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价格自去年5月份的低位以来,从8月份开始一路攀升,其中生猪供需严重失衡,是导致此轮周期生猪价格异常波动的主要原因,而去年春夏季猪高热病疫情在部分地区暴发,则是生猪供需严重失衡的直接因素。就目前规模化饲养水平,市场上70%左右的生猪靠散养户供应,而受去年疫情影响加速了散养户饲养量的大幅下降,规模养猪场也纷纷调整猪群结构减少肥猪存栏量,引起今年生猪供求矛盾突出,价格上涨;其次饲料原料价格上涨,带动了养猪成本增加,活猪、猪肉价格随之上涨。玉米作为主要饲料原料,占饲料总量的60%以上。自2006年9月以来,全国玉米价格强劲上涨,目前玉米均价达每公斤1.5元,有的地区达到每公斤1.6元以上,比去年同期上涨了15.4%,比4月上涨了2.7%,创1997年以来新高。据测算,每出栏一头肥猪,仅饲料一项就要增加成本40元左右,生产每公斤猪肉成本上升约0.2元。第三,受全国物价上涨拉动,也带动了生猪产品价格的上扬。另外受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加,散养户萎缩等其他因素影响也助推了生猪价格的上扬。
目前,从生猪生产特点和近年市场价格运行规律推测,生猪价格已处于较高价位,预计近几个月将继续保持高价位运行,三季度后期价格将有所回落,但仍高于盈亏平衡点,全年生猪生产发展态势良好。从生猪价格波动周期分析,生猪价格的波动一般是3至4年一个周期,每个周期分市场高潮期、回落期、低潮期和回升期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大约一年左右时间。从去年11月份以后,生猪处于相对较高盈利期已达半年,预计在今年9月之前,仍保持这种高价位趋势。仔猪价格也在快速上涨,说明农户补栏的积极性开始回升。按出栏一头生猪5个月的生长周期,预计今年三季度后期才会形成新的出栏高峰期。因此预测,受季节影响,近期生猪价格上涨势头将有所减缓,但大幅回落的可能性不大。
针对当前养猪业发展的利好时期,笔者提醒广大农民朋友,谨慎对待猪价的市场波动,树立五种科学防范意识,做到在市场行情好时多赚,市场不好时少赔,防止因市场的“大起大落”而“伤筋动骨”。一是树立疫病防控首位意识,确保猪群安全无疫。是否控制好疫病问题是养猪业成败的关键,目前正值生猪高热病高发季节,切不可因生猪供不应求而松懈疫病防控,对补栏生猪一定要隔离、观察、补免,加强消毒等日常饲养管理。二是树立市场风险意识,避免盲目发展。把握市场波动一般规律和自身猪群结构、生产能力,理性补栏,适时出栏,避免因价格下挫而遭受“伤筋动骨”之痛。三是树立良种意识,挖掘生产潜力。要从定点种猪场引进良种二元母猪补栏增养,开展三元杂交商品瘦肉型猪生产。对从市场上购进的仔猪育肥要慎之又慎。在行情好时生猪品种差价不明显,一旦价格回落,良种优势将充分体现,既节约成本,又能提高市场竞争力,降低风险。四是树立标准化意识,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有规模才有效益,标准化才能保障效益。科学选址,健康养殖,按照“四良配套”养殖模式组织生产。五是树立协作意识,形成群体规模优势。通过畜牧技术推广部门、各类协会等中介组织,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变化,安排生产计划,调整生产规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