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市场 » 正文

国内玉米价格弱势格局难以逆转

  作者: 来源: 日期:2007-07-26  
     进入7月中下旬以来,国内玉米市场整体仍呈现弱市格局,局部地区走势稍有分化。具体表现为:东北产区玉米市场供给压力增强,玉米价格稳中有落;关内玉米价格坚挺依旧,但走软趋势渐显;港口及销区玉米市场成交清淡,需求疲软,其价格稳中有跌。目前,产区贸易商和粮库对后市普遍看空,纷纷加大销售力度,市场供给压力不断增强;而近期生猪疫情失控以及相关保险、补贴措施未能及时跟进,低迷养殖需求继续施压玉米价格,加之深加工企业采购步伐缓慢,使得国内玉米市场供需基本面矛盾日渐突出,在缺乏新的利好消息刺激下,预计短期内其价格弱市格局将难以逆转。

    产区市场供给压力日渐明显,东北玉米市场价格稳中有落

    近期,由于对后期市场看空,东北产区粮库及贸易商出库意愿较强,而大多深加工企业前期采购已经足量,继续采购步伐缓慢,目前以消耗前期采购为主。另外有些粮库和贸易商停收,导致市场供需矛盾较为突出,玉米价格因此稳中有落。截止7月24日,吉林长春大成公司国标二等新玉米挂牌收购价每吨(下同)为1480元,基本保持稳定;公主岭黄龙公司由于近几日送粮者相对踊跃,目前将收购价格下调至1440元,下跌幅度30元;吉林省梨树地区玉米收购延续了停滞状态,同时主要销区报价低迷,使玉米出库完全处于亏损状态。目前,当地粮库国标二等以内自然晾晒玉米出库价格在1480元,二等烘干玉米出库价格在1460元;黑龙江中粮集团生化(肇东)事业部收购价格为1380元,与上周持平;辽宁沈阳地区玉米收购价格明显下调。当地深加工企业恢复收购,14%水分挂牌价格为1460元,较7上旬下调40元。

    关内玉米价格短期保持坚挺,后期整体市场将有趋弱表现

    近期,关内产区玉米价格坚挺,局部小幅上扬,与全国其他主要产销区的弱势行情形成鲜明对比。究其原因:一是相对于东北产区出货普遍、北方港口压港严重的情况,关内玉米市场出现区域性供给不足;二是与长江以南市场相比,关内市场玉米需求相对较旺;三是受运输瓶颈制约,流入关内的东北玉米较少。截止7月24日,山东德州地区、聊城地区玉米深加工企业挂牌收购价每吨(下同)为1600元,与上周持平;河南郑州农村玉米收购价1540元/吨,饲料厂进厂价1590-1600元/吨,平稳。虽然在整体市场压抑的局势下,关内地区玉米价格的坚挺表现给国内玉米现货市场带来一定支撑。但随着东北玉米加速回落,关内市场玉米价格上涨空间也将十分有限。另外在玉米生长良好的情况下,收储企业惜售心理减轻,8月份以后用粮企业出库积极性提高,加上有部分新玉米开始上市以及需求处于淡季等利空压力作用下,预计8月中旬关内产区玉米市场仍将有趋弱表现。

    港口玉米成交清淡价格趋弱,销区需求疲软价格稳中有跌

    近日,北方港口玉米价格继续呈现走弱趋势,其中大连港库存较大,二等玉米平仓价格每吨(下同)在1530—1540元,较上周下跌10元。由于贸易商悲观看待后市,销售意愿急切。但由于缺少买家,港口成交非常清淡;广东玉米市场成交不好,但价格依然坚挺。港内一等玉米成交价仍在1700元,而质量偏差有部分发热玉米成交价1580元以下。目前深圳三个港口玉米库存在20万吨左右。预计后期质量好的玉米价格仍将保持坚挺,中等及偏差玉米价格仍有趋弱倾向;据了解,近日南方销区受东北产区玉米价格趋弱影响,市场需求清淡,难以支撑玉米价格。同时猪疫情仍旧较为严重,饲料企业采购数量较小,且看空后市,基本随用随采,观望态度较为普遍。加之部分销区小麦替代量较大,进一步打压玉米价格,导致南方销区玉米价格稳中有跌。其中上海站台二等玉米到站价为1630-1640元,较上周末下跌10元。

