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市场 » 正文

玉米产业链依然充满机会

  作者: 来源: 日期:2007-09-13  
     据中国证券报9月13日报道,尽管玉米深加工行业对于玉米的需求是否应该对粮食安全、饲料价格上涨、甚至是肉价上涨负责一直是市场争论的话题。国家甚至出台了抑制玉米燃料乙醇生产的政策。而在昨天于大连举办的“2007国际玉米产业大会”上,业界对于玉米加工产业未来的发展依然看好,尽管玉米市场仍有不确定性,但玉米产业链依然充满机会。 产业链仍能延长 引发市场争论的玉米燃料乙醇生产,其最根本的驱动力在于能源价格的上涨。而玉米燃料乙醇的生产难免会引起的玉米价格攀升,以及带动饲料及肉类价格的上涨。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柯炳生在昨天的论坛上指出,目前国家对于燃料乙醇有政策控制,提出生物燃料要以非粮为主,严格审批新项目,实际上就等于限制和叫停了新的粮食乙醇项目。 但长春大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纪建平并不认为国家对于燃料乙醇生产的抑制性政策是要放缓玉米加工业,而是要“大力发展”,而且“空间很大”。 他在论坛上表示,目前我国玉米加工结构不合理,食品的初加工占了65%,工业原料的初加工占了20%,深加工只占15%。而西方先进国家包括工业、食品在内的初加工占70%,深加工至少要增加到30%左右。除了行业方面,我国规模大的企业数量太少,玉米加工规模超过50万吨以上的全国只有61家,规模在30万吨以上的不足100家。小规模的生产企业在科技含量、综合利用和生产成本上都是很难和大规模的企业进行竞争的。 同时,纪建平认为,我国玉米加工业产品研究的链条偏短。“我们都知道美国的加工企业的玉米加工产品现在是3500多个品种,在我国只有几种,说明我们的加工水平和技术的落后,从工业意义上来讲,品种数量很不足,”他说。 当然,这也预示着我国玉米产业结构仍可调整,产业链也应该更进一步延长。

    纪建平在论坛上表示,我国目前的玉米加工已经开始从传统技术向现代技术转变,在科技进步及科研成果快法利用的前提下,玉米加工业将广泛地利用生物、酶技术、膜分离技术等,这些玉米加工的新技术会使玉米加工进入高科技、高产出的快速发展阶段。   

    玉米供应充足 而从玉米燃料乙醇的发展开始,市场对于玉米加工业所带来的玉米消费大幅增加,并由此导致的食品价格上涨的问题就充满争议。

    不过在昨天的论坛上,美国谷物协会北京办事处主任马国达明确表示,玉米生产足以保证玉米加工业的发展。他说,首先研究方面的进展是非常明确的,玉米单产量还可增加。我们也有可能进一步扩大玉米生产面积。美国国内的饲料需求是增长非常平缓的,所以美国消费的增长是有限的。另外,还有一部分的玉米酒糟可以替代玉米作为一个替代性的产品,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玉米的供应量。新的技术将能够提高玉米用于生产酒精的出产率,所以从一系列的角度来讲,像高发酵淀粉品种,低温发酵以及转化玉米纤维等等一系列的技术都可以提高玉米的产出量,从一定程度上解决玉米供应短缺的问题。

    在国内方面,纪建平也并不认为玉米加工业的发展会对粮食安全构成威胁。他说,国内玉米加工量现在2000多万吨。在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直接食用的占20%左右,到2005年就只有6%-8%。相反玉米的保健食品方面增加了,速冻玉米方面的比例增加了。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加大玉米加工业的发展,对于粮食安全问题不会有什么影响。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