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不足的话,影响到国家的粮食的安全,历史上我们也出现过过剩的情况,90年代我末期,过剩的时候,对农民的收入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国家财政为了国家 为了解决过剩的为了也发生了大量的支出,这个是数量的问题,还有一个是价格的问题,太高不好,影响到城市的低收入消费者的生活水平。今年猪肉涨价,感受已经很明显了,当然太低也不好,太低影响农民的收入问题。
玉米的生产对农民收入的重要性,各个省份不一样,玉米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可以看出在吉林、辽宁这样的地方,玉米的生产占种植的一半,显然这个对农村的收入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在主要深呈现出一种玉米供应量不足,价格偏高的情况。玉米现在的价格比小麦的价格还高,这个在历史上是罕见。下面我们要回答一个问题就是玉米产业面临的是什么样的一种形势,首先要说的,我们目前的粮食的产需缺口已经非常大了,虽然我们三年大丰收,一共增产了1300多亿斤,但是国内的粮食仍有缺口,有的是200多一斤,有的是300多一斤,反正这个数应当是不小。目前短期的情况,好象国内感受不是特别明显,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大量进口。啊按照国内的统计来生产的话,按照我们的单产水平我们需要额外拿出2.3亿亩的土地,这个相当于我们国家的总作物 面积的10%。如果没有这么大数量的大豆的进口的话,我们国内的现在的猪肉的价格以及粮食的价格恐怕都不是现在这个水平,因为它有一种拉动作用。有的同事讲大豆是一种什么态势,我个人看法,就是现在不是你愿不愿意进口,想不想进口的问题,如果我们想限制进口的问题的话,影响面可能更宽得多。未来两个方面,一个是粮食的需求不断增加,这种增加表现在什么地方,表现在人口总量不断增加,每年净增700多万亩,城市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这个特殊原因,城市的消费量相当于农村的消费的2倍还多一些,第二是人均收入增高,也就拉动了饲料的增长,第二个是工业需要不断增长,包括淀粉、燃烧酒精等。
我们看这个图,除了猪肉之外,这个城乡差别稍微小一点,其他的几种产品都比较大。 并且不同的收入组消费的差异比较大,收入比较低的人肉类的消费水平是比较低的,收入越高,肉类的消费水平越高。这个说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之提高,肉类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发达国家现在肉类消费呈现饱和状态,美国专家就谈到这一点,现在美国呈现饱和状态,而我们国家现在不断增加。
我觉得需求的增长是刚性的,是年年增加的,据有关部门和有关专家的预测,我们的粮食的增加每年大概是80万斤到100万斤,反过来在另一方面,未来的粮食生产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比较严峻的挑战。 影响粮食生产无非是耕地,水资源、生态、农民,按前面的决定的面积,后面的决定了单产的水平,我们耕地现在总量不断减少,质量下降,因为虽然工业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田被转为非农业用田,这个是很严厉的挑战,到去年11约莫为止是7万多亩。现在全国农业缺水大约3千亿立方米,生态环境,有关部门的判断是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局势没有得到扭转,我们是赞同这种说法的, 从耕地、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三个方面来看,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我们国家的农业继续发展要靠扩大面积、扩大资源投入量来说,已经没有太多的潜力可挖了。唯一的希望就是提高单产,第一是科技,第二个是基础设施,第三个是无论是地也好,还是牲畜也好,还有农民的文化素质也很重要,这三个方面是制约着未来同业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因素,这些因素都有很多的不确定性,目前还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和问题。
近三年虽然增产,但是没有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其中各种产品不一样,我们看一下水稻和小麦,去年的水平大概和1990年相当,只有玉米不错,这些年来总体保持了不断增长的这样的一个势头,这也是人们没有感觉短缺的压力的原因。 小麦下降的幅度更大,而玉米的面积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至少没有下降,也没有上涨。我们这几年来玉米面积的扩大实际上在某些地方是以小麦和水稻面积的下降为代价的。