    国内市场供给压力客观存在,玉米价格弱市格局难以逆转

    由于2006年玉米开秤收购价格较高,且新玉米上市后一路看涨,贸易商和企业纷纷加入看多大军,纷纷加大收购力度,且囤积心理较强,导致目前玉米存量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同时近期北方港口库存量较大,贸易商出货较为积极;加之伏天到来,农户存放难度加大,售粮积极性提高。此外,国储玉米轮换也带来了一定的供应压力,中央、地方等一些国家粮库储存了大量玉米,9月、10月需要轮换新季玉米,届时玉米供应将很充足。而从长期玉米供给情况分析,2007年新玉米播种面积增加,预期产量上调。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7月份的供需状况报告显示,2007年中国玉米播种面积上调了45万公顷,同比增长4.17%,2007年玉米产量较6月的预测值1.47亿吨增加了200万吨,达到1.49亿吨,同比增加2.42%。在巨大的供给压力下,玉米价格弱市格局短期将难以逆转。

    价格回落加重粮商矛盾心理,用粮企业普遍看空后市行情

    7月份以来,国内玉米价格弱市特征较为明显,特别是东北产区玉米价格走低现象更为突出。其中吉林、黑龙江深加工企业和贸易商及粮库等采购主体纷纷下调玉米报价,幅度集中在每吨10元,较大幅度在20—50元之间不等。面对不断回调的玉米价格,东北产区贸易商及粮库购销心理更加矛盾,一方面体现在销售难度加大,另一方面体现在库存玉米陷入亏损境地,是继续持有还是出货。结果大多粮商为降低亏损程度,仍是选择降价出货。而库存将满,东北一些大型深加工企业库存充足,企业面临调整,收购需求呈现弱市继续打压市场人气。同时南方大部分市场玉米供应充足,南北港口同样面对库存压力,在饲料消费仍处于相对低迷时期,并且后期到货可能继续增加的情况下,饲料厂家采购态度谨慎,对后市行情普遍看空。

    主要出口商出口粮源已备齐,未来出口市场前景不容乐观

    据了解,今年出口配额下发了125万吨,目前已出口了一半左右,余下的量已经不多,且到目前为止,各主要出口商已备齐粮源,继续采购粮源可能性不大,这同去年年底情形完全不同,去年年底是出口商出口量大,且手中无货,而现今出口商手中的货物远大于出口配额。虽然7、8月份玉米出口仍然可以较6月份继续增加,不过目前的玉米出口形势不会改变东北地区玉米供应充足、价格面临回落的局面,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发改委为稳定猪肉价格除了严格控制玉米深加工盲目发展,也提到了控制玉米出口,国家政策的影响不可忽视。未来国内玉米出口市场前景不容乐观。

    灾害频繁产量前景令人担忧,局部供给偏紧难改弱市局面

    6月底以来,我国淮河流域以及四川东部和陕西南部地区连续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地区出现大暴雨。强降雨天气导致四川、重庆、湖北、安徽、江苏等省市发生严重的山洪、内涝、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从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获悉,今年以来,全国暴雨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319亿元。截至7月12日统计,全国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生暴雨洪涝灾害,其中农作物受灾面积超过5500千公顷。面对如此严重的自然灾害,人们开始为产量前景担忧,并有市场人士认为自然灾害可能会拉动国内玉米市场价格反弹,特别是洪涝灾害致使运输受阻,局部市场供应可能偏紧。但从目前市场基本面情况来看,供大于求矛盾仍难明显缓解,其价格整体弱市格局也将难从根本上改变。另据调查了解,目前东北玉米总体长势恢复良好,但由于前期干旱影响,玉米抽尊较去年同期推迟了一周多的时间,植株也普遍矮于去年。同时零星早熟品种已开始抽穗,不过多数地区抽穗仍需要一周至10天的时间。随着抽穗的临近,玉米将需要较多的雨量配合,但进入授粉期,又要求天气不能出现连续的阴雨天气,因此未来20多天里,天气状况的好坏对玉米产量影响尤其重要。

    期货市场进入振荡调整时期,现货市场缺少利好消息指引

    近日,受美国玉米暴跌影响,大连玉米期货市场大幅跳空低开,再次刷出新低,随后在技术指引下,止赢盘离场、空头回补,从而支撑价格反弹调整。从交易来看,价格反弹力度较弱,加上基本面无利多消息配合,玉米价格大多维持横盘调整,波动空间狭窄。同时CBOT玉米市场经过前期的干旱天气炒作后,玉米种植带迎来可喜降雨,基金迅速调整仓位,使价格升水在几日暴跌后全部挤干。而目前现货市场市场供给压力依然沉重,虽然天气的不确定性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反而给市场带来了此许的想象空间,但短期内贸易商手中积压库存很难及时消化,这需要时间和空间配合。同时深加工及养殖饲料企业采购力度减弱,在需求未有效恢复前,市场仍处于供大于求的弱势格局。因此在缺少利好消息指引下,后期玉米价格仍以弱市振荡行情为主。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