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市场 » 正文

广东饲料玉米供需及物流情况调研报告(下)

  作者: 来源: 日期:2007-07-09  
     四、2007年玉米供需形势分析及预测

    (一)全国玉米供给量有望增加,南方销区饲料生产将面临玉米供给偏紧的局面。由于玉米价格较高,今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将增加。如果天气正常,玉米产量有望增加。尽管今年玉米产量有望增加,但区域性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一是受地方政府支持和深加工高额利润驱动,东北产区和黄淮地区玉米工业需求增速较快,新建、扩建的玉米深加工企业陆续生产。产区就地加工转化玉米数量增加,外运数量减少。二是东北、黄淮等产区养殖业发展速度较快,玉米需求量增加。因此,2007年广东等南方销区玉米供给可能会出现偏紧状况。

    (二)受养殖业疫情影响,全国玉米消费增速放缓。预计2007年全国玉米消费增速可能放慢。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饲用玉米需求放慢。2006年6月份以来,安徽、江西、浙江、湖南、湖北、江苏等省份陆续发生猪“高热症”,受此影响,生猪存栏下降,母猪、仔猪数量急剧减少,猪饲料生产萎缩,饲用玉米需求增速放慢。二是与饲料有关的玉米深加工产品受到影响。不仅玉米是饲料产品的主要原料,玉米深加工产品赖氨酸、蛋氨酸等以及副产品DDGS都是依靠饲料生产来消耗,猪饲料生产不旺,饲料加工所需的玉米深加工产品数量和价格也要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到玉米价格及需求量。

    (三)东北和西北地区饲料生产稳步增长,饲料生产有向东北和内陆玉米产区扩散趋势。根据饲料工业协会统计,2006年东北三省、中部六省、西部十一省饲料生产均呈增长的势头,同比增长分别为9.8%、2.9%、4.5%,其中东北三省饲料生产增速最快。利用产地优势和地方政府的支持,预计2007年我国饲料生产区域性结构会发生变化,饲料生产有继续向东北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扩散的趋势。

    (四)商品饲料生产面临粮价上涨的影响,经营风险增大。2006年以来,玉米价格不断上涨,饲料生产成本不断提高,作为饲料企业如何应对粮价上涨对饲料生产的影响值得关注。作为商品饲料生产厂,在粮价上涨中只能被动应对,被动依靠市场向下进行成本传递,被动接受下游产品的价格变化。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广东温氏集团“公司+农户+客户”、“产供销一条龙,科工贸一体化”的产业链经营模式值得大型饲料企业借鉴,即是由企业负责提供饲料和种苗,负责销售产品,负责科学防治畜禽疫病,通过拓展经营范围,延长产业链条,使企业避免了因粮价上涨带来的负面影响。

    五、2007年玉米价格走势预测

    2007年影响玉米价格的因素更加复杂,玉米价格不仅受到供需关系、成本因素、国际市场、国际石油价格和船运费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还要受到国家宏观政策重要影响。我们认为,2007年全国玉米价格将继续呈现高位震荡态势,同时饲料玉米需求变化将是影响玉米价格走势诸多因素中的非常重要因素,值得关注。

    (一)支持玉米上涨的主要因素

    1.供应商手中玉米成本提高。目前,东北产区玉米货源相对集中到贸易商或粮库手中,估计在春节前收购的玉米平均成本为1450-1500元/吨,在春节后收购的玉米成本为1350-1400元/吨。加上贷款利息和保管费用增加,供应商手中玉米成本较高。因此,成本因素将支撑玉米价格处于较高价位。4月下旬,供应商手中玉米与大连港、广东港口小船板价倒挂,因此,供应商惜售心理严重,也不会轻易放货任赔。

    2.农民手中玉米数量减少,采购成本将会提高。经过上年玉米价格的上涨,农民手中玉米销售超过80%,东北地区和黄淮地区农民手中余粮20%左右,因此,农民能够销售的玉米数量不多,并且东北地区由于农民保管不善出现霉变,可能对玉米品质产生影响。预计后期从农民手中收购玉米将面临采购成本提高和质量下降等问题。“五一”之后,东北玉米收购价格出现30-40元/吨的上涨,但企业收购数量减少。