最关键的是这张图,粮食单产的发展,我们从这张图上看,无论是水稻的单产,还还有小麦的单产,还有玉米的单产,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改革开放28年以来,前20年始终保持着比较高的增长幅度,但是近几年一直是停滞的,玉米一略有增长,但是和98年相近。玉米提高的这么慢,我昨天晚上看我们的会议材料,我看到美国的专家预测美国的玉米产量会不断地提高,并且提升的数字越来越快,我们国家的情况,恐怕很难出现这种情况。我们保持改革开放前20年的增长速度都是非常困难的,具体原因很复杂了,这是我们要认真研究的事情。玉米的贸易我们一直是一个出口国,除了1995年进口了几百万吨之外,其他的年度都是出口国。这个价格的情况,这是2000年以来价格月份变动的情况,这是我们农业中心自己观测的数据,我们有32个点,在全国所有的省份。其中一个是小麦的一个,三个是玉米的价格,一讲到玉米的价格都是笼统的价格,但是全国各地的玉米的价格差距很大,我们是分了三个地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和南方的销区,东北和华北是一个产区,而南方是一个销区。华北地区的黄线也超过了小麦的价格,只有东北地区的小麦的价格略低一些。中国将来会不会成为一个玉米的净进口国实际上1992年的时候的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澳大利亚的学者出了一本书,他预测2000年的时候中国至少进口5000万吨到9000万吨玉米,当然这个预测最终没有实现,原因可能是两个,一个是对我们玉米增产的能够估计不足,再一个是对我们玉米消费的增长的速度过于乐观了,主要是对饲料消费过于乐观,我个人相信在未来几年这种预测仍然不能成为现实,原因可能主要是国际市场的价格仍然较高,国际市场价格受能源的影响,一个是美国把玉米拿来生产燃料酒精,提高了美国国内的市场价格,还有一个大大提高了海运的运费,我记得几年前的时候,也就是20元左右,现在增长到80美元,所以现在运到国内的口岸已经高出的中国国内的玉米的价格。但是另一方面,中国也不可能大量出口。所以有两个方面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情况是玉米的价格将保持在较高的一个水平上,这个综合了国内及国际的情况我个人做出的一种猜测。
现在讲最后一个问题,中国玉米产业的现状和前景,这个政策分几个方面,首先是消费方面,应当说在饲料、食用方面没有专门对于玉米的政策,有一个对燃料乙醇的控制,现在的四个企业是有优惠的,包括5%的消费税的减免,包括亏损补贴,现在国家给予的财政补贴的总额已经达到了20亿元,这个数量已经不小了。我没有做高调查,但是听有的专家讲,如果现在这种比价,如果国家不给补贴,实际上生产燃料乙醇并所以不能赢利,所以国家的政策决定了我们的燃料乙醇的需求量。我们现在提出生物燃料要以非粮为主,严格审批新项目,实际上就等于限制和叫停了新的粮食的乙醇的项目,在生产方面没有专门的玉米生产政策但是有一些促进粮食生产发展的政策,这个当然跟玉米有关了。一个是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是150亿人民币,平均到每个农民身上,我计算 一下,大概是20美元一个人。粮食补贴平均算起来平均一个农民是70美元。其他一些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资金的投入,科技创新,科技推广、农民培训,重大疫情防治等。这是在生产方面的政策,可能各位最关心的还是贸易的政策。在出口方面根据WTO的协定是没有补贴的,像现在这种情况其实出口是有利可图的,考虑到国内的情况,我们对出口进行了一定的限制,进口根据WTO的协定实行的这种配额管理的制度,配额的数量是720万吨,关税是1%,配额外的关税是5%。我们未来郁闭的最大进口量也就是720万吨,因为进口配额外的关税太高了。但是我个人的猜测如果将来中国国内真的玉米很短缺了,国际市场上也有玉米可以进口,美国把这么多玉米都用去生产燃料乙醇了,是不是将来美国就不会有玉米出口了,马国良先生说还会有玉米出口,他们现在是1.2亿吨,而且单产 水平不断提高,部分补贴了生产燃料乙醇造成的玉米供应不足。
如果我想如果中国需要的话,可能会实际进口突破了配额,无非是增加配额或者出口大量降低,我们的棉花的进口是354万吨,89万吨是按照1%的关税,超过的部分本来按照4%的灌水四,但是实际的进口关税大概只有5%左右,所以我个人推测这种政策进口政策可以放宽。以上讲了我对当前玉米产业发展的宏观的产业背景的一些看法和关键,供各位参考,仅仅是个人看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