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美联储加息的可能性较小,相反,三、四季度可能择机降息。欧央行2007年内,尤其是在上半年仍有可能加息2至3次。2007年1月11日,英格兰银行决定将回购利率提高25个基点至5.25%,成为2007年第一个加息的主要工业国家。加息的主要理由是英国近期的通货膨胀压力明显增大,而且有可能进一步地增大。英格兰银行在2007年第一季度内再度加息的可能性较大。日本银行将隔夜拆借目标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至0.5%,以后仍有可能继续加息。
(3)出口增速将略有下降
未来我国出口增长的有利因素:①2007年世界经济仍处于较稳定的增长期,虽然美国经济略微放缓,但一定程度上可由我国其他主要贸易伙伴如欧盟、日本和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进口需求的增加而得适当的抵补;②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出口产品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加之2007年对高新技术产品和部分机电产品出口退税率上调政策的实施,出口竞争力将增强,出口结构也将得到进一步改善;③集体和私营企业贸易自主权的增加会促使企业积极开拓更广泛的海外市场,集体和私营企业的出口将进一步增加;④国内产能的逐步扩大会带来出口增长的动力。
未来我国出口增长面临的制约因素:①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来自竞争对手更为严峻的价格竞争,造成中国产品出口的困难;②因为资本输出国经济的放缓将导致外商直接投资的减少,这将对相关企业的资金链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我国出口增长;③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在2007年的实施将减少相应产品的出口。
在2007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略低于2006年的背景下,我国出口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增速在上半年会较快,下半年将略有回落,全年出口增速将略低于2006年。
2、进口增速将略有提高
2007年,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国内消费预期将加快。进口贸易政策的调整、人民币升值累积效应、以及国家进口结构的进一步优化,都有利于2007年进口的增长。但由于进口替代能力的逐步提升,进口增速应不会显著加快。
3、贸易顺差增长过快的势头将得到缓解
由于国际产业转移,尤其是制造业从其他地区向我国转移,加工贸易仍然是我国贸易的主体,而且国内产能增长较快、消费需求相对不足,我国贸易顺差在一定时期内还会持续存在,但贸易顺差增长过快的势头将逐步得到抑制。预计2007年上半年贸易顺差仍然会增长较快,下半年增长势头会减弱,全年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将比2006年有所下降。
(二)国内需求展望
1、消费增长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
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尤其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是2007年宏观调控中最突出的任务,与之相配套的各项政策措施,将引领我国进入消费的快速增长期。促进消费增长的因素主要有:(1)2006年政府出台的一系列促进收入增长、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的政策措施,将推动消费需求持续增长。这些措施包括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提高军人工资水平,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促进了农民增收等。(2)2007年“两会”高度突出“民生主题”,将促使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为消费增加提供有力保障。(3)股票及房地产价格上涨的财富效应将进一步显现。
不利于消费增长的因素:(1)经济增速可能放缓,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消费。(2)企业开拓国内市场的保障机制不健全,国内需求的扩大有待时日。(3)服务业发展滞后,服务消费提高需要过程。
预计2007年消费增长速度将不低于2006年,农村消费增长和结构升级加速将是2007年消费增长中的主要推动力。
2、投资结构将得到优化,增速会略有回落,但仍然会保持较快增长
制约2007年投资过快增长的主要因素是:(1)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国家将继续严把土地、信贷闸门和严格执行技术、环保、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新开工项目增长过快的势头有望得到遏制,这在年初已经有所体现。2007年1~2月份,新开工项目10061个,同比减少14.2%;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4072亿元,同比下降35.8%。(2)市场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调节作用将逐步增强,产能过剩和潜在产能过剩行业的投资增速将继续回落。