    3.玉米出口对玉米价格起到一定支持作用。4月下旬,国家下发玉米出口配额300万吨。第一批出口配额有130万吨,其中,中粮和吉粮两大集团拿到70万吨。玉米出口FOB价在195-200美元/吨,折合成人民币再加上出口退税价格在1644-1683元/吨。目前,北方港口玉米平仓价1510-1520元/吨,低于出口价格150元/吨,因此玉米出口支持北方港口和南方销区玉米价格进一步上涨。但由于出口数量不大,出口商手中玉米粮源充足,因此玉米出口对港口价格的拉动作用有限。

    (二)抑制玉米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

    1.政策性因素对玉米价格影响。2007年我国将对稻谷、小麦继续实行最低收购价,最低收购价政策将继续主导稻谷和小麦价格。2007年,保持粮价稳定是宏观调控的主基调,因此,政策性因素支持粮食价格的稳定。

    2.品种间比价效应抑制玉米价格上涨。目前,国内小麦和稻谷库存充足,而且2007年继续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因此2007年国内稻谷和小麦价格仍将保持稳定,难有大的上涨。受品种间比价效应和替代因素影响,玉米价格上涨会受到一定抑制。

    3.玉米深加工产品利润下降影响玉米价格走势。受禽流感和猪“高热症”的影响,一些以饲料生产为依托的玉米深加工产品价格需求下降,价格下跌。根据相关资料,2006年赖氨酸价格低于2002、2003、2004年的平均水平,与2005年基本持平。2006年以来,受取消酒精出口退税政策影响,酒精价格从4800元/吨,下跌到4200元/吨,跌幅600元/吨左右,原料价格上涨、酒精价格下跌的双重压力将直接影响到酒精企业玉米加工量。

    4.国际市场玉米价格涨跌对国内玉米价格影响。2007年以来,国际市场玉米价格冲高回落。相关资料显示,2月26日,美国芝加哥最近交割月平均结算价406.46美分/蒲式尔(合160.02美元/吨),墨西哥湾2号黄玉米平均出口价格173.9美元/吨,比1月份上涨7.7美元/吨;5月10日,美国芝加哥最近交割月平均结算价345.75美分/蒲式尔(136.1美元/吨),比2月份下跌了60.71美分/蒲式尔,墨西哥湾2号黄玉米平均出口价格151美元/吨,比2月份下跌了22.9美元/吨,国际市场玉米价格回落到半年以来的最低点。国际玉米价格下跌将对中国玉米出口签约价格产生影响。

    五、相关建议

    (一)关注饲料生产及养殖业发展状况。玉米价格及数量的变化与饲料生产和养殖业的发展密不可分、相互依托、相互作用。因此,要研究玉米价格走势,就必须关注饲料生产变化情况,关注饲料产品结构、市场、价格及畜禽价格变化变化情况,关注猪“高致病性蓝耳病”和禽流感等疫情对养殖业的影响情况。

    (二)综合开发,合理利用玉米资源。产区玉米深加工业发展对南方饲料行业影响将逐年显现,南方饲料玉米将面临原料紧缺的问题。建议有关部门对玉米粗加工项目坚决不审批。要增加科技投入,组织研究综合开发玉米资源问题,研发玉米深加工后副产品的开发和利用,研发玉米秸杆饲料,替代玉米做饲料原料。

    (三)加强广东玉米、大豆和饲料市场的价格监测工作,进一步完善价格监测网络。广东是玉米主销区之一,是饲料生产和养殖业发达,市场化、规模化程度比较高的地区,因此,建议加强对广东玉米、大豆、饲料和养殖等方面的价格监测工作,为进一步研究玉米市场,做好供需平衡分析和预测工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粮食市场和保障粮食安全服务。

    (四)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粮食现代物流。粮食物流是一项社会化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投入、引导、规划和支持。目前,我国有关部门已经制定了粮食物流发展规划,提出了我国粮食物流发展的目标和措施。建议政府部门在规划和引导粮食物流建设过程中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对新建粮食接卸码头、粮库的建设要实行严格的审批和科学论证,以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现象的发生,要学习国外物流先进经验,不断提高我国粮食运输散装、散卸、散运和散存的能力和水平,以最大限度减少粮食物流成本。

    (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玉米调研组 执笔人:董保民 曲小丰 孟凡军)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