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会人员在参观长春玉米工业园区时,高兴地看到,雏形初具的长春玉米工业园区,正在努力依托省内玉米资源的优势,大力发展化工醇项目,在产业开发上努力推进玉米全利用,发展玉米皮、玉米芯、玉米秸秆为原料的下游产品,并积极运用现代生物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研究开发新产品,拉长玉米生化产业链,扩大深加工规模,提高产出效益,争取把玉米园区建设成为以玉米为原料的合成纤维、工程塑料和生态塑料的精细化工产品基地。长春玉米工业园区的建设得到了省、长春市领导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关注,省及长春市领导曾多次视察玉米工业园区,省人大召开了“关于举全省之力建设吉林玉米化工基地的议案”落实工作会议支持玉米园区发展。玉米化工产业已成为省、市重点发展的产业,长春玉米工业园区已成为省、市重点发展的玉米化工产业基地。省领导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重点实施大成百万吨化工醇等项目,积极推进长春玉米工业园区等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长春玉米工业园区成立于2005年10月,是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区中区,总面积61.3平方公里,位于长春市“西南——东北工业轴线”中的兴隆山组团,处于城市下风口、下水头,地势平坦,路网发达,铁路、公路、航空运输均十分便利,周边电厂、水厂、煤矿、通讯等发展工业所要求的支撑要素一应俱全,是发展玉米化工的理想场所。
园区建设已全面展开,首期开发的12平方公里范围内已经实现七通一平,具备项目承载能力,园区将以长春大成集团玉米化工醇技术为核心,充分发挥吉林省玉米等粮食资源优势,以拉长玉米生化产业链,扩大深加工规模,提高产出效益,利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全球第一个以玉米为原料的合成纤维、工程塑料和生态塑料的生产和加工中心,为长春市培育继汽车产业之外的第二大支柱产业。“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化工醇和必要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化工醇的衍生产品以及启动乳酸和聚乳酸等项目。为确保目标实现,他们在加大力度发展龙头企业、寻求产业新突破、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作了大量细致的工作。抓住机遇,加快龙头企业发展。紧紧抓住国家限制玉米加工业的盲目发展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有利时机,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方向,支持大成集团等企业做大做强,形成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联动、上下游企业聚集、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一是做好20万吨化工醇产品使用者的定向招商,引进不饱和树脂及其它化工醇下游产品的生产配套商,研发和生产工程塑料、生态塑料和包装级聚酯等高端产品;二是积极促成大成集团与吉化集团的战略合作,使国内最大的生化企业与省内最大的石化企业形成强强联合和优势互补,充分发挥生物化工醇的成本优势和石化基地的化工原料配套优势;三是积极引导和推动大成集团与汽车企业的对接,循序渐进地进入一汽集团的配套采购体系,建立国内最大生化基地与最大汽车生产基地的紧密合作;四是鼓励加工企业参与非淀粉产品的研发和产业放大,使玉米皮、玉米芯、玉米秸秆等组份得到充分利用,实现玉米全利用。拓宽领域,寻求产业发展的新突破。把玉米化工作为主要发展方向,拓宽招商引资领域。在重点发展以玉米化工为主的生物产业同时,还要促进其它农产品深加工业、食品工业、医药工业、精细化工业、物流业等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强化产业间的关联与带动,促进生物技术与化学合成技术的融合、玉米加工企业与石油化工企业的融合、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融合,增强吸引容纳项目的能力。完善配套,为生产要素集聚创造条件。一是加快基础设施深度配套。根据“一次规划、滚动开发、满足需要、适当超前”的原则,对不同区域进行不同程度的路网、给排水、电、汽、热、燃气、通讯、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配套,在更大范围内、更高水平上达到“七通一平”,满足落户企业需要。同时积极争取早日打通洋浦大街,使经开区南北二区真正连为一体,促进资源整合,力量集中,项目集聚;二是高水平进行生态环境建设。按照“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区域大循环”的思路,引导企业清洁化生产,鼓励企业之间将废物作为潜在的原料或副产品相互利用,减少污染物产生,对污水、垃圾统一处理,达标排放,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三是营造集群经济发展环境。建立起行业信息汇聚平台、科技创新平台、营销平台、融资平台和高效的行政服务平台。在企业科技孵化、贷款融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技术创新扶持政策申报、名牌产品争创、市场开拓等方面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和有力支持。超前解决原料问题。
一是鼓励加工企业建设专用玉米原料基地,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推进工业专用高淀粉、高油和优质蛋白等玉米品种区域化、标准化、规模化种植;二是支持加工企业与粮食收储企业结成战略联盟、收购粮库、取得自营进口权、利用好玉米期货市场,搞好收储、收购;三是推广先进的育种、种植技术,积极联合省、市农业部门积极争取国家在吉林省进行转基因玉米种植试点,积极引进和发展转基因技术,在一定区域内种植工业用增产、高淀粉、高蛋白、抗虫、抗除草剂的转基因玉米,增加玉米产量;四是用好玉米进口配额,补充玉米不足,满足工业生产需要;五是鼓励龙头企业在园区外进行玉米淀粉、淀粉糖等初级产品加工,为园区高端加工解决原料问题; 六是依靠科技创新和挖潜,不断降低单位产成品的玉米消耗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