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市场 » 正文

天气状况对今年我国玉米产量的影响

  作者: 来源: 日期:2007-08-07  
  最近一段时间在一些省区出现了干旱和洪涝等灾害,并引发了各界对于年内产量与供需形势的忧虑,价格也因之出现了波动。

   在此我们将历年国内干旱与洪涝状况做了一个简单的梳理,试图从资料性上为大家研究灾害与产量的关系创造一个基础。

   提示:看数据是不能仅关注绝对量,更要关注相对量。例如一个地区出现了干旱或洪涝,你首先要判断历史上该地区是否经常出现这种情况,今年的情况与以往有什么不同(例如在时间上,面积上等等),当地是否是该作物的主要产地、当地灌溉条件和农户的抗旱经验等。

  一、复习几个基本概念

  这些概念很初级,但是了解它们有助于我们判断灾情的影响。

  1.中国常年耕地面积 :18.5亿亩,合1.23亿公顷。

  2.中国常年粮食作物面积:16亿亩 ,合1.07亿公顷。

  3.中国常年玉米播种面积:3.9亿亩 ,合2600万公顷。

  二、常年有45.1%的粮食作物受灾,24.7%的面积因灾减产,每年因灾减产超过3000万吨粮食,占总产量的6%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地貌多样,气候条件复杂,降水在空间和时间上都存在不均衡的特征,因此干旱和洪涝每年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并对农业生产产生不利影响。距离我们比较近的几次大规模灾情包括1997年和2000年的干旱,和1998年的大水。

  农业部门的统计显示,2006年因灾损失4050万吨,2005年3450万吨,2004年我国因灾损失3050万吨。

  中国粮食作物受灾与成灾状况
  单位:千公顷

 

粮食作物面积 

受灾面积

受灾/粮食面积

成灾面积

成灾/粮食面积

 

 

 

 

 

 

1978

120,587

40,170

33.3%

17,970

14.9%

1980

117,234

26,111

22.3%

14,174

12.1%

1985

108,845

22,989

21.1%

10,063

9.2%

1995

110,060

23,455

21.3%

10,401

9.5%

1996

112,548

20,151

17.9%

6,247

5.6%

1997

112,912

33,514

29.7%

20,012

17.7%

1998

113,787

14,236

12.5%

5,060

4.4%

1999

113,161

30,156

26.6%

16,614

14.7%

2000

108,463

40,541

37.4%

26,784

24.7%

2001

106,080

38,472

36.3%

23,698

22.3%

2002

103,891

22,207

21.4%

13,247

12.8%

2003

99,410

24,852

25.0%

14,470

14.6%

2004

101,606

17,253

17.0%

8,482

8.3%

2005

104,278

16,028

15.4%

8,479

8.1%

96-05年均值

107,614

25,741

23.9%

14,309

13.3%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我国水灾受灾与成灾状况
  单位:千公顷

 

粮食作物面积

受灾面积

受灾/粮食面积

成灾面积

成灾/粮食面积

1978

120,587

2,850

2.4%

2,012

1.7%

1980

117,234

9,146

7.8%

6,070

5.2%

1985

108,845

14,197

13.0%

8,949

8.2%

1995

110,060

12,731

11.6%

7,630

6.9%

1996

112,548

18,146

16.1%

10,855

9.6%

1997

112,912

11,414

10.1%

5,840

5.2%

1998

113,787

22,292

19.6%

13,785

12.1%

1999

113,161

9,020

8.0%

5,071

4.5%

2000

108,463

7,323

6.8%

4,321

4.0%

2001

106,080

6,042

5.7%

3,614

3.4%

2002

103,891

12,378

11.9%

7,474

7.2%

2003

99,410

19,208

19.3%

12,289

12.4%

2004

101,606

7,314

7.2%

3,747

3.7%

2005

104,278

10,932

10.5%

6,047

5.8%

96-05年均值

107,614

12,407

11.5%

7,304

6.8%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四、病虫害:年均发生面积超过33亿亩/次,全国23亿亩作物面积平均每亩发生病虫害1.43次

