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士表示,造成玉米下跌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创纪录的产量导致了供应压力的沉重,再加上消费需求并不是十分旺盛,致使一些国际基金纷纷离场,期价一泻千里。
目前国内玉米市场的状况可谓是“积重难返”。一方面,沉重的供应压力迟迟得不到有效释放;另一方面,在生物燃料被禁止、养殖业回暖尚需时日的影响下,消费也没有得到有效拉动。
分析人士指出,在新粮上市之前,中间商和农民手中握有的余粮,以及储备粮库因换新粮而调出的陈粮,加起来将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这无异于对本已饱和的市场再泼冷水。
有统计显示,目前吉林玉米存货不低于700万吨,黑龙江也达到150万吨,加上内蒙和辽宁不低于100万吨的余粮数量,仅东三省的余粮数就超过1000万吨。
消费方面,虽然上半年猪肉价格上涨拉动了养殖业的回暖,但另一方面,由于小麦和豆类价格相对玉米较低,因此替代效应也逐渐凸显。有分析认为,当小麦价格低于玉米每吨50元时就会发生大量替代,而目前小麦价格已平均低于玉米150元/吨。现货市场人士介绍,今年仅6、7、8三个月小麦替代玉米的用量就是去年同期的两倍。
再来看深加工方面,对玉米的需求主要是淀粉和酒精、包括燃料乙醇的需求,而随着蔗糖的供过于求成为现实,白糖价格的一跌再跌,使淀粉糖对于玉米的需求不断减少。另外在酒精和燃料乙醇方面,由于酒精出口取消退税,玉米原料价格上涨等原因,用玉米生产酒精每吨亏损在500元以上。再加上国家限制用粮食提炼燃料乙醇的相关政策,玉米在深加工方面的消费在可预见的未来将难成气候。
高位的库存加上不振的消费,多数分析师基于此认为,从短期来看,玉米虽有可能出现技术性反弹,但在供应压力等利空作用下,中长期而言很难冲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