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车之鉴,后世之师!讨论玉米加工业的发展,很容易使人想起大豆加工业,担心大豆产业链的困境会在玉米产业链重演。因此,剖析大豆产业链的困境及其形成原因,再分析大豆产业链与玉米产业链的区别,有利于更好地理解这一问题。所谓大豆产业链的困境,主要表现在大豆生产和加工贸易两个层面。在大豆生产环节,主要表现为豆价下跌、豆农增收困难,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下降,甚至被迫减少大豆种植,直至转产稻谷、玉米等;导致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下降,大豆生产萎缩。在大豆加工环节,主要表现为在产能严重过剩的背景下,以外资为主的新增产能仍在迅速扩张,导致市场过度竞争、企业优胜劣汰的问题越来越重,越来越多的内资企业面临严重亏损甚至破产倒闭的命运,或为摆脱这种命运而被外资并购。
分析大豆产业链的困境,需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不要把大豆生产环节的困境与大豆加工环节的困境等同混淆起来。二是不要把大豆加工环节的困境,简单地归结为外资的进入;并将大豆加工业中的外资进入与跨国公司垄断混淆起来。要看到,当前我国大豆产业链出现的产业安全问题,主要原因并不是外资的大量进入,而是以ADM、邦基、嘉吉、路易达孚等4大粮商为代表的跨国公司日益强化对我国大豆加工业的垄断和对大豆产业链、价值链重点环节、关键领域的控制。当前,我国的大豆价格低,有国际市场上大豆行业价格波动周期的影响,有禽流感等动物疫病影响养殖业等下游产业发展的因素,也有跨国公司对大豆市场和价格的操纵力强于内资企业的因素。但如果以为在大豆加工业中,保护内资企业,就是保护国内的豆农利益,则是根本错误的。无论是外资企业还是内资企业,作为大豆购买者,都希望压低农民的大豆价格,以实现节本增效;无论是进口大豆还是国产大豆,只要有利于实现节本增效,企业就会选择购买,不存在内资企业更愿意购买国产大豆、外资企业更愿意购买进口大豆的问题。近年来,在大豆加工业中,许多内资企业与外资合作,正是为了更好地规避市场和财务压力,利用跨国公司集团化、规模化的优势,增强在大豆市场、大豆产业链的谈判能力,降低大豆采购成本。可见,大豆产业链的困境,并非仅仅因为越来越多的内资加工企业被外资并购。简单地采用排斥外资、保护内资的思路,不仅难以根本消除大豆产业链的困境;在我国已经进入入世后过渡期的背景下,沿袭这种思路,将会导致解决问题的前景日趋暗淡!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大豆产业要真正走出困境,不能不重视外部因素的影响,但关键是要消除导致这种现象的内部原因;甚至要通过自身的“强身壮骨”,增强将外部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的能力。这种内部原因表现为我国同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之间在以下方面的巨大反差。一是大豆产业链特别是大豆生产、加工环节的产业组织,在经营规模、经济实力、经营理念和市场运作能力等方面,存在巨大反差;二是市场、信息、科技、金融等服务体系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对农业产业链运行发展的支撑能力,存在巨大反差;三是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和宏观调控能力,存在巨大反差。只有在上述三个方面,全面加快我国的相关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能力建设,才是维护大豆产业安全、帮助大豆产业链走出困境的治本之道。至于上述反差的巨大性及填平这种反差的艰难性,只是说明我国重视解决上述问题的迫切性,说明我国需要为此创新填补反差的思路和模式,从我国大豆产业链的全过程、全方位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导致我国大豆产业链形成困境的原因,在玉米产业链也会程度不同地存在。因此,可以预见,大豆产业链被跨国公司控制的现象,很可能在玉米产业链中重演。但是,玉米与大豆相比,有几个明显不同。一是目前我国的玉米仍然表现为净出口格局,无论今后玉米是否需要进口,我国对玉米的需求将会主要依靠国内自给,很难出现类似大豆那样主要依靠进口满足国内需求的局面;二是我国对玉米市场的开放度明显小于大豆,玉米进口一旦超过配额,我们可以通过征收较高的关税来抑制进口。从1996年以来,我国对大豆进口,无论规模多少,统一实行3%的单一关税。因此,我国的大豆市场基本上是完全对外开放的。我国对玉米进口则有明显不同。从2005年开始,玉米的进口配额是720万吨,在配额内实行1%的低关税,超过配额部分实行65%的高关税。三是玉米国际贸易的规模远远大于大豆,玉米国际贸易的市场结构也不像大豆那样集中,因此玉米进出口的变化对我国国际贸易关系的影响往往弱于大豆。目前,世界大豆出口国主要为美国、巴西、阿根廷,大豆贸易更是主要被美国的跨国公司控制,大豆进口国则主要是我国。因此,我国的大豆进口问题主要涉及到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问题。扩大对美大豆进口,时常被作为换回对美扩大纺织品和钢铁出口的工具,以至于对抑制大豆进口比较有效的转基因管理等措施经常被变相停用。相比之下,在世界贸易中,玉米的进口国较为分散,日本、韩国、欧洲、埃及、墨西哥和中国的台湾省都是世界上主要的玉米进口国(地区),世界玉米的主要出口国除美国外,也有阿根廷、中国、巴西等。因此,相对于大豆产业链,玉米产业链的运行和玉米进出口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深度要浅得多。由于以上三方面的原因,再加上有大豆产业链的教训可资借鉴,大豆产业链被跨国公司控制的现象,尽管会在玉米产业链重演,但问题的严重性将会轻于大豆产业链
(来源: 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姜长云)