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市场 » 正文

在可预见的将来我国玉米净出口国地位不会改变

  作者: 来源: 日期:2007-09-26  
    新华社信息长春9月25日电(记者王晓明 齐海山)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玉米生产国,每年玉米进出口量有几百万吨,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改变净出口国的地位。专家认为,应科学分析当前我国玉米产销形势,利用玉米进出口贸易发挥市场机制的导向作用,缓解国内粮食生产波动给粮食安全带来的压力,提高粮食宏观调控的效率。

    --国内玉米供需形势发生变化

     我国玉米年播种面积约为2600万公顷,平均单产5200公斤/公顷,玉米产量在1.4亿吨左右。2005-2006年度国内玉米播种面积2636万公顷,平均单产5288公斤/公顷,玉米产量1.3937亿吨,国内总消费1.3740亿吨,年度出口379万吨,国内供求基本平衡。

     随着消费需求的增长,特别是玉米深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国内玉米供求关系正在由基本平衡向供需偏紧转变。吉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岳德荣分析认为,东北各玉米产区和黄淮海夏玉米产区是我国两大玉米生产区,其玉米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8%。黄淮海区玉米近年来已呈自给不足的趋势,以山东省为例,玉米总产量在1500万吨左右,而消费总量为1800万吨,已连年出现玉米供应缺口。东北产区在上世纪90年代玉米还大量积压,但伴随近年来从传统主产区、商品粮基地向深加工基地的转变,玉米库存与调出量逐年减少。

    近年来玉米的需求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岳德荣说,饲料消耗玉米稳步增长,年增长率在7.1%左右;工业消耗玉米高速增长,2004年玉米工业消耗量仅为1470万吨,2006年已达2350万吨,2004年至今,仅乙醇生产消耗的玉米量增速就达20%,这些都说明我国的玉米深加工已进入一个飞速发展时期。如吉林省正在兴建长春玉米工业园区,新建和扩建大型玉米加工企业,在今后5-10年内全省年玉米加工能力将达1200万-1500万吨;辽宁省也将在沈阳建设大型玉米工业园区,今后5-10年内年玉米加工能力在800万-1000万吨;黑龙江省玉米加工能力将达到1200万吨。专家分析说,5-10年内,东北地区单玉米加工即可消费玉米3400万吨左右,再加上饲料消费2000万吨,东北玉米将出现严重不足的局面,过去的北粮南调现象不复存在,全国玉米供求将出现紧缺局面。

    表1:我国1999-2007年玉米供需情况表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     单位:万吨 

     --玉米进出口形势呈现四个特征

    玉米等大宗农产品一向是重要战略物资,其消费及流通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很大。我国在1984年由玉米净进口国转变为净出口国,2002-2003年度出口量占到全球总量的20.03%。玉米的出口缓解了国内玉米库存压力,解决了农民卖粮难等问题,国家也通过玉米出口实现了国内玉米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

    当前我国玉米进出口形势呈现以下四方面特征:

    第一,整体看玉米净出口格局明显。1978-2006年的29年间累计出口玉米14097.8万吨,累计进口玉米1823.8万吨,年平均出口量486万吨,年平均进口量62.9万吨,平均每年净出口423万吨。

    第二,玉米出口量占总消费量比重较小。1996-2006年10年间,平均净出口量占玉米总消费的比重为2.7%,即使在净出口量最高的年份也仅达到11.5%。总体来看,我国玉米的年进出口量仅为几百万吨,对于拥有1.4亿吨产量的玉米市场影响不大。

    第三,玉米进出口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大。我国是一个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玉米贸易量和贸易方向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国际市场的剧烈波动。以往的经验也证明,每当中国停止玉米出口时,国际玉米价格就会迅速上升。

    第四,国内外玉米市场联动性影响较弱。进口方面,我国对玉米实行关税配额管理,即配额内进口实行低关税;出口方面,每年发放不同数量的配额,国家根据国内供需状况等多方面因素,决定配额发放数量和发放时间。近几年,国内玉米出口量呈萎缩趋势,进口量也很小。总体看,国内外玉米现货市场不具有实时的联动性。

      表2:我国玉米1996-2005年出口数量

     (美国农业部数据)   单位:万吨

    --我国不会从玉米净出口国变成净进口国

    中国未来进出口发展趋势怎样,中国是否会大规模进口玉米,是否会由净出口国转为净进口国,一直是业界关心的问题。专家分析认为,我国未来巨大的玉米需求最终还要依靠自身力量来满足,不会变成玉米净进口国。

    从国内生产上看,近几年国家大力实施惠农政策,通过良种补贴、测土配方施肥等政策来调整种植结构;通过推广耐密型品种和高产优质品种来提高玉米单产;通过各项种植补贴来调动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玉米播种面积不断增长,产量也逐年增加。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8月份预测,2007-2008年度玉米产量可达1.49亿吨,国内消费1.45亿吨,年内盈余400万吨。从中短期看,产量将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势头,国内总供给略有盈余,不会大批量进口玉米。

    从国内消费上看,国内玉米消费主要包括饲用消费和工业消费。饲用消费增速稳定,每年增长约1.3%,2007-2008年度预计饲料消费9600万吨。国家对粮食深加工行业补贴政策逐渐弱化,深加工行业对玉米的迅猛需求势头得到有效抑制。预计随着国家玉米深加工政策的逐渐调整,未来玉米工业需求将保持小幅增长的态势。中期看,国内供给仍然可以满足国内需求。

    从国家政策上看,玉米作为重要战略性物资关系到国计民生,涉及到粮食安全,国家已提出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和调整深加工产业政策,为玉米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充分挖掘了玉米生产潜力,因此不会依靠大量进口玉米来解决国内需求问题。

    从市场价格上看,以近期芝加哥玉米期货价格推算,美湾8月船期至广州价格245美元/吨,大约折合人民币1783元/吨,加上关税(1%)与增值税(13%)后,完税价格2114元/吨,同期广州玉米到岸价格为1680元/吨,进口玉米价格仍高出国内434元/吨,短期看,国外玉米不具备大批进口的可能性。

     --从三方面调整我国玉米进出口策略

    粮食市场是国家宏观调控的载体,玉米进出口贸易是连接国内外市场的一个窗口。专家认为,我国今后应充分利用玉米进出口贸易,发挥市场机制的导向作用,缓解国内粮食生产波动给粮食安全带来的巨大压力,降低粮食安全成本,提高粮食宏观调控的效率,从以下三个方面调整我国玉米进出口策略。

    第一,加强对玉米进出口总量的适时控制,建立起灵活的中长期粮食供需总量平衡机制。坚持立足国内、进出口适当调剂的原则,加强对国内外玉米生产、供求和价格的监测分析,加强对玉米进出口总量的适时监控,把中长期粮食进出口政策与短期的调控政策结合起来,建立科学、灵活、高效的粮食供求总量平衡机制。

    第二,实行分地区对待的进出口战略。发挥东北玉米主产区的比较优势,扩大玉米生产规模,在战略布局上实行“南进北出”的贸易策略,南方可以利用配额进口玉米,北方则利用国际市场区位优势出口玉米。

    第三,协调好玉米进出口政策与国内粮食政策。科学合理地选择玉米进出口方式,把握好进出口时机和节奏,避免出现因配额集中发放和使用而引起的国内市场价格剧烈波动。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