  我国也是一个多病虫害的国家,根据农业部门的相关资料,在2006年发生玉米螟等病虫害共计34.4亿亩/次,按照当年作物播种面积23亿亩计算,平均每亩出现1.34次病虫害。

  2006年出现玉米螟和玉米大小斑病面积约为3.3亿亩/次,当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为4.04亿亩。

  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状况
  单位:万亩/次

 

2006

%

2007

%

全国

344460

 

330550

 

杂食性害虫

 

 

 

 

#飞蝗

1460

0.4%

1950

0.6%

#土蝗

6500

1.9%

7000

2.1%

#粘虫

5000

1.5%

7500

2.3%

#草地冥

500

0.1%

1000

0.3%

小麦病害

45000

13.1%

34500

10.4%

小麦虫害

45000

13.1%

33000

10.0%

水稻病害

40000

11.6%

34900

10.6%

水稻虫害

90000

26.1%

98900

29.9%

玉米螟

21000

6.1%

20000

6.1%

玉米大小斑病

10000

2.9%

8000

2.4%

棉花病害

10000

2.9%

8000

2.4%

棉花虫害

35000

10.2%

37000

11.2%

油菜病虫害

5000

1.5%

8800

2.7%

蔬菜病虫害

30000

8.7%

30000

9.1%

 

 

 

 

 


  资料来源:根据农业部相关资料整理,其中2007年为预测

  五、黑龙江和吉林两省灾情状况

  1.吉林省:常年有34.2%的面积受旱,有21%的面积因干旱而减产。其西部的白城、松原等地区为传统旱区,十年九旱

  吉林省作物受灾状况
  单位:千公顷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2..黑龙江省:常年干旱出现在西部的齐齐哈尔地区,但干旱不是该省的主要灾情。今年该省东部地区出现的干旱是不多见的,对当地的作物单产和产量有影响。

  黑龙江作物受灾与成灾状况
  单位:千公顷

 

平均

1998

1999

2000

2001

2003

2004

2005

总播种面积

9,650

9,194

9,262

9,329

9,989

9,803

9,888

10,084

总受灾

3,553

3,162

1,440

3,483

4,238

6,659

3,790

2,102

总成灾

1,930

2,056

650

2,299

2,388

4,160

1,087

873

旱灾面积

2,329

417

809

3,393

3,750

4,544

2,955

438

旱灾成灾

1,211

233

388

2,239

2,120

2,636

696

162

受灾/总面积

36.8%

34.4%

15.5%

37.3%

42.4%

67.9%

38.3%

20.8%

成灾/总面积

20.0%

22.4%

7.0%

24.6%

23.9%

42.4%

11.0%

8.7%

旱灾/总面积

24.1%

4.5%

8.7%

36.4%

37.5%

46.4%

29.9%

4.3%

成旱/总面积

12.5%

2.5%

4.2%

24.0%

21.2%

26.9%

7.0%

1.6%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六、黑龙江:目前旱情集中在省内东部地区,属于水稻和大豆主产区,玉米播种面积仅占全省的10%左右

  黑龙江农作物种植区域结构

水稻

小麦

玉米

谷子

高梁

大豆

全省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7.2%

0.0%

24.9%

8.2%

7.7%

11.5%

齐齐哈尔

5.1%

4.9%

16.7%

31.3%

32.1%

14.1%

    西

5.7%

0.5%

2.2%

0.8%

0.4%

2.5%

   

1.3%

0.7%

0.8%

0.0%

0.0%

2.3%

1.6%

1.2%

2.9%

0.1%

0.4%

6.5%

   

2.2%

1.0%

8.5%

22.5%

36.4%

1.2%

   

1.3%

0.2%

0.8%

0.0%

0.0%

2.0%

9.7%

11.3%

4.6%

0.3%

0.4%

7.8%

1.0%

0.5%

0.8%

0.2%

0.2%

0.9%

3.0%

1.4%

4.2%

0.3%

0.2%

4.0%

    

0.4%

15.0%

1.4%

0.4%

0.0%

13.9%

   