促使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动力包括:(1)地方的投资冲动依然较强。(2)企业盈利水平提高,资金来源宽松,投资的积极性较高,投资增速难以大幅下降。(3)按照中央优化投资结构的要求,在优化投资的区域结构、行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过程中,国家会加快重大水利、能源基地、铁路干线、国道主干线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业农村、社会事业、自主创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中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和滨海新区开发的投资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我们维持2006年12月对投资“上半年增速不会太高,下半年投资可能反弹,全年投资增速会略低于2006年”的判断,原因在于上半年在土地、信贷和投资项目清理等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惯性作用下,新开工项目数目同比会下降,投资增速不会太高;下半年新开工项目会逐渐增多,投资可能反弹,投资增速会加快。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预计在22%左右。
(三)预计GDP增长率2007年上半年和全年均为10.0%
在假设2007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4.8%、我国财政支出增长率为13%、利率保持目前水平的前提下,我们对未来我国经济增长和CPI的变动趋势进行了预测。 2007年我国GDP会呈现先小幅回落、后小幅回升的增长态势,但仍会保持较快增长。模型对2007年四个季度GDP增长率的预测值分别为10.20%、9.85%、9.80%和10.05%,2007年上半年和全年GDP增长率分别为均为10.0%。
三、未来价格变动趋势预测
(一)影响未来价格变动的因素
1、影响未来价格水平向上的因素
(1)国际原油和有色金属价格继续回升的可能性较大
国际原油的供求关系是紧平衡,原油价格容易受地缘政治紧张、自然灾害、国际投机资金炒作等因素的影响而大幅波动,未来国际原油维持在每桶60美元以上的价格水平上运行的可能性很大。国际有色金属价格虽然近期有所回落,但受世界经济较快增长的影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有色金属需求仍然会保持较快增长,而有色金属供给能力有限,有色金属价格反弹可能性较大。国际原油和有色金属价格上涨可能性仍然较大,会带来CPI、PPI上涨的压力。
(2)粮食价格存在小幅上涨的压力
近期粮价涨势趋缓,全年存在小幅上涨的压力。主要依据是: 总体供需基本平衡,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基础条件。2004~2006年,我国粮食连续三年实现增收,同时净进口粮食7075万吨。2006年底粮食产量49746万吨,国内需求50500万吨,加上净进口2365万吨,产需缺口为1611万吨,供给略大于需求。同时,2006年粮食库存较2003年增加约2000万吨,考虑到农户存粮减少大约1500万吨以及粮食损耗的因素,总库存基本稳定。预计2007年粮食生产和需求仍将基本同步增长,因此我国粮食供需虽然仍处于紧平衡状态,但粮价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基础条件。
主要粮食品种都存在上行压力。2006年我国稻谷供需缺口有800万吨,随着稻谷在酿酒、制药和食品等方面用量增加,需求量稳中趋升,2007年存在一定的供求压力,稻谷价格会呈现缓慢上涨的趋势。2006年全国玉米加工能力达到1400亿斤,增长40%,加工能力扩张量是增产量的4倍,估计2007年供小于求的局面不会改变,玉米价格仍将高位运行。
国际粮价有可能拉动国内粮价的上升。受干旱高温等不利气候条件的影响,2006年世界主要粮食生产大国粮食都不同程度减产,导致世界粮食产量下降1.6%,但是,因人口增长、饲料和工业用粮增加,世界粮食需求量比上年增长1%。世界谷物产需缺口达7500万吨,期末库存已将到历史低点。同时,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回落,大量投资基金转向农产品市场。粮食供求关系偏紧和投资基金大量的涌入,国际粮价将在高位振荡,有可能间接推动国内粮食价格走高。
(3)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将进一步推动未来价格水平上升
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会推动主要资源性产品价格水平上涨。一是水价改革将扩大水资源费征收范围,提升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提高农业用水和城市供水价格;二是煤炭价格改革将全面反映资源成本、生产成本和环境成本,由此出台或可能出台的提高资源税征税标准和资源补偿费征收比例、加强安全保障和劳动保障、建立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等政策措施会推动煤炭生产成本上升,推动煤炭价格上升。三是2007年电力企业合同煤价格上涨约8%,电煤价格上涨和环保成本的计入将提高发电成本,推动电价上升。
石油、天然气、煤、电和水既是重要的工业资源品,又是生活必需品,其价格水平上涨会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成本和生活成本,推动PPI和CPI水平的上涨。
(4)土地价格的上涨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产品价格上升
2007年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将带动房地产投资和需求进一步增长,土地与房地产市场间的供求矛盾和土地市场调控机制及地价形成机制的不断成熟,将继续推动城市地价水平的上涨。
