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总产量的预测与上月相比持平,但地区间产量的预测水平有所调整。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三省受干旱影响,单产水平较上年降低8%~15%,但吉林和黑龙江两省玉米播种面积同比增长17%左右,抵消了单产水平下降对产量的影响。预计吉林玉米产量同比下降,黑龙江同比持平,辽宁和内蒙古同比增长。华北黄淮地区的江苏、安徽、山东和河南等省玉米产量预计同比增长,特别是山东省,预计年内产量增长将在100万吨左右。
笔者所了解的一些权威机构对于全国玉米产量的预计集中在1.45亿~1.48亿吨之间,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对于产量的判断处于上沿,这种情况和去年有些类似。个别机构最低的预计为1.38亿吨。
新年度玉米供求总体上平衡略松
展望下一年,2007/2008年度国内玉米供求关系总体平衡略松,这种结果并不是玉米产量增加带来的结果,而且笔者也不看好明年玉米出口,因此2007/2008年度玉米可能还是过剩。
2007/2008年度国内玉米消费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饲料消费和工业消费还有增长潜力。9月份预计,2007/2008年度中国玉米饲料消费量为 9600万吨,与8月份持平,比2006/2007年度提高350万吨,增幅为3.8%。预计2007/2008年度中国玉米工业消费量为3750万吨,比2006/2007年度提高200万吨,增幅为5.6%。预计2007/2008年度国内玉米消费量为1.446亿吨,比2006/2007年度提高560万吨,增幅为4%。
玉米价格处于高位出口不容乐观
2007/2008年度国内玉米出口前景不乐观,原因在于东北地区玉米产量属于平年,国内玉米消费稳步增长以及国内玉米价格处于高位。9月份预计, 2007/2008年度中国玉米出口量为200万吨,比2006/2007年度减少300万吨;玉米进口量为10万吨,比2006/2007年度增加8万吨;2007/2008年度中国玉米净出口数量预计为190万吨,比2006/2007年度减少308万吨。
从政策的角度看,玉米出口前景并不乐观,为控制国内粮食价格上涨以及推迟玉米进口的时间,市场对于政府继续发放出口计划并不抱很大的希望,除非东北地区玉米价格大幅回落从而导致农户减产又减收,迫使国家出台政策托市。受运输能力以及消费分布的影响,每年东北地区玉米上市高峰都给玉米价格带来压力,今年也不例外,所以目前也不能排除出口的可能性,这主要取决于政府对出口计划目标的界定。
粮价有望高企掌握粮源仍需积极
综上所述,笔者对贸易商的建议是,去年掌握粮源值得鼓励,今年还是建议积极主动掌握粮源,2008年粮食价格有望在高位运行,玉米价格将保持稳定,饲料养殖非常看好。今年要注重收购的节奏,突击收购、盲目追高的教训需要吸取。在今年不发生早霜危害的前提下,11月份东北玉米上市初期需要等等、看看,如果深加工企业收购进度顺利,放过前头堵后头。要密切关注出口动态,一旦出口计划下发,应该积极主动入市收购玉米。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物价随之上涨
中国经济从1990年到现在,有两个高增长时期,第一次是1992年到1995年,第二次是2003年到现在。这两次年经济增长率都在10%以上,持续的时间都是四年以上。不同的是,第一次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1992~1995年四年间平均物价年上涨率为14.58%,而第二次(2003~2006 年)CPI上涨仅为2.1%,高增长和低通胀共存。
1992~1993年的物价上涨和当前物价上涨有一个共同点都是食品价格上涨成为主要原因。今年食品价格上涨主要由于粮食、肉禽蛋价格上涨,价格上涨具有周期性、恢复性和局部性。剔除食品类的核心CPI价格上涨趋势不明显,原因一是固定资产投资率得到了控制,2003~2007年投资增长率逐年下降,二是产能过剩风险较大,全国600种生活必需品基本都处在供给大于需求的状态,这种情况有别于1992和1993年。
进入2007年以后,国内GDP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了11%,经济过热的讨论开始升温,随之而来的CPI价格上涨更是引起政府和市场高度重视。本次物价上涨明显滞后于经济增长,存在恢复上涨的特点,控制起来也相对不易。2007年以来国内通胀风险有所加大,8月份国内CPI达到10年新高。
历史上粮油牛市国内外保持联动
目前市场对于中国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并不认可,但是可以接受后期国内物价仍将保持在上沿水平,考虑到去年秋粮上市以来粮食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今年秋粮上市之后CPI中的食品类价格涨幅预计下降。今年粮食产量有望突破历史新高并达到5亿吨以上,粮食价格有望保持稳定。少数媒体将秋粮产量和CPI稳定之间简单地划上等号,并不是非常正确,显然粮食价格上涨还与整体经济显露过热苗头密切相关。温和通胀状态将持续下去,直至GDP增长速度能够从高点逐渐降低。更为重要的是,国际粮食、油料价格大幅上涨,可以通过进出口贸易以及期货等渠道传导到国内,历史中几次牛市都是国内外保持联动。
燃料乙醇生产带来国际玉米飞涨
美国调整燃料乙醇政策改变了世界粮食供求关系,燃料乙醇生产带来美国和国际玉米价格飞涨,2007年3月交货的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玉米期货,2007年1月价格比2006年9月价格高66%。近期在堪萨斯城召开的美国燃料酒精行业大会,估计2007年投产燃料酒精生产能力为67亿加仑,另有81亿加仑的能力在建。预计2009年8月份,美国燃料酒精的生产能力将达到204亿加仑。有人大胆地预计,2007/2008年度燃料酒精行业消费8967万吨玉米,到2008/2009年度将消费1.6155亿吨玉米,到2009/2010年度消费超过2亿吨。上半年美国农业部预测相对保守,认为到2010年美国燃料乙醇消费玉米数量超过1亿吨。
年底之前外盘玉米仍以涨势为主
美国农业部在9月份供需平衡报告中上调2007/2008年度美国玉米产量。更多的耕地转向种植玉米,2007年美国玉米面积达到9289万英亩,玉米产量达到3.38亿吨,比2006年增长26%,产量增加并未给玉米价格带来压力。年底之前外盘玉米价格仍将以上涨态势为主,市场仍然认为出口数量增加以及燃料乙醇需求增长有利于支撑玉米价格,目前芝加哥玉米价格正处于震荡垒底阶段,增产压力消化之后依然看好价格。
国内玉米期货价格可能高位运行
此外,偏高的通货膨胀预期也继续刺激农产品期货的投机热情。连续加息背景下负利率状况将维持较长的时间,国内储蓄大幅下降,股票指数和房地产价格大幅上涨,都是资金回避负利率的行为,直接体现为市场资金流动性充裕。相信选择农产品商品进行投资的资金也不在少数,因为相对而言,中国农产品具有资源稀缺性的特点。年底之前国内外大豆和玉米期货价格可能保持高位运行态势,其中一个重要背景就是来自通胀的预期,比如,大连玉米期货价格指数在8月份提前启动,由1500元/吨拉升到1660元/吨,也能反应出这样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