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08年,美国人就设计并制造出了使用纯乙醇的汽车,而在汽油中混合乙醇作为燃料则始于上世纪30年代,到了近些年,各大汽车制造商纷纷加入了乙醇一族,致力开发并生产使用乙醇混合动力的汽车。大众、奔驰、
宝马、通用、福特、丰田、本田、沃尔沃、克莱斯勒、菲亚特、萨博……几乎所有知名厂商都出现在乙醇用户的列表上。
虽然目前乙醇在混合燃料中所占的比例只有10%-30%,但它对汽车行业乃至整个全球经济的影响远比我们想象的大———乙醇欧佩克、环保争议、粮食价格上涨……
美洲加速了 亚欧也启动了
在美国公路两旁,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广告牌:“从地里提炼更多乙醇!”
美洲的乙醇热度是由美国和巴西“煽动”的。美国和巴西的乙醇产量占到目前全球乙醇产量的七成,去年巴西生产燃料乙醇175亿升,出口30亿升,其中出口到美国17.6亿升。
今年3月,美国总统布什出访巴西,被外界称为“乙醇外交”。《经济学人》杂志撰文指出,乙醇外交的目的是寻求能源独立,以来自巴西和哥伦比亚的乙醇替代来自委内瑞拉和伊朗的石油。美国确实有这样的盘算,布什宣称,美国计划在未来10年内将汽油的消耗量减少20%,同时将乙醇燃料的消费量从200亿升增加到1320亿升,相当于目前美国乙醇产量的7倍多。
访问期间,这两个全球最广泛生产和应用乙醇燃料的国家签署了一份推广生物燃料的战略协议,巴西总统卢拉说,协议的签署将改变目前的世界能源格局。除了签署有关合作协议,美巴双方还探讨了在其他国家推广生物燃料生产的可能性,以及在哪些领域可以吸纳私人资本的进入。
让他们高兴的是,美洲发展银行和美洲国家组织也有可能加入这一联盟。美洲发展银行目前投资于墨西哥、巴拉圭、哥斯达黎加、萨尔瓦多以及其他美洲国家的乙醇项目,该银行的相关研究表明,如果墨西哥在其成品油中添加10%乙醇,每年可节约20亿美元,此外,还可以创造40万个农村就业机会。
巴西是全球当之无愧的“乙醇王国”,年产量1000万吨以上,有近400万辆汽车以乙醇为燃料,乙醇消费量占全国汽车燃料消费量的43%。据统计,该国每年在燃油问题上能节省18亿美元的开支,与此同时,出口乙醇也很赚钱,去年乙醇出口创汇近30亿美元。尝到了“乙醇经济”甜头的巴西已经制定了发展乙醇工业带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战略方向。巴西农业部长罗伯托·罗德里格斯日前表示,巴西计划在未来7年内将乙醇燃料出口量扩大3倍,其中约100亿升将用于出口,并为此投入约134亿美元资金。目前巴西乙醇燃料年出口量为30亿升,主要出口市场为美国。此外,他还表示,7年内甘蔗产量将从目前的4.27亿吨增加到6.27亿吨,同时巴西政府计划新建89家乙醇燃料生产厂,据了解,目前巴西乙醇生产厂数量为336家。
其他美洲国家也被乙醇热所感染,古巴、墨西哥、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哥斯达黎加、加拿大等国都不惜投入重金搞大规模生产。具有替代能源战略意义的乙醇热还蔓延到了亚洲、欧洲。
日本无疑是其中最积极的。去年,日本通过了一项新政策,要求所有新汽车从2010年开始具备使用含10%乙醇的混合燃料的能力;日本还计划在2030年,使所有汽车都具备使用乙醇混合燃料的能力。但由于日本国土面积有限,大规模种植可以提炼乙醇的生物不太可能,因此,日本三井银行日前与巴西石油公司签署协议,决定投资80亿美元在巴西参与建设40家乙醇生产厂。
印度则已在9个州及3个地区颁布指令,在汽油中加入5%乙醇;菲律宾政府也决定用乙醇逐步替代汽油,作为交通运输燃料。目前的混合比例不少于5%,这一比例将在有关法案实施4年后提高到10%;泰国能源部也已决定自2008年起,在销售的91号汽油中掺入10%乙醇。
再看欧洲,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就通过立法,利用免税等多项扶持政策推广乙醇等生物燃料的应用。如今,应用的速度有增无减。最近,欧洲委员会提出,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整体能源结构中的使用比例从当前的8%提升到20%,生物燃料至少要达到10%。
就在前几天,法国总理德维尔潘在一次讲话中表示,政府将在近日批准使用E85乙醇汽油的计划。话音刚落的第二天,法国工业部长佛朗索瓦·卢斯就正式宣布在法国试用E85乙醇汽油,E85是指乙醇含量高达85%的乙醇汽油。卢斯还透露,政府还将出台一项配套计划,即投资20亿欧元建造16家生物燃料工厂。此外,瑞典、意大利等国也在乙醇能源使用方面和巴西展开密切合作。
老问题没了 新麻烦就来了
各个国家如此钟爱乙醇,并大力推广乙醇燃料的使用,不单单是因为它能部分替代石油,而且因为它很绿色,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能缓解全球变暖。
认为乙醇绿色的人们的依据是:生物乙醇以植物为原料制成,其燃烧时释放出的二氧化碳是原先植物从大气中吸收用于光合作用的,因此不会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可以有效应对全球变暖。权威部门的研究表明,燃料乙醇具有自供氧性,可增加汽油的含氧量,使汽油燃烧更充分,从而减少有害尾气的排放。实验数字称,在汽油中加入10%的燃料乙醇,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可减少30%以上,碳氢化合物减少约15%。而且,通过替代普通汽油中对地下水资源破坏严重的甲基叔丁基醚含氧添加剂,可有效防止对地下水的污染。由于乙醇来自农作物,可以在土地上循环产出,所以还被认为“可持续发展”。