2006年9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国家根据土地等级、区域土地利用政策等,统一制定并公布各地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不得低于土地取得成本、土地前期开发成本和按规定收取的相关费用之和。工业用地必须采用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其出让价格不得低于公布的最低价标准。”这是推进土地价格市场化定价、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的重要措施,过低的工业用地价格将得到提高,这会增加企业生产的成本,推动产品价格上升。
2007年1月16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出通知,从2月起正式向房地产开发企业征收30%~60%不等的土地增值税。同时,国家也将进一步提高征地补偿标准,这些政策措施都将增加地价上涨的压力,进而推动产品价格上升。
(5)企业环保和安全标准的提高将增加企业成本,推动未来价格水平上升。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十一五”规划提出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目标,但2006年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2%的目标。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了加强环境保护政策,主要采取以下措施:新建项目必须经过能源消费及环境影响评价;勒令现有不达标企业停业或关闭;淘汰电力、制铁、水泥、焦炭等领域落后的生产设备。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对企业的约束力将逐步增强,将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投入成本,推动产品价格水平上涨。同时,国家发改委在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准备把环境治理成本和资源枯竭后的退出成本计入资源性产品定价,这将进一步加大了价格上涨压力。
(6)劳动力成本提高对未来价格水平有向上的推动作用。未来我国劳动力成本会逐步上升,主要因为:一是我国人口结构发生变化特别是农村年轻人数量下降,影响了劳动力供应,劳动力供求会结构性趋紧;二是国家陆续加大对职工劳动保障、安全生产等方面的要求,企业用工成本逐步增加;三是许多地方政府出台了工人最低工资标准。劳动力成本逐步稳定上升会提高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成本,推动未来价格水平上升。
(7)消费较快增长和消费结构升级可能对CPI上涨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近几年来,我国消费保持较快增长,消费结构升级明显。2007年我国消费仍然会保持较快增长,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加速升级的趋势不会改变,这可能会给CPI带来一定的上涨压力。
2、影响未来价格水平向下的因素
(1)投资增速回落会带来PPI下行的压力。2007年投资增速回落,短期内会导致国内对投资品和生产资料需求增长减缓,带来PPI下行的压力。
(2)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会带来PPI下行的压力。国家调整出口退税率的政策效应将在2007下半年会充分显现出来,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提高了宏观经济的整体资源配置效率,从长远看也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升级。但这将使得相应产品出口增长放缓,国内供给相应增加,竞争程度加强,带来价格下行的压力。
(3)部分生产资料与消费品的产能过剩会带来价格下降的压力。前两年投资建造的新增产能将逐步释放,带来PPI下行的压力。我国大多数的生产资料供求基本平衡,但水泥、电解铝、焦炭、汽车等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情况比较严重。产能过剩会带来过剩行业的产品价格下降压力。由于近年来我国消费品产能不断扩大,部分消费品供大于求的局面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存在继续下降的风险。
(4)当前货币信贷调控措施有利于未来价格水平保持稳定。2006年下半年以来,人民银行采取的五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两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等一系列货币政策调控措施,加强了流动性管理,将有利于合理控制货币信贷增长,有利于保持未来价格水平稳定。
(二)预计2007年上半年和全年CPI均为2.3%
2007年CPI会呈现先走高、后回落的态势。前三季度,CPI会持续走高,四季度CPI同比涨幅会明显回落。模型对2007年四个季度CPI同比增长率的预测值分别为2.35%、2.25%、2.50%和1.90%,2007年上半年和全年CPI增长率均为2.30%。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专题课题组课题组 来源:中国证券报)
(本文为课题研究成果,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作者供职单位。部分内容和图表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