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市场 » 正文

吉林玉米市场出现新变化 价格总体稳定

  作者: 来源: 日期:2007-08-31  
     今年是吉林省粮食市场全面放开的第三年,全省玉米购销形势与放开前有较大不同,在粮食市场化程度高、收购主体多元化、玉米市场需求旺等相关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今年粮食供销市场又出现了新变化。

    “四增加”和“三变化”

    玉米是吉林省的第一大作物,近几年,播种面积保持在4300万亩以上,占粮食作物面积的65%左右,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70%以上,年商品量在150亿公斤以上。今年上半年,吉林省农业生产保持了近年来持续向好的态势,主要体现在“四个增加”,即生产投入增加、粮食作物尤其是高产作物面积增加、优质粮食面积增加和新技术推广面积增加。玉米和水稻两大高产作物面积分别达到4510万亩和1158万亩,分别比去年增加160万亩和44万亩,为实现全年粮食生产目标奠定了基础。

    农业生产保持“四增加”态势,粮食供销市场也相应地出现了三个新变化——

    首先,原国有粮食企业对粮食收购呈积极态度。今年各粮食收贮企业动手早,准备比较充分。同时对粮食后期市场形势有比较好的心理预期,对粮食收购将呈积极态度。

    其次,省内玉米加工企业收购量将比去年增加。在政策和市场的拉动下,吉林省原有的一批玉米深加工在建项目已经投产,受一些因素的影响,加工企业将加大玉米储备量,预计省内粮食加工企业玉米收购量将比去年增加5亿公斤左右。

    再次,农民对今年玉米价格期望仍在高位上。由于今年以来玉米价格走高,因干旱灌溉生产成本提高,因此农民心理接受价格相应提高。同时,由于近些年农民收入提高的幅度比较大,现金持币量增加,通过自有资金还贷能力增强,新粮上市后不急于变现,加之近几年农业生产信贷资金比较充裕,生产资金基本有保障,农民有条件在市场价格比较高的时期出售玉米。

    对三个层面供需状况的解读

    分析吉林省玉米市场价格的走势,就要对全球、国内、省内三个层面的供需关系、供需状况进行详细的解读,只有站在大市场、大背景下,才能对吉林省玉米市场价格走势有个清醒、客观的判断。

    从全球玉米供需情况看,玉米产量增加,消费量增加,但总体上供略大于求。据有关部门预测,2007/2008年度,全球玉米产量将达到创纪录的7.77亿吨,比上年度大幅度增产10.9%。其中,美国玉米产量将达到3.26亿吨,比上年增长21.9%,同时,全球玉米消费增速继续加快,消费量将达到7.70亿吨,比上年度增长6.5%。全球玉米增产幅度大于消费增长幅度,总体上供大于求。

    另外,国际贸易量将有所下降,主要是美国内需增加,出口有所削减所致。预计全球出口量为8275万吨,比上年度减少3.5%。其中美国出口量5080万吨,比上年度减少4.8%。全球玉米进口量为8233万吨,比上年度减少1.8%。国际贸易量和美国玉米出口的减少,对国际玉米价格的打压力度减轻。

    从国内玉米供需情况看,供求两旺是主基调。最新发布的2007年中国主要粮油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最新预测显示:今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为42075万亩,较上年增加1620万亩,增幅4.0%。虽然东北等地受到干旱影响,玉米总产量不会低于去年,如果后期天气状况正常,总产量还可能增加。但由于养殖业效益的回升、工业消费的快速增长,国内玉米供给正向偏紧的方向发展,这将对玉米价格起到支撑作用。

    有了全球、国内的供需情况的解读,再来分析吉林省的玉米,便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供大于求,可满足库存和省际间流通需要。吉林省预计2007年消费总量在128亿公斤左右,其中加工转化玉米85亿公斤左右,直接过腹转化35亿公斤以上,食用、种子等合计约8亿公斤,还有55亿公斤以上可用于库存、省际间流通和出口需要。

    专家分析,从目前的整体状况看,玉米的价格走势还有诸多不确定因素,但综合因素,今年新粮上市后,在需求较旺、农民看涨心理等因素作用下,特别在养殖业回升、玉米加工业快速发展的强势拉动下,吉林省玉米开市价格预计会比去年有一定幅度提高,但考虑到国家宏观调控、目前玉米价格仍处于高位运行等因素,预测全年玉米价格呈总体稳定、阶段性小幅度波动的走势。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