然而,随着乙醇燃料使用的大范围铺开,有专家对乙醇的绿色程度提出质疑。
美国斯坦富大学所做的最新研究称,增加使用乙醇汽车,人类感染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的风险也将增加。如全部汽车改由乙醇驱动,将使空气污染导致的死亡率增加4%。另一项研究表明,一旦汽油中的乙醇浓度超过10%,就会导致汽油挥发并产生烟雾。
更令人觉得事态严重的是,有专家指出,乙醇燃料的生产过程会造成更大的污染。生产商为获取更多乙醇,必须大量种植玉米、甘蔗等农作物,扩大种植面积的结果就是林地被侵占,其他农作物无地可种。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报告,巴西的热带稀树草地在过去15年中有千万公顷林地变成了大豆种植园。巴西著名的环境保护者法比奥·菲尔德曼认为,巴西在绿色革命中的这种领先地位存在严重的副作用。“一些甘蔗种植园的面积和欧洲国家差不多,这种庞大的单一栽培已经影响了十分重要的生态系统。”尽管在生物燃料方面拥有领先优势,但由于大片森林遭到砍伐,巴西仍是全球第四大二氧化碳排放国。
此外,由于种植玉米等原材料过程中需要使用化肥和杀虫剂,农场还需使用汽油驱动农业器械运作,这些过程实质上都涉及消耗化石燃料。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提供的数据表明,种植玉米所能提供的燃料能量低于玉米种植过程中消耗的能量。
虽然从长远看,乙醇的弊端不容小觑,但眼下,化合能源比如氢能源的利用还比较遥远,所以,乙醇的吸引力还是相当之大。
车子里多了 桌子上就少了
巴西石油公司总裁加布里埃利曾表示,只要石油价格保持在每桶30美元以上,乙醇燃料就有竞争力。
从目前的状况看,这不完全取决于石油的价格,玉米的价格也很关键。
最近,爱吃玉米饼的墨西哥人无法忍耐了———短短几周,玉米饼价格从平均每公斤7比索涨到15比索,是十几年来的最高价。究其原因,乙醇燃料的发展难辞其咎,尤其是美国的大力推广———墨西哥人餐桌上的玉米大多进口自美国,而布什在1月23日发表国情咨文时提出能源新战略,到2017年,美国生物燃油等替代燃料的产量将达到350亿加仑,是现行目标的近5倍。乙醇工业的发展令玉米价格持续攀升。而且,随着饲料用玉米的供应不足,肉类、奶制品等食品的价格也是节节高。
3月29日,古巴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因病住院8个月后首次公开发表的署名文章更是犹如一颗炮弹,直接射向乙醇燃料。
卡斯特罗的这篇文章刊登在古巴共产党机关报《格拉玛报》上。卡斯特罗指出,美国总统布什用农作物提炼乙醇作为燃料的计划将使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储备枯竭。卡斯特罗认为,布什在3月26日会见主要汽车制造商时提出的这种把农作物转换为燃料的做法十分“险恶”。
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经济学家莱斯特·布朗的话被广泛引用,确实“世界8亿机动车主和20亿贫困人口将大规模竞争粮食,机动车主想让车动起来,贫困人口则仅仅想吃口饭,活下来”。世界粮食署公布的数据显示,全世界每年都有10多亿人口还生活在温饱线之下。去年,全球粮食普遍减产,一些国家处于缺粮状态,还有很多人正忍受饥饿。如果乙醇不停止争抢人类口粮,像墨西哥人一样为玉米饼上街游行的事情可能会经常发生。
美国用玉米、巴西用甘蔗、欧洲用菜籽油来提取乙醇,农作物离开餐桌走到汽车“肚子里”,供求关系的变化使得可以提炼乙醇的农产品( 20.50,0.34,1.69%)价格飙升,这样的话,即使能够缓解石油的热度,它也只是把热度搬到了粮食上。从这个角度来看,乙醇燃料的实用度及贡献度大打折扣。
“乙醇农作物”和其他农作物争抢土地的现象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在巴西,适合种植甘蔗的土地目前的价格已是2002年的两倍,农牧用地也受到侵占。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月11日在《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对目前席卷全球的生物燃料热潮表示出极大的忧虑。报告认为,在小范围内生产乙醇这种生物燃料不失为不错的替代选择,但是如果依托现代科技在全球范围内以不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推广乙醇,将导致令人担忧的后果。
IMF巴西问题专家科林斯认为,生物燃料的未来在于发展新的科技手段,比如从植物残渣中提取乙醇,这样才能避免粮食安全问题。
他的提议其实已经被采纳,纤维乙醇成为出路。纤维乙醇的特点在于,不以粮食为原料,而是用某些纤维质类原料生产乙醇,纤维乙醇甚至可以从任意一种软枝草甚至废纸中提取。这不仅可以避免与人争粮的尴尬,也能有效提高乙醇产量,变废为宝。美国能源部已经拨款2.5亿美元用于专门的技术研究;本田公司则联手地球环境产业技术研究机构共同开发该领域的新技术;巴西最大的甘蔗乙醇生产集团德蒂尼日前也计划从2012年起正式从植物纤维素中生产乙醇,日产量达到5万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