位辽宁的2.6倍。“十五”期末,玉米产量1800.72万吨,比2000年增加807.52万吨,增长81.3%,年均增长12.6%,吉林玉米为全国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十一五”期间,玉米经济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首先是国家政策的支持。从国家政策层面上看,最近召开的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发展进一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也明确提出:“加强商品粮基地建设,重点建设松嫩、松原专用玉米生产优势区。建成现代化国家级商品粮基地,确保其具备稳定的粮食生产能力和商品粮供给能力。”这些都表明,国家在政策上会对粮食生产给予大力的支持,并给予大量投入。

    其次是吉林省粮食生产(主要是玉米和水稻生产)潜力巨大。一是吉林省作为国家级重要的粮食主产区,自然资源丰富,农业资源得天独厚,现有耕地8367万亩,高产粮田面积达2000余万亩。从“九五”至今,国家在吉林省建设了33个商品粮基地县,是全国著名的农业资源大省和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

    “十一五”期间,还要在中间长春、四平、辽源及所属各县(市);松原、吉林和通化市的部分县(市),建设高标准粮食生产县(市、区及农场)27个,建设标准粮田5000万亩,其产量达到全省粮食产量的95%以上,粮食商品率达到80%。二是吉林省耕地占全国的4.4%,特别是人均耕地达到3.14亩,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大致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后备资源多,全省未利用土地约140万公顷,共有104.6万公顷可作为后备土地资源。其中宜农地30.59万公顷,还有各类工矿废弃和土地11.4万公顷,其中20%可整治为耕地,粮食生产潜力巨大。

    第三是农产品加工业不断发展。“十一五”期间,吉林省计划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达到3000亿元,年均增长24.5%,粮食综合加工率达到75%以上。全省明确提出:重点支持大型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发展,抓好“十大玉米深加工企业”。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主要是玉米等)已经成为继汽车、石化产业之后,真正意义上的第三个支柱产业。

    目前,吉林省正朝前国家农产品加工产业示范基地乃至东北亚地区农产品加工业中的目标迈进。经过几年的发展,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长春大成公司是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也是目前亚洲最大、综合加工能力最强的玉米深加工企业集团,先后在长春、德惠、锦州、上海、福州等地建设了5个玉米深加工工业区,拥有19农核心企业,年处理玉米能力180万吨,年产玉米淀粉、玉米蛋白粉、生化饲料、淀粉糖、氨基醇、化工醇等玉米深加工产品200多万吨,产品除供各国内市场外,还远销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欧洲及南美等国家及地区。

    总之,未来几年,吉林省将会通过增加玉米等粮食产量,有效缓解对玉米等市场需求。反过来讲,玉米市场供需两旺需要流通方式和交易手段新的变革,这又为玉米批发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吉林玉米批发市场要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交易方式,为吉林省玉米经济的发展服务,为吉林省经济发展服务,为全国玉米流通和粮食安全提供服务。

    三、发展壮大吉林玉米批发市场

    发展吉林玉米批发市场,决不仅仅是企业本身的事,要从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市场体系的完善、政府政策环境等方面,一起着手进行。

    1、制定扶持政策,创建宽松的发展环境。政府只有创建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企业才能快速健康发展壮大起来。吉林省作为粮食主产区,国家的商品粮基地,粮食交易量大,特别是玉米在全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支持其交易方式的创新十分必要。吉林玉米批发市场作为省内唯一的玉米专业批发企业和电子交易企业,作为一项新型的中远期交易平台,它的发展壮大也将为吉林省发展玉米经济提供重要服务。

    为此,作为一级地方政府有必要出台一系列来支持和扶持发展的政策。这里,我想政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支持:一是政府设立粮食电子商务专项资金和国债专项资金,帮助其技术改造,扩大交易规模,解决发展中的资金问题。二是帮助其协调金融机构,为其提供和提高信贷授信额度。目前,该批发市场只得到了个别金融机构的信贷额度,但从其交易规模和发展需要来看还远远不够,该市场中交易商中也就只能有少数能够得到和利用这一额度的贷款。

    三是将国家及地方储备的轮换粮通过这种电子交易平台进行拍卖,这样将会更有效率。同时,动员省内各地粮食部门、粮食收储企业以及粮食加工企业积极参与到这种电子交易中来,为其进行市场交易开辟新的渠道。四是积极向国家商务部门推荐本省的粮食批发企业,使其得到国家相关政策和部门支持。

    2、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规范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更快的发展,健康的发展。根据国家要求,针对交易方式、交易机制、内部管理、风险防范等方面,不断进行规范。完善交易商准入、资金管理、实物交收等风险管理制度。自觉接受商务主管部门的监督与指导,加强监督管理与市场自律。

    进一步总结近年来交易方式创新、玉米批发市场发展的做法和经验,不断把企业做大做强。一是市场的规模要上新台阶。在成交量、客户量、交易活跃度、持仓情况等方面,继续做艰苦的工作,力争使吉林玉米批发市场走在全国现货批发市场前列。二是管理上新的层次。严格按照《公司法》规范运作,完善内部法人治理结构,严格加强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三是不断探索新的现货交易方式,增强交易的透明度,为交易商和客户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为吉林农民致富、玉米经济发展提供最有效的服务。

    3、面向市场,构造农民销售联合体。去年吉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641.1元,已由“九五”时期的全国第16位上升到第11位。但从收入结构上看,中部玉米产区农民的一半以上收入来自于粮食生产经营以及由粮价上涨带来的收益,可见种植业收入仍然是主要来源。目前农民的粮食出售仍然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并不能完全了解市场行情和价格波动。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农场生产规模很大,但是除了规模比较大的农场直接能与现货、期货市场交易外,绝大多数中小型农场是通过粮食销售合作社来参与现货、期货交易。美国有近2000个谷物合作社,控制了国内谷物销售量的60%,谷物联盟是美国最大的谷物销售合作社,收购的玉米占全美玉米产量的45%。

    解决吉林省农民分散经营的问题,就要把农民组织起来,由个体面对市场向经营组织面对市场过渡。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在现有的基础上发展一批销售合作社。销售合作社也可以法人的身份参与吉林玉米批发市场,进行中远期合同交易,使生产者进入市场,最大限度地接近市场价格。对于农民粮食销售合作社,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在市场准入、信息服务和金融税务等政策和环境等方面给予必要支持。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