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市场 » 正文

玉米价格整体稳定供需双方分歧加剧

  作者: 来源: 日期:2007-06-19  
    本周(6月11—15日)国内玉米价格整体稳定,吉林玉米收购价格为1460~1500元/吨,山东地区深加工企业收购价1620’"1630元/吨,大连港口二等玉米平舱价1550~1560元/吨,整体稳定;蛇口港成交价1660~1680元/吨,涨20元/吨。本周东北地区外运数量减少,北方港口库存庞大,南方港口报价混乱。从上周末开始,笔者深入东北玉米主产区进行了考察,考察范围辐射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地区。通过考察了解到当前市场的一些情况,预计后市玉米市场多空博弈仍将激烈。

    供需双方僵持不下 市场成交依然不旺

     目前农民手中余粮已经不多,多数余粮集中在中间贸易商手中。而现在东北贸易商库内成本均高于目前当地的出库价格,如吉林某粮库库内成本已超过1500元/吨,车板价格仍在1460元/吨左右。贸易商不肯赔钱出货,所以外运数量不多,出现市场供需双方僵持的局面。这将要看后期市场需求恢复情况如何,去年的供需僵持局面是在1~2月出现的,最终是以南方市场的妥协而告终;,但整整经历了3个月的时间。而据了解,目前南方饲料厂的库存量普遍在1个月左右,由于现阶段新小麦上市,饲料厂大多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小麦库存,用于替代玉米。由于养殖周期的限制,当地饲料需求变化不大,主要还是以禽料需求为主。另据了解,当地小麦粮库收购价格为0,72~0.74元/500克。部分饲料厂已经开始使用小麦替代玉米进行生产,替代比例为15%-40%。从目前的市场情况看,这种情况可能会到7月份才会有所缓和。很多东北贸易商表示,如果有机会顺价出售玉米,迫于还贷压力将可能出现集中出售的局面,因此尽管希望后市向好,但价格也不可能有太大的上涨空间。

    农民仓储能力有限 玉米霉变现象增加

     从各地了解,尽管农民手中余粮已经不多,但现在东北农民手中玉米的存量多数高于去年同期。很多农民仍期待后期市场会出现更高的价格,但仓储能力有限,一些农民手中玉米开始变质,霉变现象相当严重。深加工企业拒收这样品质的玉米,这将给后期市场价格带来一定的压力。

    深加工业利润微薄 增速同比明显减缓

     通过考察发现,东北地区玉米深加工企业的增速明显较上一年度放缓。考察组考察了某大型玉米淀粉生产企业。据了解,企业利润已很微薄,淀粉生产利润逐步下滑,较去年同期下降约30%,主要仍是受玉米原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当淀粉与玉米价格接近1,5:1时,企业基本就达到了保本线。如果进行下游产品生产,较适合企业的应该是淀粉糖,但是2006年新上马的淀粉糖和果糖加工企业较多,而蔗糖价格又出现下降,使许多刚投产的企业又面临停产的尴尬局面,糖类市场也不景气。酒精企业同样面临减产和停产的局面,甚至在成本线的边缘徘徊,因此,后期深加工企业的收购价格承受能力不会太高,这与供应商的预期相差很大。

     东北后续供应充足 后市销区可能有利

    总体来看,由于丰收和惜售,东北地区的后续供应能力相当充足,这也是造成北方港口价格上行难度增加的重要原因。可以说,现在离年度末期越来越近,战线拉得越长,对供应方就越不利,毕竟收购企业尚有库存,而且没有存储风险。因此笔者认为,后期市场多空博弈的结果很可能有利于销区市场,在成本提升带动一轮价格上涨后,玉米价格将在供应方的自相残杀下重回下跌通道。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