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玉米供应紧缺,价格出现阶段性上扬
近期,由于饲料及深加工企业的需求有所恢复,玉米产地质量好的粮源越显紧张,再加上采购质好玉米的客户增多,国内优质玉米价格小幅上涨。目前吉林部分地区优质玉米车板价涨至1470元/吨,较前期上涨了20-30元/吨。大连港优质玉米平仓价为1550元/吨,较前期上涨了20-30元/吨。受船运费大幅缩减行长及质好玉米日渐紧俏影响,广东优质玉米价格出现明显上涨,目前蛇口港质量最好的玉米港内成交价涨至1880元/吨。但随着新玉米陆续上市,玉米供应量将会有所增加,玉米市场价格可能出现回落。
市场消费增长明显,价格下跌空间受到限制
由于饲料需求占玉米用途的70%以上,近两年生猪存栏数下降使得玉米的饲料需求大幅下滑,随着生猪的补栏上升将会造成玉米的饲料需求回升,从而拉动上游的玉米价格再次上涨。国内玉米供给正在向偏紧的方向发展。全球消费增长快于产量增长,库存大幅下降。据美国农业部预测,2006/07年度全球玉米总产量为6.99亿吨,比上年度增0.5%。全球消费为7.04亿吨,增3.3%,消费增长快于产量增长,全球玉米库存将下降到9268万吨。
关内产区玉米储存枯竭,玉米价格受动拉升
经过长时间的消耗,关内产区当地玉米储量枯竭,使市场供应再次进入相对偏紧时期。虽然河南、河北、山东等省是我国玉米主产地,但由于自身也是养殖、玉米深加工大省,尤其是山东省,在养殖、深加工等诸多方面均居于国内前两席的位置。据了解,早在7月份华北局部地区玉米供应就出现了缺口,需要从周边省市调入,至8月份缺口更扩大,并且大部分地区库存减底。此时有玉米库存繁荣周边省市成了用粮企业抢购的对象,同时当地玉米数量已经不多的基础上,小麦价格出现上扬,导致小麦替代玉米数量减少,从而促进玉米需求数量相对增长,玉米价格因此提升。
东北产区早霜威胁不可忽视,可能出现利多因素
进入9月份,北方地区逐步变冷,秋早霜成为了下一阶段玉米生长过程中最大的威胁之一,历史上发生的早霜均造成了当年粮食较大幅度的减产。目前东北大部分玉米已进入成熟期,也将面临着本产季最后一个生长关键期的时间当口。在灌溉成熟期,当日平均气温低于16摄氏度时玉米停止灌溉;遇3摄氏度低温停止生长;当气温降至2至零下4度时,玉米植株将完全死亡。据黑龙江当地气象部门预示显示,今年可能出现早霜的时间也应是最早的(正常情况,黑龙江大部分地区在9月下旬见霜)。另外,近年东北多数地区玉米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晚熟,使遇到早霜的几率大大增加,后果将非常严重。早霜问题将是9月份国内玉米存在的最大变数,也是最有可能出现的利多因素。
企业还贷压力减轻,集中出货可能性降低
前期市场普遍预期8、9月份将贸易商及粮库迫于还贷压力,玉米集中出库将会进入高峰期。但从近期农发行的政策来看,人们的担忧程度完全可以大幅降低,由于新季玉米单产降低的预期,尤其是吉林和黑龙江省降幅可能较大,以及近期华北地区连续降雨,玉米品质可可能下降,所以农发行对于后期市场趋势比较看好,对信誉程度较高的企业放款政策,延长还款期限,并且只要适度提高保证金额度,新季贷款依然给予发放。依据,大型粮库和粮库给市场带来的压力仍在,但已经明显小于前期的预期。
综合分析,尽管有饲料养殖行业复苏加快及东北干旱影响玉米单产下降等利好支撑,但更有新粮陆续上市,国储玉米轮换,贸易商集中出库的利空压力,玉米市场大幅走高将受到抑制。预计短期内在没有决定性因素的支撑下,玉米市场很难走出趋势行情,整体将步入整理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