8.9%

1.3%

24.7%

35.7%

19.9%

11.3%

大兴安岭

0.0%

3.9%

0.0%

0.0%

0.0%

1.5%

农垦总局

42.8%

58.3%

7.6%

0.2%

2.4%

20.4%


  资料来源:根据《黑龙江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整理

七、7月末8月初玉米主产省气象与生产形势

  1.玉米主产区天气状况及生育状况整体评价

   根据对全国玉米主产区6-7月份每周降水与温度的监测看,东北地区黑龙江东部出现干旱,内蒙古东部地区出现干旱,上述两地玉米产量在8月10前如果不出现有效降水,则单产和产量水平预计均将较上月预测降低。

   河北地区出现轻度干旱,但尚未影响到玉米单产和产量,原因是当地玉米灌溉条件好。河南、山东、辽宁和吉林大部地区玉米生育状况良好,单产有继续提高的可能。

  全国玉米产区降水与温度状况与正常年份比较

  截至7月30日,全国主产区玉米降水情况与常年一致(101%),温度比常年低1度,利于玉米的生长发育;

  黑龙江玉米产区降水与温度状况与正常年份比较

  截至7月30日,黑龙江地区玉米降水量低于常年,仅为正常年份的44%,出现降水与常年相比的正常水平应该在70%-130%之间,目前的情况说明当地已经出现了干旱。当地东部地区,即佳木斯地区在6月中下旬以来缺少有效降水过程,玉米的生育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佳木斯地区玉米播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的12-13%,如果目前的干旱持续下去,当地玉米产量将降低10-30%。

  吉林玉米产区降水与温度状况与正常年份比较

  截至到7月30日,吉林省降水量为常年的84%,属于正常水平。温度较常年低1.2度。近期报道在吉林省的中西部地区出现了干旱。从常年看,吉林西部属于常年干旱、十年九旱地区,当地农户在玉米播种和生育期间均具有非常好的抗旱经验。且从监测的降水与温度指标看,目前的干旱情况远低于1997年和2001年,且温度低有利于减缓作物的蒸腾作用,降低耗水量。

  7月31日,吉林大部分地区出现降水过程,有利于补充当地地下水,有利于玉米单产水平的提高。

  辽宁玉米产区降水与温度状况与正常年份比较

  降水接近常年水平,温度较常年低0.8度,有利于减缓蒸腾作用。当地玉米生育状况正常,单产有继续提高的空间。

  内蒙古玉米产区降水与温度状况与正常年份比较

  6-7月降水不足,已经出现干旱,如果持续下去,则单产水平将降低。

  河北玉米产区降水与温度状况与正常年份比较

  降水低于常年,有干旱出现,但是当地灌溉条件好,可以利用灌溉来解决降水不足问题。目前作物长势基本正常,在后期不出现重大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单产将继续提高。

  河南玉米产区降水与温度状况与正常年份比较

  降水充裕,温度低于常年,有利于作物生长,单产水平将继续提高。

  山东玉米产区降水与温度状况与正常年份比较

  降水接近常年,为正常年景。温度低于常年,有利于降低蒸腾作用。玉米单产水平有继续提高的空间。

  八、对年内玉米产量的基本判断

  1. 东北地区的吉林、辽宁等省份增产水平超过黑龙江的减量,当地玉米产量仍将同比提高;

  2. 华北地区玉米生育状况良好,在后期不出现重大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产量增长几成定局

  3. 7月份预测全年玉米产量14900万吨,较上年的14548万吨增长,从目前情况看,增产局面并未改变。

  4. 需要特别关注华北地区增产对区域以及全国玉米供求形势和价格走势的影响。历史的经验表明:华北地区增产后其从东北地区调入玉米的时间会延迟,数量会减少,因此价格也会降低。

  九、建议

   建议尚有玉米存货的贸易单位利用目前市场出现的人气复苏的良好时机,增加出售数量,加大售粮力度。因为只有在价格上涨的时候才能形成有效成交量。因为你必须面对华北地区即将上市的新粮,在9月份新粮上市前你还有多少时间卖陈粮?!
   法国作家司汤达如是说:当幸运之神敲你的门的时候,如果你不打开,她就走了。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