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深加工能力快速发展
玉米加工能力快速增长。根据中国玉米网的统计,截至2006年底,我国玉米深加工行业的产能达到4465万吨/年,深加工业实际消耗玉米数量3189万吨,全年产能利用率为71.4%。在2006年年底至2007年内,我国玉米深加工产能将进一步提高至5475万吨/年,如产能利用率按照70%计算,则深加工消耗玉米量增至3832万吨,增速达到21%。
玉米加工快速增长改变了玉米消费的构成。从2003年到2006年,玉米实际加工量年均增长20%以上,但玉米的产量却年均仅增长5%。正因为玉米加工能力快速增长,玉米实际加工量占我国玉米产量的比重也由原来的不足10%,增加到2006年的20%以上。
新增加的深加工能力向产地集中。玉米加工热带来的原料供给压力,使越来越多的玉米加工企业向玉米主产区转移。如吉林省2001年玉米加工能力仅为280万吨,到2006年末,全省玉米深加工企业超过400家,其中12家新建扩建企业的加工能力将达到1200万吨。目前,我国的玉米加工企业,主要分布于东北三省、内蒙古、山东、河南、河北等玉米主产省区。
玉米加工能力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是农民为了解决卖粮难。我国的玉米连年丰收,一度出现了农民卖粮难,为此,农民加快自发兴办玉米加工企业的步伐,既能缓解卖粮难的问题,也稳定提升了玉米收购价格,这样农民不仅得到了实惠,也稳定了生产收益的预期,从根本上刺激和调动了种粮积极性。
二是地方为了解决外销难。玉米主产地区,前几年曾一度积压大量玉米,既增加了地方财政负担,也占压了大量库存。主产区政府为了解决玉米外销难的问题,通过招商引资发展了一批玉米加工企业。通过发展玉米加工业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减轻了粮食库存的财政负担。
三是国家为了解决转化难。为转化陈化玉米,本世纪初国家在吉林、安徽、河南等省以陈化玉米为主生产燃料乙醇,这些燃料乙醇生产企业一般都享受国家政策扶持。
四是企业为了追求高回报。近年来,玉米深加工产品市场好,玉米加工效益越来越好,企业得到了丰厚的利益回报,极大地刺激了企业扩大生产能力和发展玉米深加工的积极性。
玉米加工业快速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
玉米加工业加快发展,对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玉米生产,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
一是玉米加工业的发展让农民改变了卖玉米难,促进了农民增收。二是玉米加工业让玉米产区改变了面貌,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三是玉米加工业让玉米由基础地位向战略地位转变,促进了玉米竞争力的形成。如吉林省通过发展玉米加工业改变了过去产粮大省、经济小省、财政穷省的状况,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减轻了粮食库存的财政负担;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刺激了玉米生产的快速发展。
同时也应该看到,在一些地区出现了玉米加工能力扩张过快、低水平盲目建设严重、玉米加工转化利用效率低等,极有可能造成一些负面影响,必须引起高度关注。
一是可能会引起粮食价格的上涨。不同的粮食其价格是不同的,但不同的粮食之间通常有一个比价。由于玉米加工能力增长迅速,玉米价格会随之上涨,有可能会引发其它粮食价格的上升。
二是可能会加剧饲料用玉米的紧张。由于我国约70%的玉米用于饲料,玉米工业加工快速发展将引起玉米供需结构变化,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饲料生产原料供应紧张,影响畜禽养殖成本和饲养业的发展。
三是可能会引起种植结构的变化。玉米需求扩大,可能造成持续扩大玉米生产能力,将会进一步压缩其它粮食作物的发展空间,出现玉米生产与其它粮食生产争地的现象。
四是可能会导致玉米主产区无玉米外调。玉米加工能力向产区集中,使主产区玉米基本上实现了就地加工转化,可调出的玉米减少,有的主产区玉米转化能力已超过玉米生产能力。据预测,“十一五”期间国内玉米最多每年只能增长2%,而玉米加工能力每年增长20%以上,再加上畜牧业用玉米的增长,我国由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为时也将不远。
五是可能会引起人们对粮食安全预期的改变。随着玉米加工技术的发展和玉米产品应用领域的拓宽,玉米加工的最终产品非食品化的比重不断提高,有可能改变人们对粮食安全的预期,从而对粮食安全带来不利的影响。
有关对策
要促进玉米深加工业的健康发展,就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以确保玉米加工业的发展与玉米生产能力相协调。
(一)统筹规划。各级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贯彻实施农业部发布的《农产品加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全国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等有关规划的精神,加强对本地区玉米加工业发展的规划和指导,促进玉米加工业的健康发展。
(二)控制加工能力的过快增长。玉米深加工能力的过快增长,既不利于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也不利于玉米加工业自身的发展,从目前情况看,严格控制玉米深加工业产能的盲目扩产和无序发展是必需的。即使玉米主产区,也应首先考虑其玉米生产供给,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适度发展玉米深加工业。可制定玉米深加工业消耗的控制指标,并以此作为控制加工能力扩张的测算基础。
(三)严格控制并逐步取消用玉米生产燃料乙醇。随着全球能源和石油价格的上涨,燃料乙醇的应用前景被广泛看好,但在我国大量用玉米制造燃料乙醇的路子却是行不通的,原因就是我国人多地少,并且在一定时期内,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是必然的,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耕地减少的趋势是必然的,对粮食需求增长的趋势也是必然的,因此粮食安全在我国始终是天大的事,尽管用玉米生产燃料乙醇有利于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但保障能源安全决不能损害我国的粮食安全。为此,我国应严格限制并逐步淘汰以玉米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我国燃料乙醇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以非谷物为原料,目前可供选择的替代原料有木薯、甜高粱等,从长远看,我国燃料乙醇的根本出路在于以农林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
(四)进一步提高玉米生产供给能力。要增加国内玉米生产。加强政策引导,提高农民发展玉米生产的积极性,加大科技支撑力度,通过提高玉米的单产提高总产。适当减少玉米出口,增加玉米进口,以增加国内玉米的供给能力。当前我国猪肉价格上涨过快的原因之一是饲料用玉米价格上涨造成的,因此,当前要确保饲料用玉米的供给,以确保我国的猪肉安全。
(五)积极支持可替代资源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进一步挖掘畜牧大省饲料生产的潜力,大力发展玉米替代型饲料。通过技术研发,积极发展以农林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