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市场 » 正文

港口库存较多 粮商待价而沽——东北地区玉米、大豆考察系列之一

  作者: 来源: 日期:2007-06-11  
     编者按:6月中上旬,是东北地区2006/2007年度玉米、大豆销售的关键期,也是2007/2008年度玉米、大豆出苗时期,为了更好地了解东北主产区两品种的销售与生长情况,由大商所主办,期货日报、中国玉米网、中国大豆网协办的“东北地区玉米、大豆考察活动”组织考察团近期赴东北地区实地调研,本报记者将及时发回相关报道,敬请关注。

    经过走访,考察团发现,目前东北地区玉米现货数量依然较多,主要反映在港口玉米库存数量较大和一些大中型粮库前期收购的玉米多未销售上。

    港口玉米库存充足 中转速度缓慢

    从考察团走访的营口港情况看,由于近几个月外运量减少,目前港口积压了大量玉米,甚至达到了港口最大储存量。据营口港负责期货交割的高宝星经理介绍,目前港口内现货玉米成本价在1410元/吨左右,而作为主要销区的广东地区价格在1520元/吨左右,由于港口发货到广东的运费大约100元/吨,贸易商更多愿意将粮食留港,以待南方价格的上涨。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锦州港。据锦州港业务处粮食部经理王剑介绍,目前该港有玉米30万吨,较去年压港较多,几天前发货之后才空出了3万多吨的库容。他也表示,目前产区港口玉米运到南方销区的每吨成本在100元左右,贸易商利润无法保证,导致近两个月玉米贸易量大幅减少。

    两家港口相关人员均表示,目前国家已经批准了40万吨的玉米出口配额,后期合同履约发货有可能促进玉米价格提高,进而带动内贸量增加。

    粮库存粮较多并待价而沽

    据吉林省农委玉米产业协会曹主任介绍,目前该地区农民手中余粮大约在40万吨以上。从走访情况看,吉林省包括内蒙通辽地区农民手中的余粮不多,大约在10%—20%,粮食基本上集中在现货商手中,与去年不同的是,由于今年农民卖粮高峰期拖后,现货商收购成本明显增加。

    从往年情况看,新玉米上市至春节前是农民售粮的第一个高峰期,经过本阶段,民间玉米存量大概会剩余50%左右;春节后至3月份,民间玉米存量降至30%左右;4月份至“五一”前,随着新一轮春耕的开始,农民售粮活动基本停止。而今年因玉米销售高峰期延后,4月至“五一”前,农民售粮活动较往年有所增加。这种结构性的转变压缩了现货商的利润,并使之流入农民手中。

    以松原市为例,全市31个粮库有玉米库存60多万吨,大部分是春节前收购,且价格较高。因年后农民依然认可有所回落的价格,粮食外运较多,年前粮库收购的粮食无法顺利出库。

    接受采访的大部分玉米贸易商认为,随着深加工企业自备粮消耗完毕后重新收购的展开及饲料行业需求的恢复,后期玉米价格仍将继续上行,他们也将等待价格达到预期后再进行销售。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