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市场 » 正文

近期国内玉米市场行情能否走出低谷

  作者: 来源: 日期:2007-04-02  
     3月下旬,国内市场玉米行情延续中旬走势,各地价格出现涨跌不均匀的现象,据市场观测显示,东北产区与广东市场玉米弱势下滑,黄淮产区玉米价格坚挺不衰,山东及河北则呈现小幅上涨。目前东北玉米价格总体稳中下跌,幅度在10-20元/吨左右,广东地区玉米由于有大量库存,而且部分水分偏高,对价格也构成压力,价格下跌10-20元/吨,和这两个地区不同的是,黄淮地区和其它南方销区价格保持坚挺,价格稳中略有上扬,幅度在10-30元/吨。目前,国内玉米市场行情整体偏弱,随着新的生产年度的来临,国内玉米市场行情能否走出低谷,具体分析如下:

    粮食存储成本提升,东北玉米价格有望上行  预计3~4月份农民卖粮速度将继续加快,市场供给量将会放大,但玉米质量差异大,质量能够达到国标二等的玉米将有一定的上升空间;二是由于存贷款利率上涨了0.27个百分点,玉米收购成本增加,如果按照1400元/吨收购玉米,月利息为7.455元/吨,储存到6个月后进行销售,玉米成本至少将增加到1450元/吨左右,如果是在春节前采购的玉米,成本至少在1500元/吨以上;三是农民手中余粮将继续减少,玉米粮源集中在贸易企业手中,在没有玉米进口等突发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后期东北玉米收购价格将稳中有升。

    畜禽类空栏率较高,玉米需求依然偏弱  由于节后我国畜禽类空栏率较高,同时多数地区生猪及肉鸡价格较节前明显降低,节后养殖的低迷短期内仍将持续。节前我国饲料企业玉米库存储备一般为1个月左右,节后我国饲企补库不明显。今年我国玉米价格同比增长200

    元/吨左右,玉米价格的高位运行对饲料用玉米的消费需求已经产生了一定抑制作用。此外,由于木薯和玉米相比具有相近的能量,而价格较玉米每吨便宜200-400元,经过处理后木薯对玉米有较好的替代作用。

    深加工企业收购不积极,价格促动力不强  春节以前,深加工企业大多收购的一定数量的玉米,库存较为充裕,目前并不急于收购。且由于当前玉米价格高企,企业生产成本居高难下,盈利大幅缩水,继续大量收购提高库存也受到仓库、场地限制,采购积极性不高,多数以消化现有库存为主。随着天气转暖,农民和经销商要急于抛售,而新的需求没有出现,预计在短时期内玉米市场难有明显起色。

    国家继续抑制玉米出口,市场利空影响有限  近期,关于国内玉米出口方面的消息纷至沓来,据有关部门预测,2006/07年度(2006年10月至2007年9月)中国玉米出口数量达到252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12.5%。总体来看,均是预测今年国内玉米出口将大幅减少100-200万吨。这主要是基于国内玉米市场需求将大幅增长的考虑。国家抑制玉米出口,是为了保证国内需求,短期来看国内玉米市场自给自足的局面仍不会改变。出口方面对国内玉米市场拉动作用的减弱将由国内需求的增加来填补,因此后期出口的减少对国内市场的利空影响有限。

    玉米播种面积预期增加,市场供给能力增强  据有关部门预计,2006年我国玉米的播种面积为2712万公顷,较2005年增长76万公顷,增幅为2.89%,玉米产量预计为14400万吨,较2005年的13937万吨增长463万吨,增幅为3.32%。同时预计,2007年中国玉米播种面积为2740万公顷,较上年的2712万公顷增加28万公顷,增幅1.03%,主要原因是玉米种植效益高于大豆(3203,12,0.38%),使一部分大豆播种面积转移到玉米中。在天气状况基本正常的情况下,预计2007年中国玉米的产量为14600万吨,较上年14400万吨增长200万吨,增幅1.39%。玉米产量的提高,将会增强市场的供给能力。

    大连玉米期货下挫,对现货缺乏利好指引  日前,大连玉米继续小幅下挫,27日期价盘中一度触碰到了本月的低点,尽管尾盘受到空头回补盘的推动跌幅收窄,但是市场的弱市特征依然比较明显,最终主力合约709报收于1682,下跌8点,成交量略微放大至21万多手,持仓量小增1300余手。从技术图形上看,玉米均线系统已经呈现出向下发散的空头排列,量价关系目前也配合良好,后市期价仍有望继续走底,对于玉米现货市场缺乏有效的利好指引。

    综合分析,目前国内玉米市场行情整体偏弱,东北产区4月进入春播阶段,农民售粮积极性提高。但近期雨雪天气影响玉米品质,保存难度加大。同时深加工企业目前以消耗库存为主,全面收购尚未启动。与此同时,节后畜禽补栏不多,饲料需求低迷。预计后市玉米市场很难走出低谷,徘徊振荡预期成为市场发展的主基调。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